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懇所說的新能源,是去年啟動建設的中核蒼南藻溪赤溪8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項目依托農民手中的土地,在群山間架起連排的光伏矩陣,土地租金五年一付。去年,石塘村有200多戶農戶收到了租金,平均算下來,每戶一年增收幾千元。
蒼南縣赤溪鎮石塘村,一個大漁灣畔的小漁村。村里祖祖輩輩都靠打魚為生的村民們,去年頭一回領到了一筆小幾萬的土地租金。村書記楊學懇打趣說:“赤腳漁民也吃上了‘新能源飯’哩?!?/p>
在“農光互補”的項目中嘗到“甜頭”的赤溪鎮,已著手醞釀大漁灣“漁光互補”風力發電項目。早些年還處于“圍海造城”與“退墾還海”漩渦中心的大漁灣,如今在不斷探索著“人海共生”的許多可能。
彼時,蒼南人從未想到,當初守住的這一片海,會在未來有一天成為推動發展的“新藍海”。豐富的海洋資源,為蒼南引來了總投資1200億元的三澳核電,并由此打開了“核風光水蓄氫儲”清潔能源全產業鏈的發展通道。
一場十年博弈
赤溪鎮流歧岙村村書記蘭準平至今記得,2009年底,大漁灣圍墾開工典禮上熱鬧的景象。這一項目總規劃面積超兩萬畝,圍堤約6543米,計劃打造一座濱海新城。
靠山面海的地理環境,給蒼南樹起了天然的發展屏障。圍海造地,在當時承載著“發展的夢想”。
可現實并不順利。2008年,蒼南縣正式啟動大漁灣圍墾規劃,并獲得國家海洋局批復。在2010年到2015年間,曾“兩進兩出”圍墾工程指揮部、現任蒼南縣人大三級調研員的姜祝成依然記得當時的另一種聲音:“祝成啊,大漁灣圍墾這件事,你什么都不做,就是最大的作為?!?/p>
姜祝成“兩進兩出”指揮部,也就是大漁灣圍了停、停了圍的波折史。
近日,記者在蒼南見到了姜祝成。據他回憶,項目第一次按下“暫停鍵”,是在2011年9月。直到兩年后,蒼南縣成立海涂圍墾工程建設指揮部,大漁灣圍墾工程才重啟。再次出任項目指揮的姜祝成,這一次,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這一年,“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的理念開始沖擊人們的發展觀念。姜祝成耳畔聽到最多的話就是:“圍墾填海,勢必會對大漁灣的生態環境造成永久性的破壞。”
圍還是不圍?兩種聲音愈發尖銳。當了7年蒼南縣海洋與漁業局局長的張貽聰,多次向上級部門請示,希望保留大漁灣。他的理由是:大漁灣圍墾僅海洋生物就將損失近1900噸,魚類、甲殼類等近百種底棲生物將會消失,海水富營養化、出現赤潮的可能性將會增加。這本“生態賬”不劃算。
掂量這本“生態賬”的,還有蒼南縣委縣政府。“生態環境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再不能走粗放發展的老路?!?017年,當地主要領導的一席話,為這場長達十年的博弈畫下句點。
極盡渴望發展的蒼南人,這一次,選擇了人讓海。
生態賬和經濟賬
保住大漁灣,對張貽聰來說,是他在任內所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另一件同樣重要的事,就是“藍色海灣”工程——推進海岸線整治修復,推行養殖用海體制“三權分置”改革。前者是繼續推進海洋生態保護,而后者是為了發展生計。
平衡好“生態賬”和“經濟賬”,蒼南縣開始有了更多探索。
2018年,在“藍色海灣”工程的基礎上,蒼南謀劃了全長168公里的黃金海岸帶,串起沿浦、霞關、馬站、赤溪、金鄉、大漁、炎亭等鄉鎮。
這條海岸帶,是蒼南傾力打造的全域旅游精品線。正如蒼南旅投集團董事長陳慶贊所說:“這條海岸帶,串起的是珍珠,帶動的是消費?!?/p>
赤溪鎮新東村80后小伙陳合足,放棄了在溫州服裝廠的工作,回到家鄉在村里睡帳篷睡了三個月,決心在海岸帶上打造露營基地。
“靠海吃海”的新一代,謀生的方式與父輩有了很大的不同。
這種變革,也在蒼南縣的發展決策中,悄然出現。
168海岸帶的沿線,布局著豐富的新能源資源。如何將生態資源轉化為后發優勢?站在一幅蒼南縣交通能源項目分布圖前,縣發改局副局長李求潑感慨道:“蒼南對清潔能源產業的布局,至少有十年了?!?/p>
人們的記憶被拉回到2007年。這一年,浙江三澳核電項目進行選址踏勘。十三年后,2020年12月31日,浙江三澳核電項目1號機組主體工程正式開工。作為蒼南乃至溫州歷史上單體投資最大的項目,三澳核電無疑為地方發展打開了一個清潔能源的“新風口”。
打造“全國清潔能源示范地”,被列入了蒼南縣“十四五”的發展目標。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核電的落戶與蒼南的海洋資源稟賦有著緊密的聯系?!皬哪硞€角度來看,當年大漁灣退墾還海,對清潔能源產業的打造,起到了積極的意義?!?/p>
