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資料顯示,當前超過20%的碳排放都是由交通產生,在“雙碳”挑戰的大趨勢下,車輛向新能源方向轉型已經成為必然。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作為能減輕一些領域對化石能源依賴的有效途徑,也成為相關企業低碳化轉型的發展目標之一。
據Hydrogen Council預測,到2030年,全球會有1000-1500萬輛燃料電池乘用車和50萬輛燃料電池卡車上路,同時燃料電池技術開始在火車和客運船舶上進行應用示范。
我國發布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中也提到,我國燃料電池汽車預計在2030年將實現100萬輛的銷售,燃料電池系統及其組件的大規模商業化即將到來。
國內的燃料電池乘用車的市場化發展緩慢,相比于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雖然能在較短時間內進行充氫,但是燃料電池系統的體積和重量問題,還是燃料電池在乘用車上應用的一個阻礙因素。
燃料電池商用車在重載、低溫、長距離運輸等場景中的大規模示范如火如荼,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盡管燃料電池車尚未實現市場化發展,但是燃料電池產業不斷向上的發展趨勢還是點燃了一些大型傳統車企的熱情,紛紛入局。
汽車零部件代表企業在燃料電池行業的布局方向
來源:產業觀察者
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轉型研發生產燃料電池產品,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有跡可循。
這些企業在產品的研發、生產、質量檢測等環節上有完善的流程和規范;同時這些企業客戶基礎深厚,銷售渠道廣泛,市場認可程度高,在品牌效應的加持下,相比新興企業有較大市場空間。
另外,這些企業中有充足的技術人員儲備,在技術研發上有一定優勢。對于傳統車企來說,燃油車與燃料電池車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生產技術上有分別,但在材料選擇和生產工藝上有共通之處。
傳統燃油發動機、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架構對比
圖片來源網絡
燃油車渦輪系統、燃料電池汽車空壓機系統對比
圖片來源網絡
有專家曾在相關報告中指出:“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是眾多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理性選擇,技術延續性好,而不是完全顛覆。”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和國內政策同時對傳統燃油車產生沖擊的當下,傳統車企的經營利潤開始縮減。就當前國家對燃料電池產業的支持力度來看,未來燃料電池的發展空間還會進一步擴張,到時留給企業發揮的空間就不只是車用燃料電池的單一場景。
傳統汽車零部件廠商向氫能與燃料電池方向轉型,也許能成為這些企業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