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逆變器相關術語
—
1.1 MPPT
最大功率點追蹤(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是逆變器的一個功能;在一定的日照強度和溫度下,太陽能電池可以在不同的輸出電壓下工作,輸出特性為非線性輸出,只有在某一輸出電壓值時,其輸出功率才能達到最大值,MPPT就是追蹤這個最大功率點。
1.2 IP等級
IPxx, 防護等級( Ingress Protection ),在IEC的標準里,針對的是電氣設備外殼對外部的防護,IPXX第一個數字表示防塵;第二個數字表示防水,數字越大表示其防護等級越佳。
如IP65中的 6代表完全防止粉塵進入,5代表任何角度低壓噴射無影響。
1.3 功率因數
功率因數(Power Factor ),簡稱PF:交流電路有功功率P對視在功率S的比值。功率因數反映了電源輸出的視在功率被有效利用的程度。
有功功率(Active Power),簡稱P :實際發出、消耗的交流電能,是指一個周期內發出或負載消耗的瞬時功率的積分的平均值(或負載電阻所消耗的功率), P=UI cos?θ,單位為瓦(W)、千瓦(KW)。
無功功率(Reactive Power),簡稱Q:由電抗器(電感或電容)在交流電路中,由于其兩端的電壓與流過的電流有90度角的相位差,所以不能做功,也不消耗有功功率,但它參與了與電源的能量交換,能量在電源和電抗元件(電容、電感)之間不停地交換。Q=UIsin?θ,單位為乏(Var)千乏(kVar)。
視在功率(apparent power),簡稱S:交流電源所能提供的總功率,S=UI,單位為VA、KVA。
P、Q、S之間的關系為 S2=P2+Q2。
1.4 AFCI
直流拉弧檢測(Arc-Fault Circuit-Interrupter):通過識別電路中電弧故障特征信號,在短路或火災發生前主動切斷電源電路的一種保護裝置。在光伏系統中,接觸不良、絕緣材料老化、接線斷裂、電纜受潮、腐蝕等原因都可能產生直流拉弧。
固德威始終高度重視光伏電站的安全,全新推出的AFCI3.0采用AI算法,與深度學習結合,有效提升噪聲適應性,500ms內快速關機切斷電源,遠低于行業2.5s標準,100%精準檢測,不漏報不誤報,為客戶打造極致安全的光伏電站。
1.5 RSD
組件級快速關斷(Rapid Shutdown),安裝光伏后屋頂存在600~1000V的高壓,一旦屋頂起火,給消防人員滅火和救援造成安全危害。所以增加了這條要求,要求遇到緊急情況,組件和組件是可以斷開的,即屋頂不存在直流高壓。
如下一種快速關斷的原理:電網斷電,發射器由于失去供電停止維持開通的信號的發送,接收器一段時間接收不到維持開通信號,就啟動關斷功能;電網恢復時,發射器恢復供電,發送開通信號,接收器接收信號后閉合開關,PV直流恢復。
1.6 防孤島保護
“孤島效應”通俗理解是指在電網失壓或斷開的情況下,發電設備仍作為孤立電源對負載供電,形成供電孤島這一現象。“孤島效應”對設備和人員的安全存在巨大隱患,危害到檢修人員的人身安全。
《NB/T32004-2018光伏并網逆變器技術規范》要求了逆變器具備防止孤島效應產生的功能,即防孤島保護功能,一旦確認電網失電,都要在2s內將并網逆變器與電網斷開并停止并網發電,而實際逆變器防孤島保護時間會更短,確保人員及設備安全。
1.7 PID
電勢誘導衰減(PotentialInduced Degradation):大量電荷聚集在電池表面,使電池表面飩化失效,從而導致電池組件的功率驟降。
1.8 SVG
靜止無功發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電力系統中SVG是典型的電力電子設備,由三個基本功能模塊構成:檢測模塊、控制運算模塊及補償輸出模塊。其工作原理為由外部CT檢測系統的電流信息,然后經由控制芯片分析出當前的電流信息、如PF、S、Q等。然后由控制器給出補償的驅動信號,最后由電力電子逆變電路組成的逆變回路發出補償電流。
逆變器具備SVG功能,某些程度上替代SVG設備,尤其是夜間SVG功能,提高了廠區功率因數,降低線損,原理是逆變器通過DSP發送PWM 信號給IGBT驅動板,以控制IGBT在一定頻率上開關,最后是電感的或電容的功率補償電流由逆變器感應產生。
02
組件相關術語
—
2.1 STC、NOCT
STC :標準測試條件( Standard Test Conditions ),即環境溫度25℃,大氣質量AM1.5 ,風速=0m/s,1000W/平方米。STC是一個測試條件,主要是實驗室用。
