高昂成本疊加歐美國家的反傾銷關稅,使得中國光伏產業一度陷入“黑暗”。以緬甸、泰國為首的亞洲新興國家可再生能源市場憑借日照資源豐沛、政府支持等優勢讓眾多中企看到了希望,光伏出海"東南亞“掀起熱潮,投資者們開始看好這些國家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前景。
緬甸:艱難的光伏發展之路
據了解,緬甸煤炭探明儲量僅為2.58億噸,油氣儲量較少,和匱乏的化石能源資源相比,緬甸在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光伏資源上具備較好的基礎。
2011年,緬甸民選政府正式取代軍人政府接管國家權力。民選政府上臺后,緬甸積極推進國家現代化,在通信設施、交通運管、能源供給等領域引入國際資本技術,擴大對外開放程度。為了更好地發展可再生能源,2018 年緬甸更是頒布了《緬甸可持續發展規劃》。其中提出,提出優先發展以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目標。這份規劃還明確了目標:到 2020年,通過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應全國 8%的電力;到2025年,致力于將這一比例增加到12%。
一切仿佛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但事實上,由于軍隊繼續主導政治,種族緊張局勢尚未完全解決,緬甸始終是各國企業面臨高政治和商業環境風險的國家之一。
2021年初,風云又起,緬甸的動蕩局勢再次牽動全球目光。2021年2月1日,緬甸軍方對緬甸政府高級領導人進行了扣押,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事件發生后,緬甸首都和仰光等主要城市的部分銀行關閉,互聯網和電話線路被中斷,國內生產經營停擺,光伏產業更是在劫難逃。緬甸國內政局的動蕩,嚴重影響了政策的推進和落實。
近日據當地媒體《伊洛瓦底》報道,緬甸軍方執政團已取消被趕下臺的民盟(NLD)政府對26個太陽能項目的招標,并將違反招標規定的公司列入黑名單,其中包括陽光電源、西安隆基、協鑫集成等知名中國光伏企業及國家電投、中國機械工程總公司、葛洲壩集團等央企。據悉目前只有三個太陽能項目正在實施中,中企大部分項目目前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
泰國:前景雖好,政治變數仍不可忽視
泰國屬熱帶季風氣候,靠近赤道,日照時間長,首都曼谷年均溫攝氏24度,日照時數超過1,800小時/年,中部與東北部超過1,850小時/年,條件十分利于太陽光電產業發展。
泰國整個國家的電力供應中,70%的電力供應為天然氣,另外煤炭占20%,可再生能源風電、水電、太陽能等僅占8%。泰國的天然氣大量依賴于進口,自2011年開始,泰國開始從其他國家進口天然氣以滿足其日益增長的需求。
為了減少對天然氣發電的依賴,泰國已成為目前東南亞國家中推動綠色能源最積極的國家。泰國計劃在2036年實現清潔能源消耗量達能源消耗總量的30%,目前這一比例僅為8%。為了迎合這一目標,泰國計劃在2036年前建設總規模達19635MW的清潔能源發電站。對此,中國光伏企業積極響應,中利騰暉、天合光能、英利等多家重量級光伏企業相繼進入泰國市場。
雖然投資熱度高漲,但中泰兩國社會經濟環境大有不同。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北京辦事處參贊吳永泉曾向媒體指出,“中泰的環保法規以及自然條件都不同,中國投資者需要多花一些時間去了解泰國當地老百姓的想法,才能得到認可。”
泰國政局的動蕩困擾著不少赴泰投資的中國光伏企業,他們害怕因政府更迭而導致早先的合同失效,已投資的光伏項目無法安全落地,就像現在的緬甸一樣。
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樂觀派,有律師表示,“泰國是一個有契約精神的國家,只要是通過合法程序取得的合法權益,就會得到法律保障。”泰國具備透明、成熟和極具競爭力的融資市場,就借貸經驗和風險控制而言,是東南亞所有太陽能融資市場中的佼佼者,包括開泰銀行在內的眾多機構都可提供無追索權貸款。
一些學者認為雖然目前泰國政局總體穩定,但動蕩因素仍然存在,這些政治風險需要中國企業做好應對的準備。
泰國幾十年來政局一直處于動蕩狀態,雖然從未波及能源行業,但未來如何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