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發布了太陽能級多晶硅最新成交價格:N型料成交價格在7.00-8.0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7.52萬元/噸,較兩周前市場價格下降19.23%。單晶致密料成交價格在6.60-7.0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6.79萬元/噸,較兩周前市場價格下降15.23%!圍觀群眾紛紛驚呼,硅料價格跳水20%,受不了啦!
筆者經過一番調查后發現,這種所謂跳水,其實只是一種表象,硅料的真實成交價格早已不是現貨價格。
硅料寒冬已然開始,新老玩家之中,誰將會先被淘汰呢?
潤陽股份總部對外展示的多晶硅樣品
01
失真的招股書,失靈的現貨價格
真實的硅料市場價格,和我們平常看到的現貨報價體系,早已不一樣。硅實真實的成交價格,其實遠低于現貨報價體系。
最近半年,硅料已不是一個暴利行業。春江水暖鴨先知。要探究硅料的實際成交價格,可以看看硅料頭部企業三季報是怎么說的。
第一,特變電工(子公司是硅料巨頭新特能源)在2023年3季報業績交流會上稱:“三季度銷售硅料5.56萬元/噸,多晶硅業務歸母利潤2.27億元。”
筆者據此推算,每噸硅料的利潤為4083元,凈利潤率尚不足10%!企業經營環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硅料售價已經從公司公告的23.75萬/噸跌到了5.56萬/噸。9月19日,新特能源已成功闖關過會,正等著拿批文掛牌上市。硅料實際成交價格的暴跌,勢必對于新特的估值以及募投項目的投資回報測算,都將產生巨大影響。
來源:新特能源A股IPO招股書(上會稿)
第二,協鑫科技公告:“(第三季度)1.光伏材料業務分部利潤為約9.21億元人民幣;及 2. 本集團顆粒硅產量為約53,607公噸,顆粒硅出貨量為約67,607公噸(含內部銷售約3,611公噸);硅片產量為約15吉瓦(含代工硅片約7吉瓦),硅片銷量為約15吉瓦(含代工硅片約6吉瓦。”
就算協鑫科技三季度的硅片業務沒有賺到1分錢,那么每噸顆粒硅的利潤也不過是1.36萬元。協鑫科技在今年中報時披露:樂山基地顆粒硅生產成本約3.568萬/噸。那么剛剛過去的三季度,顆粒硅的售價是多少呢?成本加上利潤,一算便知。
第三,信息披露一直最為詳細的硅料企業——大全能源披露:2023年3季度,公司的硅料銷售價格為5.56萬元/噸。
大全能源展臺
即使硅料價格暴跌,通威股份依舊是今年第三季度最賺錢的光伏企業,凈利30多億,領先市值老大隆基綠能一個身位,是真正的龍頭。雖然如此,通威股份的三季報業績,仍然低于一些投資者此前的預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的投資者經常以硅料現貨報價來推算通威股份的利潤,而硅料的真實成交價格并非如此。
來源:SMM;單位:元/公斤
綜合以上,今年第三季度,硅料的真正成交價格應該就是大全、新特所公告的價格——5.56萬元/噸左右,至于像紅獅、麗豪等二三線硅料企業的售價應該更低。畢竟,大全能源的硅料品質還是為全行業所認可的。SMM(上海有色網)公布的價格,也基本支持這一觀點。
但是,公開市場又是如何報價的呢?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硅料分會每周報價,我們只能直觀感受到多晶硅從今年7月12號以后的連續反彈,以及最近的大跳水。
客觀說,硅業分會的數據采集也是真實有效的,只不過這些現貨成交價格,并不能客觀反映多晶硅市場的真正變化。
來源:硅業分會每周數據匯總;單位:萬元/噸
為什么會造成這樣巨大的差異呢?
一家硅料需求量較大的頭部光伏企業工作人員說:“硅料是流通盤決定現價。10-20%的流通盤價格和80-90%的長單價格差別比較大。”
今年10月25日,硅業分會宣布當周暫停多晶硅價格發布:“本周安泰科調研未得到足夠的新增成交信息,雖然價格已經呈現下跌趨勢,但是針對具體成交價格依舊存在分歧,基本上無新簽訂單,且上周報價的成交價格已無法反映當前市場實際情況,故本周暫停公布多晶硅價格,待有實際成交之后,再明確市場成交價格。”
當然,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去年擁硅為王時代,硅業分會考慮現貨市場已經不能客觀反映硅料市場的真正變化,也曾一度暫停硅料價格信息發布。
02
頭部硅料老玩家,誰將掉隊?
