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國光伏產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從制造端看,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等主要制造環節上半年產量同比增速均超過60%;從應用端看,上半年全國光伏發電新增并網7842萬千瓦,同比增長154%;從進出口看,上半年光伏行業出口總額超29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3%。作為中國制造業綠色新動能,光伏產業已成為中國工業經濟一大亮點。
夏日,寧夏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上百萬塊光伏板鱗次櫛比,在日光之下熠熠生輝——今年4月,國家能源集團在騰格里沙漠的新能源光伏項目一期正式投產,并網容量達到100萬千瓦。
加快光伏大基地建設是中國推進清潔能源轉型的關鍵舉措。今年上半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實現新突破,其中光伏發電新增并網7842萬千瓦,同比增長154%。目前,光伏累計發電裝機僅次于火電,已成為中國第二大電源。
下游應用市場需求旺,上游制造端更是一派火熱。
“顆粒硅是一種顆粒狀的多晶硅,是光伏硅料環節的新一代技術。去年底我們顆粒硅每月產能剛超1萬噸,到今年6月底,顆粒硅月產能已經超過2萬噸。從市場份額看,我們生產的顆粒硅市場占比從去年底的10%左右提升到現在超15%,可以說一直在加速跑。”協鑫科技助理副總裁宋昊告訴本報記者。
“目前,中國光伏產業無論是市場規模、技術水平還是生產制造和產業鏈完善程度均居全球第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愈發凸顯。今年還有多個百萬級光伏基地在加快建設,將進一步助推經濟穩增長。”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江華說。
中國光伏產業強勁增長的背后,秘訣是啥?采訪中,多家企業道出同樣的答案:技術創新。
“我們基于TOPCon電池技術生產的TigerNeo組件,比傳統的P型組件單位發電增益至少可提升3%至5%,但生產成本基本可以持平,整體成本更具優勢。”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今年上半年,公司向全球銷售光伏組件約30.8GW,位居全球組件出貨量第一。
一粒粒綠豆般大小的顆粒硅,有效降低了下游硅片的生產能耗和成本。宋昊告訴記者,目前主流多晶硅制備技術路線為采用GCL西門子法(改良西門子法)制備棒狀硅,協鑫科技采用硅烷流化床法生產FBR顆粒硅,則是另一種創新式的多晶硅制備技術路線。“相比棒狀硅,顆粒硅體積較小,直徑基本保持在2毫米左右,相當于一粒綠豆那么大。它不僅電耗低,碳排放量小,還能有效助力應用端降低成本,更具市場競爭力。”宋昊說。
產業鏈完備,為光伏企業帶來成長機遇
今年上半年,光伏行業出口總額超29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3%。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報告,中國是制造太陽能光伏供應鏈所有組件最具成本競爭力的國家,其成本比印度低10%,比美國低20%,比歐洲低35%。
光伏企業持續推進創新,助力中國光伏產業鏈不斷完備。而光伏產業鏈日益完善,也為光伏企業帶來了更多成長機遇。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能源局副局長馮安梅看來,發展光伏產業不僅有利于壯大能源資源經濟、激發綠電優勢,還有助于引進高端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光伏產業發展為打造大理州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們以光伏資源引產業,以光伏電站建設帶動,從硅料、拉棒、切片、電池片、組件、應用等各環節著手,引入了一批行業領軍企業,以產業園集聚,形成產業鏈上中下游良性內循環,推動提升光伏全產業鏈條韌性。”馮安梅說。
展望未來,中國光伏仍將繼續“發亮”。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內新能源大基地建設如火如荼,海上光伏將迎來規模化發展,光伏發電滲透率也仍有持續提升的空間。接下來,可以在“光伏+交通”“光伏+儲能”等應用領域做文章,繼續發掘光伏產業發展潛力,促進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