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隨著氣溫攀升,全社會用電需求持續增長,全國多地開展迎峰度夏工作,發掘需求側響應潛力是電力保供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隨著電氣化程度不斷提升、新能源裝機占比提高,全國電力負荷峰谷差不斷拉大。
??為保障電力供應,煤電建設有所加快。2023年上半年,全國投產及并網的各類電源裝機達到1.4億千瓦,其中支撐性電源3000萬千瓦,這些支撐性電源主要是煤電。
??不過,尖峰負荷通常持續時間較短,僅通過新增電源來滿足尖峰負荷并不經濟,容易造成投資浪費。7月2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負責人關鵬表示,從多年電力運行情況看,全國每年用電負荷高于95%的尖峰負荷發生的時間只有幾十小時,如果能夠在這幾十小時適當錯避峰用電,就可以節約5000萬千瓦以上頂峰發電資源。
??發掘需求側響應的潛力,是解決迎峰度夏期間電力保供問題的解決方案之一。越來越多的省份重視需求響應工作,近期,湖南、江蘇、浙江等省陸續召開電力保供會議,湖南明確設定“200萬千瓦的需求響應能力”目標,江蘇制定了需求側電力負荷管理預案,浙江首次提出空調負荷柔性管理。
??浙江提出的空調負荷柔性管理是需求響應工作的一大亮點。據統計,浙江空調負荷最高為3300萬—3900萬千瓦,約占全省最高負荷的40%,具有較大的調節空間。2022年底,浙江開展空調負荷專項調控演練,共有262家電力用戶參與,空調溫度平均下降5℃,負荷從5.72萬千瓦下降至3.14萬千瓦。
??需求側響應的主體也增加了電動汽車、分布式電源、虛擬電廠等新主體,從而豐富了響應新場景。例如,蔚來汽車就通過換電站參與廣東、上海、浙江等地的需求側響應,蔚來汽車的第二代換電站最多可容納13塊電池,具有1000千瓦時的儲能能力。
??需求側響應本質上是一種市場行為,市場主體只有在足夠的激勵下才有動力參與響應,而更加完善的市場化機制,才能充分調動需求側資源。
??當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完善需求響應激勵政策和市場機制,引導用戶優化用電方式,主動削峰填谷。一些地方政府也在陸續完善激勵政策,多個省份已經明確補貼資金來源。比如遼寧的需求響應補貼資金來源于輔助服務費用,由當月需求響應時段未參與需求響應的工商業用戶按照實際用電量占比進行分攤;四川將尖峰電價增收資金作為補貼來源;貴州的需求響應補貼資金則是由全體工商業用戶共同承擔,按月度實際用電量進行分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