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重演,從跑步入局到慘烈離場,將成為大多短視者的命運?
2023年意氣風發不再的硅料,仿若大限將至的刑犯,看著產能過剩的劊子手,等待降價的鍘刀落地。
利潤“速”滑
10月25日,通威股份披露2023年三季報,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收373.52億元,同比降10.5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31億元,同比降68.11%。
不僅僅是通威,大全、新特等硅料業務為主的上市企業利潤均在2023年顯現出下滑趨勢。
2023前三季度硅料上市企業業績
根據相關統計,盡管2023年硅料仍是光伏主產業鏈盈利率最高的環節,其利潤已經顯而易見邁入過山車的后半段。
來源:網絡
2020年下半年以來,硅料價格一路上揚,賺錢效應水漲船高,于2022年達到頂峰,而2023年不到半年的時間,將持續兩年多的漲價打回原型,從最高點最多暴跌80%,隨之而來的是逐步消失的高額利潤。
龍頭尚且能在退潮時保持一定盈利水準,然降價大勢所趨,波濤洶涌,更多的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產能“急”飆硅料價格之所以能得到快速下降,同樣與近兩年多晶硅產能的快速擴張不無關系。
2020年,我國多晶硅產量達39.2萬噸,同比增長14.6%;
2021年,我國多晶硅產量達50.5萬噸,同比增長27.5%;
2022年,我國國多晶硅產量約85.7萬噸,同比增加69.4%;
2023年上半年,我國多晶硅產量超過60.6萬噸,同比增長66.1%。
2023年上半年我國多晶硅的產量已經接近2020年全年的兩倍,全球占比近90%。
來源:網絡
硅料產能建設周期在一年半左右,硅料漲價期間陸續入場的新老玩家產能不斷釋放,使其在2023年成為光伏產業鏈最過剩的環節。
然而這些過剩產能,卻不一定都是高效產能,一定不都是需求產能。
進退維亟
除了擴產周期長,硅料環節的另一個特點是投資大,盡管投資需要一定資金規模,在前期高額利潤吸引下仍有無數玩家瘋狂布局,然而一切的前提是保持高售價,當硅料價格泡沫破裂,不具備成本優勢、盲目投產的企業面臨的將是巨額虧損。
和一些大型化工廠一樣,多晶硅產線并不是說停就能停的,一般情況下,由于爐子停掉的成本比較大,為保證客戶需求與工人就業、企業正常運轉等,一旦開線便難以關停。
入局比較早的企業,能享受一波硅料漲價紅利,而稍晚一些,加上不短的產能建設周期,在硅料降價后,是否續建、是否投產是個問題。
2021年11月,潤陽股份在寧夏啟動5萬噸多晶硅項目,原計劃于2022年年底投產,實際于2023年2月份建成,據了解,潤陽股份寧夏硅料廠的平均成本高達8萬元/噸,僅點火了四個月,便被迫停產。
2022年4月,江蘇陽光與包頭市人民政府簽訂走投資約200億的光伏產業鏈投資協議,其中包括10萬噸的多晶硅,原計劃一期5萬噸于今年上半年開工,目前尚未開工,且回應項目后續推進和實施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在2023年6月份硅料價格跌至60元以下最低點,多家多晶硅企業出現停止出貨的現象,部分企業受市場價格因素影響停產檢修,內蒙古東立、甘肅寶豐等企業選擇延遲投產。
行業內老舊的、規模較小的、成本較高的產能尤為難捱。
生死博殺
每萬噸多晶硅投資大概在8-10億元,數十萬噸多晶硅產能過剩,便意味著數百億元投資打水漂。
多晶硅價格快速上漲的時候,晚一個月入局,就是少賺幾億;多晶硅價格快速下跌的時候,晚一個月出貨,就是多虧幾十億。
7—8月,全國多晶硅產量達23.35萬噸,同比增長93.8%,9月,多晶硅價格經歷短暫上漲后開始新的一輪下跌,于10月下旬再次跌破80元/kg。
10月25日,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消息,由于上周調研未得到足夠的新增成交信息,雖然價格已經呈現下跌趨勢,但是針對具體成交價格依舊存在分歧,基本上無新簽訂單,五家硅料龍頭在近期均未成交單,故暫停報價。
10月31日,大全能源發布公告,市場環境、供需關系影響下,決定將包頭二期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延期至2024年第二季度。此前硅業分會認為,根據硅料生產企業價格談判情況與下游企業反饋,預計新一輪成交五家一線大廠N型硅料價格將在7.7-8.0萬元/噸附近達到平衡,P型復投料將在7.0-7.3萬元/噸達到平衡,其余廠家的價格則有進一步松動的可能。
今日(11月1日),SMM報價顯示,多晶硅致密料均價68元/kg,市場過剩較為明顯。同日,硅業分會致密料報價67.9元/kg,復投料均價為69.7元/kg。
一線企業綜合生產成本不到60元/千克,成本越低,盈利越高。當硅料價格日益逼近成本線,接下來就是高成本、低效產能不斷出清的過程。
尾聲越來越近,誰將成為此輪瘋狂的犧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