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的萬億級儲能大賽道已經成為眾多電池和系統集成企業新的業務增長極,大擴產隨之而來。
2023年以來,儲能行業開啟了新一輪擴產高潮,產業鏈上中下游超過二十家企業已經宣布了新的儲能項目建設規劃。電池和儲能系統集成企業則占據了其中的絕對多數。
9月7日晚間,南都電源公告稱,擬投資10億元在甘肅酒泉投建年產4GWh儲能電池及集成項目。項目計劃于2023年9月開工,預計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產。
按照南都電源方面的說法,此次投資,也是為了抓住我國西北地區儲能市場蓬勃發展的機遇,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和競爭力。
事實上,搶抓西北地區儲能市場已經成為眾多儲能電池和系統集成企業的新戰略。
從投運數據看,西北地區儲能規模近兩年迅速壯大。
國家能源局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超過1733萬千瓦/3580萬千瓦時,西北地區已投運新型儲能裝機占全國的26.8%。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排名前5的省區西北則占據兩席,寧夏、新疆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分別達到197萬千瓦/391萬千瓦時和122萬千瓦/313萬千瓦時,裝機規模均超過100萬千瓦。
從2023年上半年新增裝機規模來看,西北地區的寧夏和新疆也排名全國前5。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在此前的一次會議上就表示,甘肅、寧夏、新疆等西部省份成為落地規模化儲能項目的主戰場,西部地區已然成為儲能規模化發展的前沿陣地。
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不完全統計,2022年西北五省區儲能項目備案約300個,裝機容量約130.7GWh;2023年1-7月西北地區儲能項目備案約115個,裝機容量約59.2GWh。
以此次南都電源落子的甘肅為例,僅今年5-6月,甘肅就備案儲能項目28個。
包括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陜西在內的西北地區風光資源豐富,技術可開發量占全國比重60%以上。隨著風光發電項目和新能源基地的規劃建設,在新能源配儲政策的推動下,西北地區新能源配儲需求凸顯。
目前,西北五省均已提出明確的新能源配儲要求, 西北五省區2025年新能源儲能合計規劃目標達到了24GW。
對于企業而言,儲能系統擴產需要考慮生產成本要素以及下游市場需求,在當前風光資源競爭白熱化以及儲能入局者眾多的情況下,如何開發大客戶獲取訂單是企業首要考慮因素。
GGII認為,未來擴產項目將呈現緊跟市場需求、配合當地產業發展規劃落地的特點,將主要集中在西北大型風光建設基地周邊地區、工商業儲能需求旺盛的江浙、廣東地區以及海上風電開發強勁的東部沿海地區。
有業內人士認為,西北地區儲能產業發展優勢非常明顯,一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很強,同時天生資源稟賦突出,非常適合大型風光基地項目建設。
西北大型風光建設基地在新能源強制配儲之下,儲能需求激增。儲能產業鏈企業在西北地區的投資擴產隨之高漲,僅今年就有多起投資項目落地西北或建成投產。
遠景內蒙古鄂爾多斯20GWh電池生產制造基地投資100億元,項目覆蓋電極、電芯、模組、電池包、儲能集成等核心電池產業鏈技術,主要生產搭載于商用車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產品。其一期項目已經在2022年4月8日投產。
2023年1月8日,中國能建葛洲壩裝備公司投資建設的張掖市甘州區電化學儲能生產項目投產,項目年產能2GWh。
2023年3月18日,寶豐集團200GWh鋰離子儲能全產業鏈項目在寧夏銀川正式開工。該項目總投資692億元,構建了集“光伏自備電站,正、負極材料及電解液生產,電芯制造、集成集裝系統和PACK”于一體的儲能綠色全產業鏈項目,涵蓋年產200GWh鋰離子儲能集裝系統和50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30萬噸人造石墨負極材料、34萬噸電解液項目等。
2023年8月4日,中車株洲所寧夏海原儲能基地首艙下線儀式舉行。該基地是中車株洲所布局西北地區的首個儲能基地,計劃分兩期建設,投資金額達3億元。一期建成年產能1GWh儲能集成產線。二期計劃投資1.5億元建成年產能3GWh儲能系統集成產線。
8月6日晚間,中國天楹公告,全資子公司江蘇能楹近日與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人民政府簽署投資合作協議,江蘇能楹擬在金塔縣注冊成立公司,在金塔縣境內投資建設150MW/600MWh重力儲能電站及相關產業項目。
作為甘肅省列重大項目,甘肅金車儲能20GWh磷酸鐵鋰方形儲能電池項目一期2GWh磷酸鐵鋰儲能電池生產線及其配套設施近期投產。項目二期18GWh磷酸鐵鋰儲能電池生產線及其配套附屬設施預計2024年底建成投產。
甘肅銀高儲能位于甘肅省白銀市在建8GWh磷酸鐵鋰電池項目,含4GWh儲能電池和4GWh動力電池,也計劃2023年底產品正式下線。
此前,在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總投資24億元,由北京華電正豐科技有限公司和南都電源動合作建設的電芯生產組裝線項目落地甘肅省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