NOCT:額定電池工作溫度( Normal Operating Cell Temperature ),是指當太陽能組件或電池處于開路狀態,并在(電池表面光強強度=800W/2,環境溫度=20℃,風速=1m/s)時所達到的溫度。NOCT是一個溫度,正常組件的NOCT都在45℃左右。
2.2 BIPV
光伏建筑一體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將太陽能電池與建筑材料復合在一起,直接應用于建筑的屋面和墻面等圍護結構。使用在光電建筑上的光伏材料是以建材的方式得以體現的,所以光電建材不僅承擔發電功能,還起到建筑功能。建筑光伏一體化應用,首先需要滿足建筑安全要求,然后才是發電。
2.3 PERC、TOPCON 、HJT、IBC
PERC:發射極鈍化和背面接觸電池
TOPCON :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電池
HJT:本征非晶層的異質結電池
IBC :交指式背接觸電池
03
收益成本相關術語
—
3.1 PR
光伏系統效率(Performance Ratio):是一個光伏系統評價質量的關鍵指標,是電站實際輸出功率與理論輸出功率的比值,反映整個電站扣除所有損耗后(包括輻照損失、線損、器件損耗、灰塵損耗、熱損耗等)實際輸入到電網電能的一個比例關系。
某電站PR統計
3.2 BOS成本
系統平衡部件( Balance of System ):除了光伏組件以外的系統成本,主要由逆變器、支架、電纜等主要設備成本,以及土建、安裝工程、項目設計、工程驗收和前期相關費用等部分構成。
3.3 LCOE
平準化度電成本( Levelized Cost of Energy):衡量光伏電站整個生命周期的單位發電量成本,并可用來與其他電源發電成本對比。LCOE可用于收益率的復核和最優投資方案的選擇。
初期建設成本:動態投資所有成本的現值;
折舊抵稅收益(累計現值):期初投資作為一次性投入,列在項目的成本中,而折舊不是現金支出,但是可以帶來可抵稅的收益,所以這部分收益可作為總投資成本中的減項處理;
運維成本(累計現值):光伏、風電項目的運維費用比較簡單,包括運營維護、保險、管理費用等。同樣,運維成本作為一項稅前費用,需減去所得稅部分的影響;
殘值(現值):在項目實際運營結束后的殘值的現值;
發電量(累計現值):項目在運營期內發電量的累計現值。
3.4 FIT
上網電價補貼政策(Feed-in tariff):太陽能發電上網電價補貼政策,是為了鼓勵太陽能發電的科技研發、項目開發和廣泛應用。補貼退坡是上網電價補貼政策的核心設計之一,補貼退坡的形式有很多種,常見的是補貼電價降低,也有限制補貼總容量和補貼資金總量的形式。我國的補貼退坡以降低補貼電價的形式和限制補貼總容量的形式實施,補貼水平變化由國家發改委不定期頒布。
3.5 IRR
內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用來衡量股權投資的收益情況。資金流入現值總額與資金流出現值總額相等、凈現值等于零時的折現率。大的集團要求IRR(稅前)在7.0%以上,或者高于融資成本兩個百分點以上。
04
電站、系統相關術語
—
4.1 容配比
光伏發電系統安裝容量/光伏系統額定容量。光伏發電系統容配比優化計算宜綜合考慮項目的地址位置、地形條件、太陽能資源條件、組件選型、安裝類型、布置方式、逆變器性能、建設成本、光伏方陣至逆變器或并網點的各項損耗、電網需求等因素、經過技術性和經濟性比選后確定。容配比優化分析宜使用試算法進行計算,宜從低到高選取容配比進行多點計算,得出最優容配比。
4.2 AGC/AVC
AGC:自動發電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即有功控制系統,接收遠動裝置信號,響應調度下發的遙調指令,通過AGC模塊總策略優化計算,使運行數據滿足調度并網要求。
AVC:自動電壓控制(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即無功電壓調節,根據電網電壓曲線,快速響應調度指令,自動調節無功功率、無功補償裝置等控制策略及響應時間,達到電壓調節目標,降低網損。
目前10kV及地面光伏電站均有要求具備場站具備AGC/AVC功能。
4.3 LVRT
光伏電站低電壓穿越技術(Low Voltage Ride Through):是指當電網故障或擾動引起的光伏電站并網點電壓波動時,在一定的范圍內,光伏電站能夠不間斷地并網運行。
低電壓耐受能力要求
UL0:為正常運行的最低電壓限值;
UL1:需要耐受的電壓下限;
