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作為電力系統安全、經濟、穩定運行重要支撐的抽水蓄能產業按下了發展“快進鍵”,項目核準建設進一步提速。但快速發展背后,隱憂已經浮現。
機械工業發電設備中心日前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我國發電設備行業發展情況及形勢展望》(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在多項政策鼓勵下,目前抽水蓄能項目存在局部發展過熱情況,設備生產交付存在隱患。就此問題,多位電力行業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抽水蓄能發展過熱不僅會造成投資浪費,也會給相關設備質量和項目安全帶來隱患,亟需引起行業重視。
投資建設出現過熱苗頭
國家能源局2021年8月發布的《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指出,加快發展抽水蓄能,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迫切要求,是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支撐,是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重要保障。規劃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62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產總規模1.2億千瓦左右。
在相關政策支持下,抽水蓄能產業掀起投資熱潮。《報告》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納入規劃的抽水蓄能站點資源總量約8.23億千瓦。2022年底已建裝機規模4579萬千瓦,核準在建裝機規模約1.21億千瓦,另有139個項目通過了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總裝機規模約1.77億千瓦。
“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目標下,無論從技術還是規模角度看,抽水蓄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儲能方式,可以對電網穩定運行發揮重要作用,由此帶動社會資本投入建設。”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秘書長劉斯頡告訴記者,“另外,國家發改委去年通過創新抽水蓄能價格機制,明確以競爭性方式形成抽水蓄能電量電價,給了投資者‘定心丸’,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抽水蓄能電站的盈利問題,提升了投資建設的積極性。”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原副秘書長陳東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抽水蓄能肯定要鼓勵發展,它可以極大增強電網調節能力,但目前確實有點一股腦往前走的態勢。尤其是一些地方對項目審批存在一定盲目性,缺乏統籌,有些企業可能只是為了拿項目,對后續開發問題考慮得并不是很周全。”
設備訂單交付面臨壓力
多位業內專家表示,雖然當前我國抽水蓄能技術水平已經很成熟,施工質量也很高,但過快發展也會引發一系列問題。
“按照當前抽水蓄能的發展速度,我個人有點擔心后續一些支撐項目發展的資源跟不上。比如設備訂單交付、施工建設能力,還有終端市場的接納能力等問題。”陳東平坦言。
《報告》指出,根據當前抽水蓄能核準在建項目、預可研項目情況,2023-2025年,哈電、東電等企業既需要滿足正常訂單的生產制造,又需要集中精力大幅提升抽水蓄能設備產能,任務艱巨。預計2028-2030年達到交付高峰,年均需交付容量3000萬千瓦以上。
在劉斯頡看來,當前電力設備制造領域競爭日益激烈,電力設備制造企業確實面臨訂單交付壓力,由此引發一些問題。“一方面,由于生產能力限制,電力設備制造企業可能面臨無法按時交付訂單的壓力,由此影響項目施工進度,并可能導致合同違約風險;另一方面,在訂單交付壓力下,電力設備制造企業可能為了加快生產進度,在生產過程中犧牲部分質量標準,這將導致產品性能不穩定,甚至可能出現安全隱患。”
陳東平也告訴記者:“從自然規律上講,進度和質量是矛盾的。當前需要理性考慮,而不是越快越好,科學發展才能真正做到快而好,否則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停工返工,甚至閑置等問題,造成投資浪費。”
合理統籌項目核準進度
《報告》指出,以國內抽水蓄能機組的實際產能為基礎,合理把控項目核準進度。政府應合理統籌項目投產時間,穩步增加每年投產裝機容量,避免相鄰近年份投產容量大幅波動,避免交貨高峰過后設備需求大幅減少,造成產能資源浪費。
“行業協會需結合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根據當前項目納入規劃、核準開工情況,深入、緊密地研判、跟蹤抽水蓄能行業發展形勢,加強與企業的交流探討,及時指導制造企業合理規劃產能建設,提升管理能力、研發能力和質量水平,抓住機遇,實現抽水蓄能裝備技術水平國際領先。”《報告》建議。
陳東平也建議:“一方面,電網公司需要理性考慮,強化規劃,不管是誰建的抽水蓄能項目,最后運營控制還是由電網企業掌握,要分析現在遍地開花的項目布局是否符合科學規劃;另一方面,相關主管部門也應認識到這個問題,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考慮,不能造成過大沉沒成本。我們現在有能力科學規劃,穩步向前推進。”
從電力設備制造企業角度而言,如何應對項目建設帶來的生產壓力和挑戰?劉斯頡表示:“電力設備制造企業應加強生產統籌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水平,與客戶保持良好溝通,及時響應客戶需求,同時積極尋求人力資源和供應鏈的優化。此外,還要嚴格遵守相關法規和標準,做好技術提升與設備升級,提升服務水平,并加強人才培養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