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1月開始,我們大范圍加速布局私樁共享,用戶可通過‘即客行’App把自己的充電樁共享出來換取收益,或租用周圍他人的閑置充電樁補能,希望可以最大程度解決無樁車主的充電焦慮。”1月13日,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宣布將力推私樁共享,此舉引發行業關注。
與此同時,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日前發布的《關于加強居住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和管理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鼓勵充電設施企業、電動汽車企業、第三方平臺企業等單位與自用充電樁產權人達成協議,實現自用充電樁共享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那么,私樁共享有多大市場空間?目前還面臨哪些困難?
公共充電樁的有力補充
據了解,為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早在2021年5月20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組織起草的《關于進一步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就提出,鼓勵“臨近車位共享”“多車一樁”等新模式。
中國充電聯盟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共享私樁達72395個。目前不少企業如星星充電、特來電、云快充等樁企均在提供私樁共享服務。同時,廣汽埃安推出了首個汽車品牌私樁共享平臺,并計劃到2025年,建設埃安共享私樁5萬個;蔚來和小鵬聯手推出充電共享服務,蔚來車主和小鵬車主可使用對方品牌的充電樁充電。
在沈暉看來,私樁共享可實現共贏。“新建小區能提前規劃充電樁布局,但老小區卻因種種原因難以承載更多私樁。私樁共享后,既能減輕電網負載、降低物業壓力,又能讓政府騰出更多資源用于公樁建設。隨著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增加、充電頻次降低,私樁的閑置率將上升。因此,私樁共享可提高閑置充電樁的利用率,不僅讓有樁用戶增加收益,也可為無樁用戶提供便利。”
有數據顯示,私人充電樁70%時間處于閑置狀態,因此私樁共享作為一種新型的充電商業模式,市場潛力巨大。業內人士表示,共享私樁可作為公共充電樁的重要補充,有效提高公共充電網的效率,節省土地資源,進而更快地擴充整個充電網,加快新能源汽車普及。
管理、收費等多題待解
事實上,私樁共享并非新生事物,在實際推廣中卻仍面臨不少難題。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僅有約6%私樁參與共享。“大部分外來車輛難以進入小區充電,其中還涉及停車位、停車費等問題。”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介紹。
記者查看某充電APP發現,共享私樁均需提前預約,且預約前需先確認車位無車占用。同時,私樁管理、收費等問題也需解決。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私樁數量多,共享潛力大,但目前便利性較差,消費者認可度、共享私樁的宣傳都不夠,處于起步階段,同時利益平衡等問題還沒有解決,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1月14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對征集到的“鼓勵小區有條件的私人充電樁進行共享、收益車主等相關方分成、明確管理責任等問題”的意見、建議均予以采納。
優化存量樁資源是關鍵
張翔認為,私樁共享要逐步推進,需打通充電APP中可共享的私樁與小區物業信息的數據壁壘,做好信息化建設。崔東樹表示:“要建設好平臺,實現有效的資源共享,理順包括預約充電流程、停車位、費用等在內的各環節,減小用樁難度,增加消費粘性。”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784萬輛,占汽車總量的2.6%;2021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295萬輛,占新注冊登記汽車總量的11.25%,與上年相比增加178萬輛,增長151.61%。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正成倍增長。
目前我國車樁比約3:1,理想化的“一車一樁”目標短期內難以實現。受訪人士均表示,單就數量來看,目前的車樁比已能基本滿足充電需求,而一味增加充電樁數量并不能有效解決充電焦慮問題。總體來說,私人充電樁、公共充電樁、共享私樁在不同充電場景扮演不同角色,存在的問題也不同。如分布不均導致公共充電樁平均利用率不足10%;私人充電樁面臨物業阻攔、難進小區等問題;充電運營商尚難盈利。
目前,充電設施由市場主導投資建設,政府發揮引導作用,企業是投資建設的主體。“優化整合存量充電樁資源是關鍵,將有利于解決充電樁利用率不高及部分地區充電樁分布不均等問題,同時要加強技術創新,完善其他配套措施。”崔東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