11月1日,硅業分會消息:截止本周,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共計17家,其中1家停產技改,3家正常檢修,對產量有一定的影響。
10月份我國多晶硅產量為13.7萬噸,環比增加8.78%。1-10月份多晶硅產量總計114.72萬噸,同比增加83.91%。根據多晶硅產量與下游需求來看,10月多晶硅已經開始供過于求,且11月供需關系無改善傾向,多晶硅供應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但受成本壓力影響,部分企業面臨檢修,新增產能釋放不及預期,預計11月多晶硅產量將在14萬噸左右。
根據SMM數據,10月多晶硅產量預計在14.3萬噸,月環比增幅6%,11月份多晶硅產量預計在15萬噸,月環比增幅5%。
市場價格快速下降,若要提高利潤率,只能繼續壓縮成本。老玩家的成本控制已經很優秀了:
龍頭老大通威股份三季報業績交流會重申了公司的成本優勢:截至2023年半年度末,公司多晶硅生產成本已降至4萬元/噸以內。
協鑫科技中報時曾披露:樂山基地顆粒硅生產成本約3.568萬/噸。
大全能源則披露:今年第三季度,硅料銷售成本為4.78萬/噸,現金成本為4.16萬/噸,較今年一二季度有明顯下降。
2023年1-9月大全能源多晶硅產銷情況;單位成本為銷售成本,包括銷售運費等。
即便如此,大全能源仍然選擇較為謹慎的策略,新項目延期半年投產。10月31日,大全能源公告:內蒙古二期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原計劃于2023年底建成投產。受市場環境、供需關系等客觀因素以及公司實際建設進度的影響,決定將二期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延期至2024年第二季度。
10月30日,上證路演中心,有投資者向特變電工提問:“公司硅料成本控制在多少錢一噸?同比其他上市公司,成本是否具有優勢?”
特變電工總會計師白云罡回復稱:“由于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內蒙古生產基地處于達產達質過程,公司前三季度多晶硅生產成本較高,項目達產后,公司多晶硅全成本可達到5萬元/噸。”
公司的回復是“項目達產后”,也就是經過爬坡達到規劃目標、成本降下來以后,新特的硅料全成本也要這么高。5萬/噸的全成本,現在還只是公司努力的目標。
上面提到幾個成本的概念,很容易把人整蒙,有必要說明一下:銷售成本>生產成本>現金成本
現金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支付的現金支出的總和,包括企業的日常運營費用、購買設備和原材料的費用、支付員工工資和薪水的費用等,但不包括折舊攤銷。
生產成本:現金成本+折舊,即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成本。在硅料行業,就是指生產成本(電費+金屬硅原料+人力+蒸汽+其它)再加上折舊費。
銷售成本:生產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也被稱為完全成本,即特變電工所說的全成本。
如果統一為銷售成本,可能更容易對比各家之短長。
四家企業中,協鑫科技生產成本為3.568萬/噸(此為中報數據,現在應該更低),可能是所有硅料企業中生產成本最低的,如果再加上三費,其銷售成本也可能是最低的。當然,顆粒硅的銷售價格也相對要低一些。
通威的生產成本在4萬/噸以內(三季度應該更低),包括了折舊費用攤銷,比大全能源所公布的現金成本(4.162萬/噸)還要低不少。
大全的成本最為明確,就是4.777萬/噸。
而新特能源,現在努力的目標,全成本(銷售成本)能降到5萬/噸,現在肯定在5萬以上,具體多少未知。
由此可見,僅從成本角度,不考慮N/P產品結構、不考慮新疆原產地影響,也不考慮產品品質,硅料老玩家中,新特能源的成本最高。巨大產能之下,硅料洗牌將會異乎尋常的慘烈。頭部老玩家中未來若有人掉隊,新特能源可能會是第一家。
多晶硅擴產情況;來源:硅業分會、百川盈孚,華安證券整理
當然,頭部老玩家中還有一家東方希望。由于該公司并非上市公司,筆者不掌握相關數據。如果不考慮N/P的產品結構和質量,僅從成本角度,東方希望由于擁有自備電廠,成本優勢比較明顯。
03
新玩家,誰將出局?
