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田中國”)宣布,與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集團”)和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汽集團”)已簽署協議,將于今年9月末合資成立動力電池采購公司——眾銳(北京)貿易服務有限公司。據了解,在新成立的合資公司中,本田中國、東風集團和廣汽集團出資比例分別為50%、25%及25%。新公司法人和董事長均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常務執行董事兼中國本部長、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本田技研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井上勝史。
本田中國相關人士表示,廣汽本田、東風本田分別從寧德時代采購純電動車動力電池,今后將統一由新公司進行集中采購,實現效率提升。
在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本田正處轉型關鍵期,但在銷量還未形成規模化效應時,能否更好地控制采購及制造成本成為重要一環。拉來東風汽車集團和廣汽集團組建合資公司進行統一采購,能夠合力與寧德時代議價,進一步降低電池采購成本。
事實上,在聯合東風汽車集團和廣汽集團前,本田已單獨與寧德時代簽署相關協議。2019年2月,本田與寧德時代簽訂協議,在2027年前寧德時代將向本田保供電量約56GWh的汽車鋰離子動力電池;2020年,本田與寧德時代就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簽署全方位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合作內容廣泛覆蓋動力電池的共同開發、穩定供給、回收及再利用等領域。同年7月,本田中國斥資37億元認購寧德時代非公開發行股票,持股比例1%。
從單獨與寧德時代簽約,到拉來東風汽車集團和廣汽集團統一采購,其背后是本田提速電動化轉型,以及如何在華追趕已經落后的腳步。2021年4月,本田發布“全面電氣化”愿景。根據規劃,到2030年,本田將把電池電動車和燃料電池電動車在所有主要市場總銷量中的比例提高至40%,到2035年達到80%,到2040年達到100%。今年4月,本田宣布,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投入8萬億日元(約合4061億元人民幣)用于研發,其中電氣化和軟件技術領域投入約5萬億日元(約合2540億元人民幣)。
同時,在競爭已異常激烈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去年10月,本田發布全新純電動車品牌——e:N,其中東風本田e:NS1和廣汽本田e:NP1極湃1已于今年正式上市。為配合e:N系列產品導入,本田計劃在廣州和武漢建造專用的電動汽車工廠,計劃從2024年陸續投產,年產能均為12萬輛。
本田中國相關人士表示:“本次與東風汽車集團和廣汽集團成立的合資公司,將進一步強化與寧德時代的戰略合作關系,有助于不斷擴大本田全新e:N品牌純電動車產品陣容,并夯實動力電池供求體制。”
不過,對于本田來說,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步入“紅海期”,不僅眾多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也早已在加速搶占市場份額,同時“南北”大眾等合資車企也在華提速導入更多車型。而去年本田才在華正式發布全新純電動品牌,相比競爭對手“慢半拍”的轉型速度,開啟走量模式并非易事。本田方面規劃,到2027年將持續向中國投放10款e:N品牌純電動車。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本田在華電動化成績仍未有起色,因此也亟需控制在整車制造成本中占比較高的動力電池采購價格。
新能源造車在研發、生產等多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目前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而占據新能源汽車造車成本一半的動力電池價格更是持續攀升,讓眾多車企直呼“頭疼”。成本壓力下,今年已有多個品牌車型官宣漲價。并且,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集團與寧德時代關于“給誰打工”的爭論也引起熱議,車企方面認為由于電池成本高企,新能源車企正在“賠本賺吆喝”。
據了解,為保證電池供應及采購價,本田也選擇與寧德時代深度捆綁。在與東風汽車集團、廣汽集團成立合資公司的同時,還與寧德時代將基于寧德時代正在建設中的宜春工廠,在集約生產及電池回收等領域,為實現更高效的物流體制展開協商,確保動力電池的長期穩定供應,進一步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