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球鈣鈦礦與疊層電池產業化論壇暨鈣鈦礦光伏學術+產業+資本融合創新年會將于1月8日-10日在江蘇常熟舉行。作為顛覆性的新一代光伏技術,鈣鈦礦憑借諸多優勢逐漸顯現出巨大的商業化前景。
中金公司今日報告預計,2023年鈣鈦礦業內中試線擴產規模有望達1000-1200MW,同比增長近兩倍;同年,在百兆瓦產線進度領跑的多家公司也有GW級擴產計劃,上半年有望啟動業內首批GW級產能的建設及招標活動,推動全國鈣鈦礦產業規模實現量變。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周,鈣鈦礦疊層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再獲突破。
經日本JET第三方認證,其團隊研發的全鈣鈦礦疊層電池穩態光電轉換效率達29%,打破團隊同年6月創造的28%世界紀錄——換言之,僅半年時間,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便提升了1%。同時,德國柏林亥姆霍茲中心科學家聲稱已研發出一種鈣鈦礦/硅串聯太陽電池,認證效率突破32.5%。
此外,2022年國內全行業中,極電光能、萬度光能、無錫眾能共計擴產3條/350兆瓦鈣鈦礦中試線。分析師指出,這些產線當前處于調試爬坡階段,效率數據有望于明年上半年產出。
總體而言,券商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2026年鈣鈦礦組件產能分別有望達到0.87GW、1GW 、24GW.隨著海外傳統能源價格高位回落、國內光伏電站配儲要求提升,未來幾年,光伏的降本提效訴求將比過去兩年更為迫切,相關新技術的投資主題關注度有望提升,鈣鈦礦從0到1恰逢其時。
2023年,分析師建議把握鈣鈦礦的行業重要事件(如行業大會、穩定性認證、商業化出貨等)和公司重要事件(如頭部企業GW級產線招標、融資推進等)節點,這類時間有望成為鈣鈦礦主題投資的主要窗口。
具體落實到投資方向上,券商認為,可重點關注鈣鈦礦相比晶硅帶來的增量市場與流程變化。若吸光材料由晶硅變為鈣鈦礦,則將省去晶硅產業鏈上游硅料、硅片、以及中游電池到組件的串焊環節,投資機會集中于保留下來的電池制備、組件封裝兩大環節。
目前,這兩大環節相關生產制造公司以非上市公司為主,而相關生產設備和制造輔材則有上市公司活躍其中:
其中,鈣鈦礦相關設備是多家券商分析師建議重點關注的方向。中航證券測算,若到2030年,鈣鈦礦滲透率達到50%,則全球潛在空間約8800億元,鈣鈦礦設備供應市場空間將突破1000億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說鈣鈦礦理論效率及理論成本優勢明顯,但仍有多個核心瓶頸亟待解決,包括:
產業化膜層均勻性難以保證、電池死區不可避免,導致大面積制備的鈣鈦礦效率損失嚴重;同時,離子鍵結構的鈣鈦礦溶液易分解、對外界干擾敏感,鈣鈦礦電池/組件容易衰減,產品壽命遠弱于晶硅電池。
而行業的核心突擊方向圍繞以上幾個核心瓶頸展開,需要產業鏈各方參與者共同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