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是中國房地產的轉折點。
當時,上海市中心最貴的金陽大廈賣到了最高4500元/平,北京的二環則賣到了2000多元/平。不少專家認為,高房價維系不了多久。
誰知,房地產的黃金年代才剛剛開始。那些年,中國房地產市場,以每年百分之十幾至二十幾的高速度增長,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房價也水漲船高。
轉眼2023,經濟增長的新舊動能轉換,房地產企業紛紛爆出債務危機和重組新聞,大有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之勢,取而代之的,是火爆的新能源賽道站在風口。
即便是現在這個賽道里擠滿了人,曾經風光的房地產大佬們也毫不猶豫加入。
據鈦媒體不完全統計,目前有十多家房企布局或轉型發展新能源,其中包含廣宇發展、新城控股、天宸股份、富力、萬達、碧桂園、保利、萬科、恒大、雅居樂、合生創展、華夏幸福、宋都股份和金科股份等。
這里面,有的跨界造車,有的跨界做光伏,還有的跨界做電池或儲能。
來源:鈦媒體
在這些跨界新能源的房企中,其實有很大一部分面臨退市風險。
例如,昔日銷售千億的地方頭部房企榮盛發展。在進入2022年后,其業績嚴重下滑,甚至今年5月下旬,股價逼近“1元股價”退市紅線。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上半年已經有2家房企退市,有8家房企鎖定退市,還有多家房企面臨退市風險,下半年出現上市房企退市的概率較大。
因此,業界質疑,有些房企是否想借助轉型新能源的概念,來維護股價以避免退市,擺脫危機?
以榮盛發展來說,它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榮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6.45%股份后,轉身新能源成為其主營業務之一。
8月29日,榮盛發展公布2023年半年度報告顯示,榮盛發展扭虧為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7.3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8億元,同比增長104.80%。如今,榮盛發展的股價維持在2元左右。
一邊是經歷了高速發展后快速降溫的房地產行業,一邊則是深受熱捧且尚在風口的新能源行業,昔日風光無限的千億房企紛紛轉向新能源賽道,會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01
站上風口,豬也能起飛?
對于瀕臨退市的房企跨界做新能源,不少專業人士認為,這主要是借助新能源概念來抬高股價以避免退市,至于企業是否具備跨界運營能力則是另外一回事。
就像恒大集團曾信誓旦旦要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占有一席之地,如今在這條路上走得很坎坷。
2018年,恒大集團正式宣布進軍新能源汽車。此后,許家印采用“買買買”的方式為恒大開辟一條造車的新道路。
按照2019年許家印的計劃,恒大新能源車的產量將達到年產100萬輛,并用3年-5年成為全世界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總投資達450億元。
不過,就在造車還在進行時,恒大集團遭遇了流動性危機,原有的造車資金也沒了。恒大汽車曾經還發布公告稱,在無法獲得新增流動性的情況下,公司有停產風險。
最近,恒大汽車也迎來好消息。據了解,今年8月恒大汽車已獲得由阿聯酋國家主權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紐頓集團首筆5億美元戰略投資,將用于恒馳5的正常生產和恒馳6、7的陸續量產。
如果說恒大造汽車的故事還在艱難繼續,那不少房企跨界新能源2年不到,就已退市。宋都房地產就是一個例子。
宋都房地產原是杭州知名房地產開發企業之一,2021年虧損3.94億元,于2022年1月跨界鋰電領域自救,成立浙江宋都鋰業有限公司,還與西藏珠峰、啟迪清源于簽署了合作協議,擬開展鋰電業務,然而2022年公司全年凈利潤虧損35.64億元。
2023年7月,*ST宋都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于1元,最終從A股退市。
其實,想借跨界講故事套現,在儲能賽道會被反噬。儲能看起來簡單,做好不易,并非所有入局企業均可分一杯羹。
業內普遍認為,若要想成功跨界新能源,一要有資金,二是業務要專一,三是需要核心技術。
02
光伏電站,是房企跨界最好選擇?
相比直接下場造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發電技術成熟、與自身業務也有一定關聯,房企跨界的風險也較小,例如光伏電站。
保利與碧桂園聯合創建的保碧新能源科技公司,就是以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為核心業務的。這家成立剛1年的公司,蔚來、固德威、欣旺達等紛紛入股,用5個月對外融資合計10億元。
這兩個房地產巨頭跨界光伏,一半是積極主動,自我救贖,另一半是局勢注定,不得不干。
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與工業、交通并列成為中國三大“能源消耗大戶”。其中,房地產行業相關碳排放占全球直接和間接碳排放總量的40%。
因此,在“雙碳”政策引領下,2022年,我國曾先后發布《“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十四五”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發展規劃》、《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均提倡發展綠色低碳等技術,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
來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另外,建材領域未來可能會被劃入全國碳市場,房地產開發建設過程需披露具體碳排放數據,綠色減碳也將成為房地產行業的關鍵。同時,綠色轉型也能為房地產企業創造更好引資環境。
更重要的是,光伏電站結合房地產,不僅能踐行綠色減碳,還可作為銷售住宅的賣點之一。
現在,保碧新能源的項目正如火如荼開建,不僅迅速完成十億融資和核心業務團隊組建,還開啟GW級項目的招標擴張,成長速度極快。
不過,其否能為碧桂園扭轉乾坤貢獻力量,還是未知。
03
房企跨界新能源,并非“易事”
房地產企業布局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為了對沖當前房地產行業運行低迷態勢帶來的影響,更為了逐步轉型,切換賽道,享受政策紅利和市場紅利。
小米科技雷軍曾說,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然而,隔行如隔山,房企跨界新能源,并非“易事”。
新興產業往往具有較高技術門檻,跟房地產行業的相關性較弱。對于人才結構,研發,渠道等方面的要求完全不同于房地產行業,跨界發展是否能夠成功還是面臨很大不確定性。
某新能源行業資深從業人士也表示,房企跨界新能源并非有錢就能成功,無論是光伏還是儲能,都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和沉淀,對房企跨界新能源一事保持觀望態度。
但是,房地產企業完全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因地制宜。例如,供給端優勢。大型房地產公司擁有或管理的多類型物業——屋頂或空地,都是光伏發電的良好處所。另外,在地產開發過程中,房地產公司和當地政府、商家建立了良好關系,還有利于洽談使用閑置的屋頂資源供光伏發電使用。
所以,對于房地產企業長遠發展來說,想要甩掉包袱,通過跨界新能源實現第二增長曲線,是一個好的思路,但過程肯定不會輕松,畢竟新能源企業本身就已經很“卷”了,一旦步子太大,就會對資金鏈造成更大壓力。
總之,新能源行業會否成為下一個20年的房地產仍未可知,但跨界玩家一味只想利用新能源保住性命而忽略新能源本身的技術和運營,那必然會被大浪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