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泰安立足全市能源實際和資源稟賦,充分發揮儲能在新能源體系中的“壓艙石”作用,創新建立四大機制,聚力打造千萬千瓦級“儲能之都”,全力構建富有泰安特色的新型多元儲能發展新格局。
創新規劃引領機制,繪制“儲能之都”藍圖路線。構建儲能規劃“泰山體系”,高標準編制全市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1+N”規劃體系。優化“一體兩翼”產業布局,構建以抽水蓄能為主體,大汶口盆地東翼儲能、西翼儲氣格局,沿泰山、徂徠山山系布局實施抽水蓄能工程,規劃400萬千瓦大中型抽水蓄能和200萬千瓦小型抽水蓄能骨干項目;推進大汶口盆地鹽穴和鹽礦資源綜合開發,科學劃分儲能儲氣區域,規劃實施600萬千瓦壓縮空氣儲能和20億立方米鹽穴儲氣庫重大項目。突出試點示范典型引路,先期建成投運的泰山抽水蓄能,已形成超大容量、系統友好、經濟可靠、生態環保的儲能模式;建成中儲國能肥城1萬千瓦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示范工程,填補國際無補燃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空白。
創新集聚集群機制,推動“儲能之都”共建共贏。探索央地協作模式。充分發揮央企、國企示范帶動作用,利用資源、資金、政策三大優勢,上項目、引企業、聚產業。與國家電網、國家能源、華能、華電、能建、水發集團等央企國企深度合作,有效解決啟動資金大、技術要求高等制約問題。推動新引進龍頭企業與當地鹽企、煤企、電企“聯姻”,建立混合所有制股權結構,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共筑合作創新平臺。依托泰安高校、院所集聚優勢,打造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提供人才支撐、厚植技術基礎。聯合儲氣庫技術研究中心,建設鹽穴產業創業中心、鹽穴產業聯盟,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步伐。聯合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發無補燃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聯合中國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為儲能專業團隊培育提供平臺,創造良好招商環境和配套條件。建設園區集聚優勢。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通過集聚破解技術創新、業態配套、場景應用等難題,打造專門業態的全生命周期產業園區。建設寧陽超威百億產業園,大力發展電化學儲能,推動超威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等項目落地。打造新泰光伏制氫產業園,推進新能源消納、低成本制氫、綠色生產可持續發展。打造泰安高新區新能源裝備產業園,突破動力電池智能網聯等核心技術,向零部件集成化、模塊化布局升級。
創新多元協同機制,積蓄“儲能之都”源頭活水。夯實抽水蓄能核心地位。發揮抽水蓄能投資體量大、拉動效應強的優勢,建設泰山抽水蓄能電站一期、二期項目,在確保電網安全、促進新能源消納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全面拓展鹽穴儲能帶動作用。依托大汶口盆地周邊豐富的鹽穴資源,充分發揮示范效應,吸引國內500強企業投資開發鹽穴儲能項目。“十四五”末,泰安將形成200萬千瓦的鹽穴壓縮空氣儲能裝機規模。全域提升多元儲能保障能力。大力發展電化學儲能、制氫儲能、能源戰略儲備、“源網荷儲”、鋰電裝備五大保障板塊,全面提升儲能保障能力。
創新要素保障機制,培育“儲能之都”陽光雨露。打通組織鏈條,組建新能源產業鏈工作專班,聚焦策劃招商、項目推進、技術創新、企業培育和園區建設,建立協調推進、專人跟辦、定期會商“三大機制”和問題收集、研判、處置、反饋、評價“五步工作法”,“一條龍”跟進突破堵點、難點問題。打通政策鏈條,落實儲能參與電力現貨市場容量補償政策,完善峰谷電價機制,健全“新能源+儲能”激勵機制。打通資本鏈條,設立儲能發展基金,支持主流新型儲能技術產業化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