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企向日葵要跨界光伏,股民率先用腳投票,股價盤中一度大跌10%。作為曾經的光伏老兵,向日葵剛剛拋棄光伏轉型醫藥沒幾年,現如今又要重拾老本行,是在講故事還是真做事,股民可能真的心里沒底。
為了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向日葵擬投資TOPCon電池產品項目,本應是好事一樁,但股民卻不買單,向日葵股價“先跌為敬”。
實際上,向日葵是光伏行業的老人,其2010年上市之初從事的就是光伏電池片及電池組件的生意。不過從2019年開始,業績疲軟的向日葵開始尋求向醫藥主業轉變,并最終剝離了光伏資產。現如今,兜兜轉轉三四年,光伏行業再度火爆之際,向日葵又準備重操舊業。公司的戰略規劃如此反復,難怪股民看不懂。
A股的光伏企業并不少,即便是前幾年光伏行業景氣度不高的情況下,絕大多數光伏上市公司還是選擇堅守主業,熬過艱難的日子,這些年光伏上市公司的業績和股價都迎來了雙豐收。
相比之下,向日葵的做法就有些投機。光伏不熱門的時候徹底剝離,盯上了當時很火的醫藥資產。當然,上市公司轉型也未嘗不可,但一定要做好規劃,不能盲目。從近幾年向日葵轉型醫藥后的業績表現來看,初期雖然嘗到了一些甜頭,但現在又出現了疲軟的跡象。
向日葵轉型醫藥是通過收購貝得藥業60%股權來實現的。在收購之時,交易對方曾承諾,貝得藥業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實現的經審計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4050萬元、4850萬元和6200萬元。遺憾的是,除了2019年,貝得藥業之后兩年的業績承諾都未完成,其中,貝得藥業2021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僅為2656.89萬元,相差業績承諾甚遠。
根據向日葵此前披露的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2年實現歸屬凈利潤虧損125萬-185萬元,上年同期公司曾盈利5341.66萬元。業績承諾期過后開始“變臉”的并購后遺癥,似乎正在向日葵身上上演。
有了曾經的經歷,股民對向日葵再度跨界難免心存疑慮。
向日葵在公告中表示,預計7個月達成生產條件,很大程度上給了股民信心,但并不能因此忽視跨界光伏行業的風險。光伏本就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對于向日葵而言,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都會面臨實實在在的考驗。
實際上,向日葵在當下節點投資跨界光伏的真正動機也令人懷疑。在3月14日,向日葵新增約1.67億股股票上市,來源是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吳建龍全額認購的定增股票,認購價格僅為2.24元/股,實際募資約3.75億元。這些股票會在18個月后解禁,那么此時向日葵的跨界“追光”算不算為實控人保駕護航?
其實股民肯定是愿意向日葵投資成功、順利轉型,但剛剛過去不久的奧聯電子(19.300, -0.54, -2.72%)跨界鈣鈦礦“翻車”事件,不得不讓股民有所警惕,畢竟誰也不愿意掉入同樣的坑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