老玩家尚且如此,新玩家的日子又過得怎么樣呢?
今年6月,硅料價格跌到每噸6萬多元之時,硅業分會通報:東立、寶豐、上機等多家企業的硅料項目推遲投產,使得短期供應過剩的預期有所緩解。有的項目可以延期,但有的項目已經投資了大半,工地還在施工狀態,延期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8月31日,弘元能源一期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成功投產。之前的券商研報提到,該企業硅料成本6萬元/噸,現在估計較之前有所下降了。
不過,就在TCL中環低價出售新疆硅料公司股權的同時,市場中當時也在流傳一則信息,說某企業的硅料項目準備出手,四處詢價,結果問了一圈下來,應者寥寥,即使有意向買家,開出的價格也都打到了骨折,因此并沒有賣成。有人說這位賣家就是弘元綠能。當然,此事未經求證。
亞洲硅業并購前后股權結構變化
在這一輪周期中,有三位浙商,成了硅料新玩家,意欲掘金光伏。
今年3月,紅獅集團以117億元的整體估值,取得產能約9萬噸的亞洲硅業66%股權,付出大約近77元現金。現在回頭看,光伏教父施博士出售亞硅的時機判斷之精準,相當了得。
當然,紅獅集團,相當于從水泥這個紅海,一下子跳進了硅料這個更大的紅海。還有,下重注投資該項目的PE機構鋆昊資本,最多將持有剩余的23%亞硅股權,在這個項目上也算是一次精準踩雷。
相比紅獅的章小華,吉利李書福的名氣要大得多。吉利控股官微的品牌口號,叫“讓世界充滿吉利”。
今年6月17日,吉利年產10萬噸物理法多晶硅及光伏全產業鏈項目在銀川賀蘭工業園區開工,項目總投資242億元,年度投資58億元。去年,吉利對外公布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硅谷項目:規劃“推進硅礦、工業硅、多晶硅、單晶拉晶、切片、電池片、組件、光伏發電產業鏈上下游布局”,總投資228億元。其中,年產5萬噸多晶硅項目投資額為50億元。如果湖北襄陽項目不變的話,吉利在光伏產業鏈投資布局,兩個大項目已高達470億元。
在硅業分會和券商機構的研報中,均沒有將吉利的硅料產能納入統計范圍。吉利是在搞硅料項目呢,還是以硅為媒,準備搞其它生意呢?
其實,新玩家之中最狠的,當屬同為浙商的合盛硅業。所以,筆者關心的還是合盛硅業20萬噸的多晶硅項目進展。
9月28日,合盛硅業發布投資者交流記錄表,公司稱:公司子公司中部合盛在新疆烏魯木齊產業園區建設的年產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的主要生產裝置已于近期試車。此外也有投資者問及硅料的投資成本以及未來收益,合盛硅業回復:“公司高純晶硅生產采用改良西門子法工藝路線,新建產線的生產成本和技術工藝均處于行業先進水平,由于項目未進入量產階段,因此暫無相關生產成本數據。”
最近,筆者又研究了一下合盛硅業,該公司干硅料其實還有一個后手,那就是自備電廠——公司在石河子及鄯善兩大基地目前90%以上電力為自備電廠。根據研究機構測算,新疆地區多晶硅電力成本相比其他地方具有1.2萬/噸的優勢。
只是,既然新疆優勢這么明顯,長期深耕于此的大全、新特兩巨頭,難道就沒看到這個重大商機,卻紛紛到內蒙、寧夏擴產呢?因為他們都有難以言說的苦衷:中國的光伏產品60%以上都要外銷,而主要市場就是歐美。
9月14日,網傳視頻顯示內蒙古巴彥淖爾東立多晶硅二期項目,在點火試車時發生了起火爆炸。公司回復,內蒙東立一二期共用加氫管道出現明火燃燒,造成停產,預計停5-7天,影響一期產出400余噸,影響二期投產節奏推遲1-2周。現在不知道,東立二期項目進展如何了。
閉眼怎見三春景,出水才看兩腳泥。
今年是新玩家、二三線玩家新項目集中投產的一年。這些項目產品品質如何,成本有多高,訂單上錨定了多少下游硅片客戶?在硅料低迷的市場中跑上半年,或許很快就能到見分曉:硅料究竟是能賺錢的小天使,還是讓人萬劫不復的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