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電池片技術路線之爭進入白熱化階段,隆基綠能又出手了。
9月19日,隆基綠能公告宣布將HPBC電池技術用于一項金額接近40億元的電池片項目,該項目規劃產能達到12GW。而就在幾天前,電池片主流路線TOPCON的代表晶科能源直呼“TOPCON是未來3-5年的技術主流”。
兩大龍頭為各自陣營叫陣,再度加劇光伏電池片技術路線之爭。在業內看來,隨著包括隆基綠能、愛旭股份BC電池片產能上馬,產業化難點有望逐漸被攻克,BC電池片有望加速推廣,但其在短期內成為市場主流并不現實。
40億元投向BC路線
根據隆基綠能披露,該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投資建設銅川年產12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的議案》。實際上,這一項目早在今年4月8日便敲定,但當時并未確定最終投資金額以及技術路線。
按照當時規劃,這一項目投資金額為35億元,而根據此次公告披露,項目總投資提升至39.15億元。
更為重要的是,這筆近40億元的投資項目將采用隆基綠能研發的HPBC pro電池技術。這一舉動出現在隆基綠能公開“站隊”BC電池技術路線后,顯得頗為微妙。
隆基綠能方面表示,項目實施有利于實現先進高效電池技術的商業化和規模化量產。項目投產后將進一步提升公司高效電池產能規模,完善公司產業鏈布局。該項目也是繼西安、泰州后新增的又一BC項目。根據計劃,該項目將于2024年11月開始逐步投產,2025年11月達產。
日前,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在公司業績說明會上直指,和傳統PERC電池相比,TOPCON技術效率提升幅度太小,行業技術方面高度同質化,“容易出現未賺錢就過剩的現象,且現在已經有這種苗頭”。
鐘寶申還罕見地高調定論稱,未來5-6年,BC類電池將會是晶硅電池的絕對主流,且逐步取代TOPCON技術。此番言論也將光伏電池技術的話題引上風口浪尖。
隆基、愛旭堅定看好
BC電池(back contact)全稱為背接觸電池,是一種平臺型結構,能與多種路線結合,且其使用的兩種柵線均在背面,因此使用BC類電池的組件正面無柵線遮擋,更加美觀。
BC作為平臺型技術,可與P型、HJT、TOPCON等技術結合形成HPBC、HBC(兼容部分HJT工藝)、TBC等多種技術路線(兼容部分TOPCON工藝)。比如,與TOPCON技術的疊加被稱為TBC電池,而與HJT技術的疊加則被稱為HBC電池,這些電池統稱為BC類電池。
此前市場對于BC電池技術路線的最大擔憂一方面為良率,另一方面為成本。據公開信息顯示,隆基綠能HPBC已投入量產,年底產能達到30GW,到2023年年底預計月產出達到2.2GW,并預計2024年HPBC產品出貨可達30GW。根據其此前透露,目前產線良率達到95%。
國內堅定走BC電池技術路線的廠商并不多,除了隆基綠能之外,愛旭股份也規劃了BC電池產能。該公司在珠海首期6.5GW ABC電池項目已實現投產。
按照規劃,至2023年末,該公司預計將完成珠海首期10GW年產能電池及配套組件項目的建設,并力爭實現義烏15GW年產能電池及配套組件項目的建成投產,建成后將形成年產能25GW的ABC電池及組件的制造能力。
目前愛旭股份ABC電池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6.5%,并采取無銀化大幅降低生產成本,與之對應的ABC組件量產效率達到24%。
兩大陣營分歧明顯
一邊是以隆基綠能和愛旭股份為主的BC電池“擁躉”,另一邊則是堅定走當前主流TOPCON技術路線的電池片廠商,其中以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阿特斯等巨頭為代表。
尤其是晶科能源近期公開表示,堅定看好TOPCON是未來3-5年的技術主流。晶科能源CTO金浩近日直言,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TOPCON在成本上都有著絕對領先的優勢,另一熱門技術HJT的生產設備、投資成本等仍過高,“因為很多核心設備中的元件依賴進口”。
對于BC技術路線,金浩認為,BC電池是平臺產品,提效路線主要是基于HJT的HBC,或是基于TOPCON的TBC。但BC技術的工藝步驟非常復雜,且在銀漿降耗、硅片薄片化等方面,降本非常困難。
“晶科能源擁有一條量產的BC電池中試線。我們判斷,未來兩三年內,BC電池成本仍比TOPCON高出0.1元/W以上。”金浩表示。
根據規劃, 晶科能源2023年底電池片產能將達75GW。N 型TOPCON 電池產能占比超70%,也就是50GW左右。2022年晶科能源N型組件出貨10.7GW,成為全球首家N型出貨超10GW的廠商。
而另外幾家巨頭也對BC技術路線態度謹慎。天合光能指出TOPCON是綜合考慮下最具性價比的技術路線,阿特斯相關人士則指出:“并未聽說公司有布局BC電池,可能有研究,但目前并未進行推廣。”
短期內空難成主流
TOPCON與BC電池路線誰更占優,市場眾說紛紜,但從除上述兩大陣營之外的第三方看來,BC電池短期內要取代TOPCON成為市場主流可能性并不大。
就整體市場規模方面,經國金證券測算,2023年國內xBC電池落地產能預計達到44GW,出貨量約20GW。
而據高工產研光伏研究所(GGII)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TOPCON產業化進程持續加速,2022年底國內TOPCON電池產能約為100GW,預計到2023年底上升至400GW,未來規劃產能則在800GW以上。
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鈞達股份、阿特斯在TOPCON領域布局最為積極,其中晶科能源2022年底TOPCON產能就達到35GW,2023年底產能規劃55GW;鈞達股份、天合光能、阿特斯計劃在2023年大舉擴產,到年底規劃產能均在40GW以上;即便隆基綠能2023年TOPCON規劃產能也在30GW以上。
“BC電池有自己特有的優勢和細分市場需求,隨著相關技術問題的突破和規模的增加,也會在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一位光伏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
申港證券認為,BC電池具有兩點顯著優勢,其一是轉換效率高,電池的前表面(受光面)完全無柵線遮擋,增大了電池對入射光的吸收利用率。其二是較為美觀,將柵線全部做到背面,實現正面無柵線,相對于其他電池造型格外美觀,可以與建筑良好匹配。
但產業化技術難點在于,背面交叉排列的p區和n區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多次掩膜和光刻技術。為了防止漏電,p區和n區之間的gap區域也需非常精準。金屬電極全在背面,且需對相應的p區和n區,也對工藝難度和精度提出了較高要求。
中金公司一份研報也認為,BC在分布式場景有望發揮其高效率、高美觀優勢獲得一定市場份額,而投資成本、運行良率對生產成本的影響能否被銷售溢價覆蓋,將決定產品實際的放量節奏。而隨著BC電池產業化難點逐漸被攻克,有望加速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