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Fraunhofer ISE)在德國弗賴堡開設的光伏組件技術中心(MTC)提出了一項宏偉目標,希望能將電池到組件效率損耗降至2.5%。通常,傳統組件效率比電池效率低10%至15%。然而,該研究所之前的大量工作表明,效率損失可以降低至5%。
“經過過去幾個月的研發,我們已經成功地利用60塊效率16%的商用電池制造出了效率高達15.2%的組件,組件尺寸為1592mm x 962mm。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僅僅降低了5%。”光伏組件、系統及穩定性部門的總監哈利?沃思(Harry Wirth)指出,“我們接下來的目標是將目前的效率損失減半,即降至2.5%。”
該研究所表示,損失的降低歸功于多方面因素,例如通過采用一種特殊的邊緣封裝技術,制造出更窄的組件邊框,因此降低了無效面積。此外,組件的光學及電學效率均有所提高。
光學損失通常是由于無效面積的增加、玻璃表面反射和表層材料的吸收等。電學損失則由電池連接處的串聯電阻造成。而以上損耗無需依靠邊框封裝的優化就能完全解決。
然而,若想準確地找到問題所在,并將效率損失降到最低,研究人員需要對電池、互聯條、涂層和玻璃面板的性質了如指掌。
該技術中心擁有全自動互聯條焊接設備,可以優化焊接參數,為焊接工藝的開發提供了參考。此外,中心還擁有加工面積1700mm x 1000mm的層壓機。
光伏組件技術中心還采用了一系列計算機仿真工具研究實際組件結構的機械應力、電力損失和光學效率,其中包括有限元分析模型和解析模型。
最后,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的光伏校準實驗室(CalLab)還可以精確測量優化后組件的性能,測量精度高達±2.3%。
“經過過去幾個月的研發,我們已經成功地利用60塊效率16%的商用電池制造出了效率高達15.2%的組件,組件尺寸為1592mm x 962mm。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僅僅降低了5%。”光伏組件、系統及穩定性部門的總監哈利?沃思(Harry Wirth)指出,“我們接下來的目標是將目前的效率損失減半,即降至2.5%。”
該研究所表示,損失的降低歸功于多方面因素,例如通過采用一種特殊的邊緣封裝技術,制造出更窄的組件邊框,因此降低了無效面積。此外,組件的光學及電學效率均有所提高。
光學損失通常是由于無效面積的增加、玻璃表面反射和表層材料的吸收等。電學損失則由電池連接處的串聯電阻造成。而以上損耗無需依靠邊框封裝的優化就能完全解決。
然而,若想準確地找到問題所在,并將效率損失降到最低,研究人員需要對電池、互聯條、涂層和玻璃面板的性質了如指掌。
該技術中心擁有全自動互聯條焊接設備,可以優化焊接參數,為焊接工藝的開發提供了參考。此外,中心還擁有加工面積1700mm x 1000mm的層壓機。
光伏組件技術中心還采用了一系列計算機仿真工具研究實際組件結構的機械應力、電力損失和光學效率,其中包括有限元分析模型和解析模型。
最后,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的光伏校準實驗室(CalLab)還可以精確測量優化后組件的性能,測量精度高達±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