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山西的臺灣“代工之王”郭臺銘要回老家大施拳腳。
近日,在山西大同舉行的一場面向境外媒體的招商引資說明會上,大同市市委書記豐立祥以及大同市市長耿彥波表示,大同將引入一總投資逾500億元的多晶硅項目。投資的參與者包括祖籍山西的“代工之王”郭臺銘旗下的富士康,全球前十的光伏企業——英利綠色能源公司以及山西的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同煤集團)。
超長的產業鏈
據路透中文網去年10月的報道,合作各方計劃在山西大同建設總規模為年產1吉瓦(1吉瓦=1000兆瓦,1兆瓦=1000千瓦)的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完整產業鏈,屆時將年產多晶硅2.7萬噸。其中,多晶硅一期項目計劃投資266億元,年產6000噸;多晶硅太陽能電池一期項目計劃投資2億美元,年產200兆瓦太陽能電池組件。
而根據招商引資說明會上所透露的最新信息,這一投資的總規模以及產業鏈的長度更是超乎之前的想象:產業鏈的主體加上配套設施的規模超過500億元,而配套設施居然包括發電廠。該項目如果成功,將是目前國內最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鏈。
“按經驗,一般1000噸的產能,需要6億-7億元的投資。而隨著規模的擴大,投資成本還會降低。即使配套包括切片、組件等在內,也不太可能用上這么多的錢。”中國硅材料信息研究中心副秘書長白洪強分析,“但如果把配套的電廠再算上,那真是有可能了。”
多晶硅雖然屬于光伏產業,但同樣也是高耗能產業,用電大致占到了多晶硅生產成本的20%-30%。將電廠作為配套設施納入到整個多晶硅生產體系中,可以大大降低生產成本。事實上,國內眾多大型多晶硅企業在建廠選址時,當地能給出怎樣的優惠電價,是投資與否的重要因素。
目前整個光伏行業的現狀是,上游多晶硅企業的利潤率遠高于下游的組件企業。一些下游組件企業也正在努力向上游擴展,以壓低成本,提升利潤率。不過如果能夠擴展至發電廠,則整體利潤將更加可觀。
而就在去年底,國務院批準設立山西省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是國內批準的唯一一家全省域、全方位、系統性進行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區域。
山西省內的煤炭集團亦有發展非煤產業,包括綠色能源的想法。之前有報道稱,大同市政府和富士康、英利就項目規劃選址、交通條件、市政設施配套建設等前期工作進行了磋商,并初步達成共識。
“進入時間有點晚”
富士康集團媒體辦主任劉坤16日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不能就該項目給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結論。如果確有此事,則未來項目確定之后企業會發布公告。
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是全球最大消費電子代工廠商,代工品種包括筆記本電腦、手機等多項產品。鴻海集團旗下雖然有奇美能源發展薄膜太陽能產品,也傳出將在臺灣苗栗興建太陽能電池廠,不過多年來一直未有具體動作。
而近年來,隨著電子產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利潤越來越薄,臺灣已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宣布大舉進軍太陽能產業,其中包括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灣聯電、液晶顯示巨頭友達光電及奇美電子等。
業內人士分析,臺灣電子企業進軍光伏市場,一方面是看好該產業的未來,另一方,多晶硅光伏組件在生產工藝上與LED也有著相似之處,轉型難度較小。
“總的來說,現在的多晶硅產業利潤還是非常不錯的。目前多晶硅的價格應該也還是可以維持的。但是今后會怎么樣就不好說了。”白洪強說。
白洪強認為,“從時間上來看,富士康進入時間有點晚,但是其資金實力雄厚。由于企業規模大,所以其也不太擔心風險問題。投資完了之后,只要能夠做到盡快開工、生產、變現就行了。”
不過考慮到國內已有像保利協鑫、天威保變、賽維LDK等企業,富士康雖然投資巨大,也未必能夠躍居龍頭。“要知道保利協鑫今年要擴產到6萬噸以上?,F在國內的其他廠商也有擴產計劃。富士康達產后大概是中等偏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