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倒獼猴散,墻倒眾人推。白酒板塊是炒股人眼中的香餑餑,而為隆基冠上光伏茅的帽子后,如今在新能源板塊一片綠油油大草原的時候,這些人又出來“罵娘”了。畢竟不是人人巴菲特。
今天我們將從隆基的發展歷史中選擇兩項重大節點來預測下一次隆基光伏茅出現的時間:押注單晶硅和金剛線革命。單晶硅為何能推翻全行業?筆者認為,這是歷史的必然結果,如果這個人不是隆基,也會有下一個“隆基”來譜寫。
1.單晶硅自身結構本就優于多晶硅
多晶硅其實也是單晶硅,但不同的是,單晶硅的結構排列有序,而多晶硅的結構是短程有序。這也就意味著多晶硅當中顆粒與顆粒之間是存在不能發電的微晶和雜質的結界的。
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兼具單晶硅電池的高轉換效率和長壽命以及非晶硅薄膜電池的材料制備工藝相對簡化等優點的電池,其轉換效率一般為17-18%左右,稍低于單晶硅太陽電池,沒有明顯效率衰退問題,并且有可能在廉價襯底材料上制備,其成本遠低于單晶硅電池,而效率高于非晶硅薄膜電池。是非常適合商業化的。
綜合來看,對于單晶硅多出來的一點點效率來講,單晶硅就遜色不少。2014年我國光伏市場單晶硅的占有率不到5%,被邊緣化的單晶硅距離突出重圍還有5年時間。那么也就是說,一分錢一分貨,雖然單晶硅是個“好員工”但薪酬高,所以老板都愿意用差不多能用的平庸廉價“牛馬多晶硅”來賺錢。而隆基的出現,讓單晶硅卷了起來,做到“精英一般的人才,比牛馬還廉價的工錢”。
2.隆基的技術不負眾望
2014年多晶硅組件報價3.1元/瓦,單晶硅多出1.5。一年多的時間里,隆基讓兩者價差只有0.1。這樣一來,同等面積的組件,單晶硅發電功率提高了7%左右。這筆帳讓單晶硅的市場占有率提高了不少。但盡管如此,光靠隆基不要命的銷售策略,單晶硅就算主導市場,也并不足以封殺多晶硅。
3.領跑者一箭雙雕
2015年國家發改委等7部委共同發布了一份《能效“領跑者”制度實施方案》。國家能源局將這一節能減排的“領跑者”概念嫁接到光伏中。當時的單晶硅和多晶硅的轉化效率分別為17.1%、16.1%。而領跑者項目對單晶硅和多晶硅光電轉換效率的要求分別是17%和16.5%。該項目次次“刁難”多晶硅,在和單晶硅增效的賽場上“輸了”。領跑者計劃的實時不僅提高了光伏的發電效率,還為可再生能源補貼節省了百億元。
4.“萬人迷”單晶硅
從前被邊緣化的單晶硅,再技術上一躍“萬人迷”。PERC技術、半片技術和金剛線等眾多技術讓單晶硅如虎添翼。
PERC技術和半片技術不是什么新型殺手锏,而是他們與多晶硅不來電。2018年,PERC技術疊加多晶硅電池片能提升0.9%左右的功率,而疊加到單晶硅電池片則能提升1.4%左右的功率。而半片技術讓單晶硅減少隱裂,從而提高光伏發電量。
在降本增效的道路上,除了讓單晶硅組件降本增效,其硅棒切割環節也讓隆基盯上了。
金剛線切割法原本是用來切割藍寶石的,但用在切割硅片上,不僅比砂漿線切割提高4倍,時間也縮短了1/5,更重要的是,其減少的使用耗材能耗也沒能降低到原來的1/4左右。
但金剛線跟原來的單晶硅一樣,好,但是貴。切割機由國外廠家壟斷,其白癡指數可想而知。不僅產業鏈不完整,就連核心關鍵技術也掌握在日本人的手中。隆基沒有激進的一股腦都換成金剛線切割設備,而是循序漸進的一點點淘汰掉砂漿切割機。在此過程中,隆基聯合美暢股份加速金剛線規模化量產,同時為提升金剛線技術的良率沒日沒夜的戰斗。由于金剛線和單晶硅無需像多晶硅添加黑硅技術可直接制絨,單晶硅再次在“降本”之戰中戰勝多晶硅。
這次的成功再次顛覆我國光伏行業:金剛線切割全面封殺砂漿切割。
這兩次的重要歷史時刻,為隆基鋪好了光伏茅之路。2012年隆基股份上市了,總市值15.8億元,2021年突破5000億元,真正的成為了光伏茅。
這兩次的成功不能單憑單晶硅和金剛線的自身條件,也不能單憑隆基的技術研發。試想,有沒有比單晶硅或金剛線更好的選擇?有沒有提升多晶硅比單晶硅轉換效率更高的技術?有沒有比金剛線更牛的切割技術?有沒有比隆基更能研發的公司?如果沒有領跑者聯盟單晶硅能否KO多晶硅?
這些都是試想,因為目前沒有比單晶硅更好的選擇、沒有提升多晶硅比單晶硅轉換效率更高的技術、沒有比金剛線更牛的技術。而隆基也實實在在打了兩次勝仗,領跑者也確實帶單晶硅起飛了。
那么隆基新一輪的戰爭如何呢?就在于HPBC技術。目前各大技術路線都聲稱自己是行業主流。HPBC也揭開了眾多企業技術路線戰隊的最后一層面紗。
這是一張部分企業光伏電池效率一覽圖。從P型向N型過渡的技術路線,逐漸成為行業共識。而N型電池又細分為TOPCon、HJT和BC三大技術路線。從目前的狀態來看,實驗室轉換效率最高的是商業化“遙遙無期”的隆基(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為33.9%。量產最高轉換效率最高的是華晟HJT,為26.2%,量產平均轉換效率最高的是愛旭的ABC電池,為26.5%。
歷史仿佛又在重演,隆基再一次選擇了“邊緣化選手”BC類電池技術。目前各類電池技術路線不分伯仲,都聲稱自家才是“老大”。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曾表示,未來大量產品都將采用BC路線,BC將逐步取代TOPCon,“未來5-6年,BC電池將會是晶硅電池的絕對主流,包括單面雙面。”
相比較BC電池,鈣鈦礦的商業化推廣之路任重而道遠。BC電池與TOPCon和HJT這兩種技術不同,BC電池將所有的金屬接觸和PN結都設置在電池的背面,從而消除了正面的金屬電極結構,實現了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和更美觀的外觀。BC作為平臺型技術,可與P型、HJT、TOPCon等技術結合,形成HPBC、HBC、TBC等多種技術路線。
BC電池沒有否定HJT、TOPCon等技術,而是能更靈活的與其相結合。正如早期的單晶硅和早期的金剛線切割法,隆基總是眼光獨到的選擇“好員工”并一股腦的投入研發使其“廉價”。雖然現在BC類目前還在降本增效的道路上前進著,但倘若有一天HPBC“降本”比其他技術路線都低的時候,會不會成為第二次“金剛線革命”?倘若領跑者計劃再次重演,HPBC能否再次顛覆全行業,封殺其他路線?
機會總與風險共舞。如果隆基在HPBC降本增效的道路上快于其他路線、如果有那么一個計劃的出現助HPBC一臂之力,相信不到三五年,隆基定將再寫神話,再現光伏茅的預言也將順理成章。
時間是公平的,讓我們拭目以待誰將在這一次角逐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