算著“生態賬”,追著“經濟賬”,作為浙江山區26縣之一的蒼南,在曲折的探索中,似乎觸摸到了發展的“大動脈”。
風從海上來
距離168海岸帶長沙村段30公里開外的海面上,全省最大的在建海上風電項目——華能蒼南4號海上風電,有望于今年上半年竣工。屆時,電從海上來將照進現實。
華能蒼南海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負責人用“十年磨一劍”來形容該項目。“蒼南具有無可比擬的海風資源優勢,但是浪涌大、施工條件差也是趨于極端的。”按照最初專家們的意見,蒼南要建設海上風電,至少等20年。
憑借“磨一劍”的韌勁,蒼南硬是把劣勢轉化成了優勢。據該項目工作人員說,在項目實施中啃下的新技術、新工藝的“硬骨頭”,為后續蒼南海上風電大發展打下了基礎。
蒼南對海上風電的執著,是有原因的。李求潑說,蒼南及溫州用電都是依靠外部輸入,尤其是能源價格大幅波動以來,我市部分工業企業受到的掣肘明顯。另外,一個海上風電項目動輒近百億,建成后能源源不斷產出,為地方帶來可觀的稅收。
從核電到海上風電,一個清潔能源產業新藍海的“雙引擎”呼之欲出。
“引擎”的意義還在于具有輻射帶動作用。光伏、抽水蓄能、氫能……在蒼南,清潔能源呈現出“多能并進”的勢頭。
在李求潑看來,蒼南打造清潔能源產業,是借“雙碳”背景的大勢,也是把資源稟賦變發展優勢的突破。
不可否認的是,作為山區縣,發展的短板依然明顯。比如人才短缺、規劃引領發展的能力不足、新能源項目鏈主型企業少。
與核電項目同時規劃、同步實施的綠能小鎮,則被寄予補短板的重任。
據蒼南縣重大能源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綠能小鎮正在加速布局新能源全產業鏈。今年1月開工建設的遠景蒼南零碳產業基地,鏈接了生產端,專注于海上風機的建造。蒼南儀表集團與廣利核的數字化儀控儀表項目等,則為核電提供配套。在應用場景中,蒼南縣人民政府牽手溫州醫科大學,和中廣核蒼南核電有限公司三方共建浙南放射醫學與核技術應用研究院。
采訪回程途中,車窗外,落日余暉映照著大漁灣,海面上波光粼粼。不久的將來,這一片海域將饋贈給人類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時至今日,蒼南人會比任何時候都更明白,向海而興的意義。
專家點評
國科溫州研究院 譚穎 研究員
做好海洋經濟文章亟待破題 培育支柱產業開辟新經濟增長領域
在建設海洋強國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高質量的發展海洋經濟成了眾多沿海城市必須面臨的課題。依海而生的浙江,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優勢與經濟區位優勢,“十四五”規劃也明確提出了建設海洋強省的目標。面山靠海的山區縣,如何圍繞海洋經濟做大文章也亟待破題。
溫州市蒼南縣借“雙碳”背景的大勢,利用海上風電和核電的輻射帶動作用,大力打造清潔能源產業。同時,推進“藍色海灣”工程,謀求海洋生態保護與海洋經濟發展的“最佳平衡”。但是,蒼南的海洋經濟破題,涉海產業結構略顯單一,如何進一步拓展海洋經濟產業鏈的寬度與深度,如圍繞清潔能源產業上下游延伸,海岸旅游產品或養殖產品的深度開發,或者與蒼南已有優勢產業的陸海統籌發展,都是值得思考與嘗試的方向。
臺州市三門縣在布局新能源,打造臨港產業的同時,立足于原有的小海鮮產業優勢,開展規模養殖、品牌整合等一系列手段,以規?;?、科技化、數字化為導向,實現三門“鮮甜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通過搭平臺,提技術,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幫助農民在家門口就業,走出了一條多產業齊頭并進、協同發展的共富之路。
浙江作為海洋資源大省,如何培育海洋支柱產業,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領域,是決定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國家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諸多沿海城市頻頻上馬核電、風電大項目。然而,如何將地方規劃目標與國家規劃目標充分銜接,完成清潔能源的優化配置,重規模亦重消納,才更有利于清潔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另外,海洋經濟的破題必須依靠科技助力,重視海洋科技創新,著力海洋科創平臺的建設,加強海洋人才培養才是建設“藍色海灣”百年大計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