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d Mackenzie公司的一份新報告指出,從2023年至2026年,中國將擁有全球80%以上的多晶硅、硅片、電池和組件產能。2023年,中國對國內太陽能產業的投資將超過1300億美元。
這份題為《中國光伏產能擴張將如何影響全球太陽能組件供應鏈?》的報告認為,預計至2024年,中國將有逾1TW的硅片、電池和組件產能上線,這意味著中國的產能足以滿足從現在起至2032年的全球年需求。
報告作者、Wood Mackenzie高級顧問HuaiyanSun表示,"多晶硅的高利潤、技術升級和政策支持推動了中國太陽能制造業的擴張,盡管政府大力倡導在海外市場發展當地制造業,但中國仍將主導全球太陽能供應鏈,并繼續擴大與競爭對手的技術差距和成本差距。”
中國組件價格比歐美便宜50%以上
海外市場強有力的政府政策已開始推動當地太陽能制造業的增長,但與中國的供應相比,其成本仍不具競爭力。
報告稱,中國生產的組件比歐洲生產的組件便宜50%,比美國生產的組件便宜65%。以美國為例,其缺乏硅片、電池片及光伏玻璃的產能,上游原材料仍然依賴進口。而中國憑借先進的技術、成本優勢及完善的供應鏈,本土制造的組件價格顯然比美國更有競爭力。
歐洲本土生產的組件價格是中國組件價格的兩倍,同樣缺乏市場競爭力,銷售受阻。
光伏制造產能方面,在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RA)和印度《產能掛鉤激勵措施》(PL1)的推動下,自2022年以來,美國和印度已共同宣布了超過200GW的計劃組件產能。
HuaiyanSun表示,"盡管有相當可觀的組件擴產計劃,但海外市場在未來三年內仍無法消除對中國硅片和電池的依賴。"
報告指出,到2024年,國內硅片、電池片和光伏組件的產能均將超過1TW,繼續保持全球技術領先地位,這意味著中國的產能是世界其他國家的17倍。
展望中國以外的地區,報告預計至2025年,得益于印度強大的PLI激勵機制,印度將超越東南亞,成為第二大組件生產地。
P型電池產線將逐步關停,新一輪優勝劣汰開始
觀察整個光伏產業鏈的產能擴張節奏,有一點需要注意,電池片制造能力的產能擴張速度將超過硅片和組件環節的增速。因此,該機構預計電池片將會成為組件供應鏈中競爭最激烈的環節。
報告還指出,供過于求和激烈競爭將成為未來太陽能供應鏈的特征,并已導致一些擴張計劃被取消。
對市場供過于求的擔憂主要針對生產低效率產品(如p型和M6電池)的老舊生產線。對p型電池的需求從2023年開始下滑,Wood Mackenzie分析師預計,至2026年,p型電池的需求量將僅為供應量的17%。
這也意味著P型電池片生產線需要盡快升級成n型TOPCon產線,否則將逐步關停。
"不可否認,供過于求將阻礙目前的一些擴產計劃。在過去三個月中,中國有超過70GW的產能被終止或暫停,中國太陽能制造業正進入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