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背景下,炙手可熱的光伏賽道近兩年顯得尤為“擁擠”,高景氣度吸引了幾乎來自全行業的上百家上市公司跨界“追光”。
據業內不完全統計,僅2022年就有約70家上市公司跨界光伏,其中既有中國燃氣、海爾集團、中國信達、美的集團等耳熟能詳的全國500強企業,也包含乳企皇氏集團、玩具商沐邦高科、環保企業仕凈科技、養豬大戶正邦科技、出險地產商藍光發展等各個不同領域上市企業。
有行業分析人士指出,這種跨界潮的發生是因為受到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地產、快消、金融等行業急速下行,眾多主業不振的企業試圖尋找第二增長曲線。而清潔能源產業的需求非常旺盛,特別是光伏產業上市公司股價飆升,吸引力大增。
2023年,跨界“追光大軍”依舊來勢洶洶,且行業跨度還在加大。
急于尋找第二增長點
2月21日,從事無縫服裝生產和代工的棒杰股份(10.300, -0.07, -0.68%)發布公告稱,公司采購了價值9.12億元的高效光伏電池片相關生產設備,全部用于揚州年產10GW高效光伏電池片項目。
其在此前發布中表示,公司將借助戰略股東在光伏產業的豐富經驗,把握光伏產業增長市場機遇,計劃投資26億元布局光伏,形成“無縫服裝+光伏” 的雙主業業務格局,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而事實上早在2022年9月,棒杰股份就因控股股東向上海方圓、寧波青嵩分別轉讓股權一事,成功引入戰略股東,堅定向光伏行業轉型。
企業表示,引進的戰略股東具備豐富光伏領域經驗,并且具備從項目工程建設、運營、技術、工藝等相對完備的團隊,團隊大部分人員具備10年以上光伏從業經驗。
即便彼時跨界光伏的細節尚未敲定,棒杰股份股價已經聞風上漲,直至翻倍。
無獨有偶,2月3日,大型珠寶商之一的明牌珠寶(7.590, 0.03, 0.40%)也宣告稱,擬投資建設“日月光伏電池片超級工廠”項目,主要建設TOPCon與HJT(異質結)電池產能,項目總投資高達100億元。
消息發布后,明牌珠寶的股價同樣大幅上揚,迎來近四年來高位,引發監管部門關注。
2月6日,深交所發來關注函,要求明牌珠寶說明是否具備可行的資金來源以及投資將對公司資產負債率產生的影響。
要知道,即便股價因光伏熱度一路看漲,但其市值仍未滿40億元,百億投資建廠確實引人懷疑。
同時,深交所還要求明牌珠寶說明公司是否有相關資質、人才及技術儲備,以及是否存在迎合熱點,炒作股價的情形。
但對此,明牌珠寶已兩度公告延期回復,至今尚未說明緣由,“炒作”的嫌疑愈發加重。
“四無”企業蹭熱度?
涉嫌“炒作”的遠不止明牌珠寶一家,其中甚至不乏地方國資企業。
2月11日,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國資控股的上市公司麥迪科技(20.710, 0.00, 0.00%)公告稱,全資子公司炘皓新能源擬與安州區人民政府簽訂《項目投資協議》,建設年產9GW高效單晶電池智能工廠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8.62億元,在綿陽市安州區建設集研發、生產、辦公為一體的超級工廠。
而據觀察者網了解,麥迪科技所處細分行業為醫療信息化行業,主要客戶為醫療機構,為其提供臨床醫療管理信息系統應用軟件、臨床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等,距離光伏產業相去甚遠。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貨幣資金賬面余額僅有2.33億元,總資產為12.86億元。
而本項目計劃投資金額就高達18.62億元,資金缺口巨大。
對此,麥迪科技也坦言,后續公司將通過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等其他方式補足,如未來融資事項不及預期,可能對項目投資實施的進度產生影響,存在一定資金風險。
也正因此,投資者對于麥迪科技跨界光伏并不看好,其股價在公告前后也未起波瀾。有網友調侃其為“無錢、無技術、無人員、無經驗”的“四無”企業。
而事實上,類似的“四無”企業遠不止麥迪科技一家。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由于光伏行業景氣度維持高位,跨界入局的比比皆是,的確存在良莠不齊的狀況,其中不少企業由于主業虧損或見頂,才無奈強行釋放消息,試圖依靠蹭熱度拉升股價,或者以巨額投資隱瞞主頁虧空,需投資者提高警惕。
“但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光伏產業需求旺盛,行業前景明朗,但作為資本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的新興行業,跨界光伏的公司更多集中在新技術領域,尤其是技術迭代最為明顯的光伏電池片環節,依然存在很高風險。即便企業確確實實在認真做光伏,投資金額、技術設置、人才團隊都沒問題,同樣需要投資者警惕行業風險,不能盲目看漲。”上述人士補充道。
前景廣闊,但需警惕風險
根據工信部電子信息司,2022年全年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全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分別達到82.7萬噸、357GW、318GW、288.7GW,同比增長均超過55%,各環節產量增速較快。
與之相匹配的是,在2022年近70家跨界光伏的上市企業中,已有不少企業披露依靠光伏業務扭虧為盈或盈利預增的喜訊,宣告跨界成功。
如以汽車零配件業務起家的鈞達股份(178.370, 2.04, 1.16%),預計2022年實現凈利潤6.80億元至7.80億元,而上年同期為虧損1.79億元,順利扭虧為盈。
其在業績預增公告中指出,光伏行業快速發展,光伏產品需求持續增長,同時隨著新產能釋放以及N型TOPCon的產量,使企業實現了銷售收入和盈利大幅增長。
再如“水牛奶*”皇氏集團,預計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00萬元至1500萬元,盡管盈利不多,但同比去年依然扭虧為盈。
不過相比之下,更多初入光伏行業者尚未表現出相應成果。
有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包括鈞達股份、乾景園林、華民股份、新筑股份、奧維通信、賽福天、綠康生化、三五互聯等在內的跨界上市公司,2022年業績預計虧損合計超過百億元。
中誠信研究報告指出,考慮到應用場景不斷拓寬、產業鏈仍有降本空間、全球需求保持旺盛以及國家相關支持政策的大力推動,預計2023年我國光伏產業仍將保持大規模、高質量發展態勢。但同時,其間風險不可忽視,如上游環節頭部企業規模優勢突出,但未來供需關系或將有所轉變;再如中游環節市場競爭激烈、議價能力較弱,價格傳導受阻,技術迭代速度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