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能電氣風電項目生產的首臺海上風電主機。海南日報記者 林書喜 攝
乘“風”而上 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5月30日,在海南省儋州洋浦經濟開發區申能電氣風電新能源裝備廠房(以下簡稱申能電氣風電)里,擺放著一臺白色的海上風電主機,這是今年1月10日申能電氣風電投產后,下線的首臺機組。這也是儋州洋浦首個投產的風電產業項目。
為推動海南省風電裝備產業發展,2022年5月,海南省工信廳編制出臺了《海南省風電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規劃在儋州洋浦和東方布局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按照“兩位一體”模式建設海南西部海上風電產業園,最終形成“一園兩基地”區位布局。
儋州洋浦搶抓歷史機遇,立足產業基礎和港口、區位優勢,加速引進風電裝備產業鏈項目,不斷完善生產要素聚集,努力打造泛北部灣及東南亞地區、比肩丹麥的世界級風電運維母港。目前,已形成投產一批、建設一批和簽約一批的良好發展勢頭。
風電項目建設加快
2022年1月6日開工的申能電氣風電項目由申能集團和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兩家行業領軍企業共同投資建設,總投資10億元,一期項目用地100畝,建設8到15兆瓦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工藝生產線,形成年產海上風力發電機組150至200套的產能,可滿足約25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達產后年產值約50億元,年稅收約2億元。
項目二期將建設風電機組供應鏈,如葉片、齒輪箱、電機、海上風電施工及運維母港基地等,固定資產投資約40億元,達產后年產值約75億元,年納稅約3.75億元。
據該項目有關人員介紹,在首臺機組下線后,目前第二臺的零部件正陸續進場,計劃在今年8月份開始組裝生產。
除了海上風電整機智能制造外,該項目后續擬引進的其他核心部件產業,包括液壓系統、變壓器、鍛鑄件、塔筒、焊接件、海纜、發電機及控制系統等,將帶動發展近百億元產值的下游產業。
2022年10月,申能海南120萬千瓦海上風電示范項目獲批。項目建設地點為儋州市西北部海域,總投資約150億元,總裝機規模120萬千瓦,配套建設2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和1座陸上集控中心。其中,陸上集控中心已于去年11月舉行奠基儀式,目前正在辦理用海手續,待用海審批完成后,即可開始海上施工。
三大央企聯手布局
在海南洋浦海上風電產業園項目工地,數臺挖機正在進行土方開挖作業,項目已開始進入土建施工階段。
海南洋浦海上風電產業園項目由中國大唐、東方電氣和中國電建三大央企聯合建設,作為布局海南自貿港的百億級海上風電產業集群基地,共同打造出口型高端制造產業集群。項目總投資48億元,建設內容包括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氫能、海洋牧場、綜合能源等高端產業的投資開發。
洋浦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青松介紹,公司致力于打造零碳產業園,利用廠房屋頂鋪設太陽能光伏板,同時在產業園里建設兩臺風力發電機進行發電,用于產業區的生產用電需求。
“這兩臺風力發電機除了給產業園供電外,同時也是性能測試,這樣的話,等海上風電項目施工后,這里生產的海上風力發電機可以出海安裝,節省施工和安裝時間。”林青松說。
去年10月9日,大唐海南儋州12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核準獲批。該項目不僅是中國大唐集團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也是我省核準獲批用時最短的海上風電示范項目,用時179天。
項目達產后每年可節約標煤110萬噸,相當于每年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硫約23224.4噸,二氧化碳約286.9萬噸。對海南清潔能源島建設,緩解海南電力供應緊張狀況,助力海南打造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具有重要作用。
以此為契機,中國大唐將在海南培育集海上風電研發試驗、高端制造、運營服務、裝備出口等為一體的綠色低碳產業鏈。
產業鏈條初步形成
去年10月,由江蘇海力風電設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海力風電)投資建設的200套海上高端裝備制造出口基地項目落戶洋浦。
此次江蘇海力風電落地洋浦的年產200套海上高端裝備制造出口基地項目計劃總投資10億元,占地面積約200畝。其中一期項目投資3億元,占地約80畝,主要建設大兆瓦海上風電塔筒制造項目;二期項目投資7億元,占地約120畝,主要建設海上大兆瓦單樁、導管架、海上大型模塊化升壓站、深遠海漂浮式基礎、海洋漁牧智能養殖裝備等制造項目。
據洋浦國際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能源發展部高級經理李銳介紹,除了上述項目外,儋州洋浦還引進中國鐵建港航局集團有限公司工程服務、上海雄程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程船舶服務、亨通海南(洋浦)海洋能源互聯與智慧運維等項目。未來,還將引進技術運維、檢測認證、施工安裝、數據中心、深遠海相關產業研發中心、儲能制造等項目,進一步完善儋州洋浦海上風電產業鏈。
隨著上述項目的落地,儋州洋浦海上風電上下游產業鏈已初步形成,未來將形成海上風電及裝備制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來源: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