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29日報道,中國制造業中心廣東省的一個城市希望成為氫能開發的搖籃。這項努力正憑借“踏板”提供的動力以更加穩健的節奏向前推進。
佛山以出口家用電器、陶瓷和家具而聞名。10月,佛山居民用上了70輛外表看起來不太起眼的自行車。
這種氫能共享單車比標準車型笨重一些,只需在起步時稍微用力蹬踩腳踏板,車內的氫能便能不斷轉化為電能。它們為大多數普通民眾提供了首次親身體驗氫能的機會。
《佛山市氫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提出的目標是,到2020年,氫能源及相關產業累計產值達到200億元。而2021年佛山的經濟總量已經突破1.2萬億元。但這個人口超過960萬的城市卻有志于成為中國新能源探索的樣板城市。
報道稱,中國的氫能產業被認為處于商業化和工業化的早期階段。氫能是一種新能源,由于目前成本高昂,氫能產業仍嚴重依賴政府補貼。
但這沒有阻止地方政府比過去幾年更加大力地投資氫能。
中國的科學家和能源分析師認為,利潤并不是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和對氫能產業鏈進行大量投資的主要原因。
相反,將西北地區產生的太陽能和風能轉移到中國其他地區的能源存儲才被視為主要的推動力,因為中國準備在未來5到10年內增加清潔能源的產出。
報道引述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的分析說:“如果西北部沒有這么大規模的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中國并不真正需要氫能。對中國來說,氫能實際上是一種媒介渠道,可以幫助平衡風能和太陽能等能源的易變性,并將能源輸送給中國各地的終端用戶,尤其是華南和華東的制造業中心。”
他說:“這就是氫能真正能為中國做的事。中國目前使用的大部分氫仍然是由天然氣或煤炭制成的,對環境不友好。但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目的是在未來幾年快速打造一個成熟的完整產業鏈,以推動與氫相關的技術創新和獨立,以及像中國太陽能供應鏈那樣的廉價制造成本。”
據報道,粗略統計,目前已有30余個省區市在其“十四五”規劃中提及氫能發展,50多個城市出臺了地方氫能產業發展專項規劃。
中自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氫能首席科學家周衛江說:“今年電解槽制造能力和燃料電池汽車銷量的飆升鼓舞了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電解槽是一種重要技術,有了它,就可通過可再生能源生產氫,以實現零排放。
根據香橙會研究院公開的數據顯示,2022年1至9月,中國累計銷售2593輛燃料電池汽車,遠超去年全年的1881輛。
周衛江又說:“如果你對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目前的成功感到驚訝,那么你可能也會對未來10年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感到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