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個產業的持續發展,在商業模式逐步成熟、形成規模化生產聚落后,企業為了提升對于上游材料及成本控制能力與拓展下游出海口,會逐步透過縱向整合擴大經營,以放大自身在市場中的優勢,在光伏行業也是如此。根據Infolink光伏數據庫顯示,至2023年底,從硅料、硅片、電池片到組件,高達百分之六十的企業經營兩個環節的產能聚落,而其中更以電池片與組件的垂直整合廠家占據最大宗。然而,盡管垂直整合策略成為光伏行業的普遍共識,跨足各環節所需具備的核心知識差異甚大,初始投資成本、各環節的經營難點導致上游與下游的進入難易度也不同,以下分別就上游與下游的情況概略分析:
上游
在上游硅料、硅片環節,首先面臨的挑戰是較高的期初投資成本、穩定低廉的電力來源與較長的擴產時程,同時硅料環節為化工屬性,生產危險系數高,屬于高排放、高污染的重工業,在生產與加工難度都具備較高的進入門檻。在生產環節,硅料頭部企業通威永祥、大全等;硅片環節隆基、中環等皆具備高度的品質把控程度與成本控制能力,制造能力與規模放眼全產業皆占據絕對優勢,新進入者短期非常難達到與超越。此外,在硅料環節,面對未來數年硅片大廠都已經簽訂龐大的采購合同下,如何布建長期穩定的銷售通路將是另一大考驗。
中下游
中下游電池、組件部分,當前主流PERC電池片與常規組件生產工藝歷經數年的市場洗禮,投入門檻與難度并不高,但在擴產時經常需面臨技術、尺寸的選型困難。在電池端,隨著N型技術的崛起,投入新技術考驗企業的研發與量產能力,良率與轉換效率的突破將是新進玩家需要面臨的挑戰;而在組件端,投入的重心在組件品牌的經營與銷售渠道的建構,另外也包含組件產品梯度的覆蓋、對應不同市場客戶的需求量身打造產品,以及售后運維服務等。
未來趨勢與展望
綜觀光伏產業發展歷程,頭部企業持續引領行業技術的變革,中間不乏廠家擴大經營一體化事業,然而,時間長流中也發生許多光伏企業經營失敗的案例,在技術改朝換代時期,由于垂直整合業務范圍擴增,投入單一環節的資源被相對稀釋,研發量能容易被其他專業廠家超越。同時,企業布局一體化事業將更難在各個環節都穩固領導地位,甚至有可能衍生出許多管理上的問題。再者,在評估光伏市場需求時,面對海內外終端需求的劇烈動蕩時期,無法預測的外部因素都有機會使企業面臨擴增產能與實際需求的不匹配,進而導致公司運營虧損,變成垂直不整合的情況,過往許多曾經的龍頭企業都是鮮明的個案。
[圖例一]
展望后勢,不同以往上游供應相對貧乏,許多廠家受到高額利潤吸引紛紛投入擴產,隨著今年硅料、硅片環節擴產釋放快速,上游供應鏈在供應能力緩解下逐步面臨過剩,導致上游價格帶動行業逐漸下行。在硅料企業利潤萎縮后,跨足硅料環節的誘因也將減弱;硅片環節則因近年尺寸話題主導市場的產品走向,因此近兩年一線垂直整合廠大舉擴充硅片產能。對于硅料、硅片的既有廠家來說,龐大的產能將在產業全面過剩時形成沈重的銷售壓力,部分上游企業開始思考布局下游的可能性。
在產業發展成熟期,為了控管上游原物料的品質與布建下游的銷售渠道與區域市場情報,光伏企業將形成更多的垂直整合的案例,已經站穩自身環節的龍頭廠家將思考布局其他環節,規避未來的風險;而也仍將有一批企業專注自身領域,專注研發、創新來提升競爭力,以差異化的產品穩固產業地位。
Infolink預期未來垂直整合的優勢仍將持續發酵,但是受到各企業策略人的經營理念與性格不同,企業間的合作模式也會朝向更多元的發展來滿足自身目的。
像是采用「錐形整合」的方式(如:圖例一),一部分透過垂直整合來管控上下游的制造能力,另一部分則保留市場交易機制。以電池、組件的垂直整合廠為例,經由規劃部分電池產能的外銷與采購,參與市場交易而更好的評估自身產品與市場的品質和成本落差并掌握下游的市場即時訊息,同時保有相對應的彈性空間。
以及,沿用過往硅料采購不足而逐漸形成的長單模式,對于具有較高投入門檻的上游環節,減少直接擴產來掌握原物料供應,更多采取簽訂長單與參股的方式,達到控管原物料供應與避免直接投入所付出的高昂成本的果效。
而競爭對手間也出現共同投資建設項目的現象,加強戰略合作關系,也藉此規避擴產風險。
預期未來,光伏企業將出現更多元靈活的垂直整合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