T1:電壓跌落到0時需要保持并網的時間;
T2:電壓跌落到UL1時需要保持并網的時間;
T3:電壓跌落到UL0時需要保持并網的時間。
UL1、T1、T2、T3數值的確定需考慮保護和重合閘動作時間等實際情況。實際的限制應依據接入電網主管部門的相應技術規范要求設定。
4.4 HVRT
光伏電站高電壓穿越(Hight Voltage Ride Through ):是指光伏電站中,當電力系統事故或擾動引起光伏發電站并網電壓突升時,在一定的電壓突升范圍和時間間隔內,光伏發電站能夠保證不脫網連續運行。其實跟低電壓穿越的意思差不多,要求光伏并網逆變器在一定時間段內能承受較高電壓。
《NB/T32004-2018》電網電壓異常響應:
電網電壓在0.9~1.1倍Un時,連續不脫網運行
電網電壓在1.1~1.2倍Un時,保證不脫網連續運行10S
電網電壓在1.2~1.3倍Un時,保證不脫網連續運行0.5S
電網電壓大于1.3倍Un時,立即停止逆變器
高電壓耐受能力要求
4.5 PCC/ PCC
PCC:公共連接點(Point of Common Coupling),電力系統中一個以上用戶負荷連接處。
POC:并網點(Point of Coupling ),通常沒有其他的客戶連接在這個點上。
4.6 集電線路
在分散逆變、集中并網的光伏發電系統中,將就地升壓變壓器輸出的電能輸送至發電母線的交流輸電線路。集電線路送出可以采用架空、直埋或橋架敷設的方式.
4.7 專線接入、T接
專線接入:分布式電源接人點處設置分布式電源專用的開關設備(間隔) ,如分布式電源直接接入變電站、開閉站、配電室母線,或環網柜等方式。
T接:分布式電源接人點處未設置專用的開關設備(間隔) ,如分布式電源直接接入架空或電纜線路方式。
05
模式相關術語
—
5.1 EPC
工程總承包模式(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又稱設計、采購、施工一體化模式:在項目決策階段以后,從設計開始,經招標,委托一家工程公司對設計--采購--建造進行總承包。在這種模式下,按照承包合同規定的總價或可調總價方式,由工程公司負責對工程項目的進度、費用、質量、安全進行管理和控制,并按合同約定完成工程。EPC有很多種衍生和組合,例如EP+C、E+P+C、EPCO等。其中 EPC+O即設計、采購、施工及運營一體化的總承包模式, 即總承包方擁有該項目設計、采購、施工權,和負責對設備的運營和維護。
5.2 PPP
公共私營合作制(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采用這種融資形式的實質是:政府通過給予私營公司長期的特許經營權和收益權來換取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及有效運營。讓民營資本更多地參與到項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風險。減輕政府初期建設投資負擔和風險的前提下,提高基礎設施建設的服務質量。
5.3 BT
建設-轉讓(Built-Transfer)模式:BT模式是PPP制度下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的一種變形,投資建設方(即BT方)以全額墊資的方式建設項目,建成后移交項目業主(即項目發起人),業主分期付款償還項目投資和回報。
5.4 EMC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項目由建設單位出資建設,通過房屋租賃合作方式,所發電能收益歸建設單位所有,屋頂持有方單位享受電價優惠。
5.5 V2G
Vehicle to Grid:可以實現電動車和電網之間的互動,從而電動車在電網負荷低時,吸納電能,在電網負荷高時釋放電能。
5.6 VPP
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把各類分散可調電源和負荷匯聚起來,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形成一個虛擬的“電廠”來做統一的管理和調度,同時作為主體參與電力市場。虛擬電廠在歐美發達國家發展較為成熟。
5.7 PEDF
光儲直柔(PEDF):在建筑領域應用太陽能光伏(Photovoltaic)、儲能(Energy storage)、直流配電(Direct current)和柔性交互(Flexibility)四項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