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次行業峰會上,國家能源集團首席科學家丁濤拿光伏電站運營商為例,做出如下調侃:
“我只要拿到一片地,招標買入光伏板,用推土機把地平了,把鐵架子裝上,把光伏板一支,線路一連,就可以發電了。運行維護也很簡單,就是把玻璃擦亮而已,10%左右的收益就到手了,這簡直太省事了,比火電都簡單太多了。”
這形象地描述了新能源上一個周期的“粗放式”發展實情。丁濤發出靈魂拷問:新能源企業,你的價值到底在哪兒?
如今,無論是光伏、風電還是儲能、電動汽車行業,都在逐步從藍海變成紅海,產能過剩帶來的寒冬周期已經來臨,粗放經營模式已走到盡頭。面對新一輪產業調整周期,考驗新能源企業的時刻到了。
通往下一輪高質量增長的“鑰匙”到底在哪里?在走向國際尋找新增長點的過程中,怎樣實現良好的跨國協同?面對新能源離散化、間歇性、波動性、不確定的問題,如何才能實現生產更高效、管理更精細、運營更安全?
針對這些“火燒眉毛”的問題,新能源企業選擇與國內頭部協同辦公平臺釘釘合作,通過數字化來穿越周期、韌性增長。
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獲悉,近日,釘釘發布了新能源行業“3+3”新一代數字化解決方案,旨在為新能源企業打造數字化底座,從員工、管理、生產業務以及組織保障等多重視角出發,為能源行業提供全球協同解決方案。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300余家新能源上市公司中,已有超過60%的企業使用釘釘實踐數字化轉型。萬幫能源、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東方日升、中國燃氣、東方希望等一大批頭部企業,通過和釘釘攜手大踏步邁入了數字化、智能化新時代。
全面“上釘”,項目管理更智能
在新能源充電市場的基礎設施領域,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名字:萬幫能源。這家公司旗下有兩個核心品牌,一個是星星充電,另一個是星星能源。充電業務涵蓋全產業鏈,能源業務則圍繞其充電場站結合分布式儲能以及光伏,打造光儲充一體化的微電網。
通過自建、共建、聯營、托管方式,目前,萬邦能源在全國獨家運營了4萬多座充電場站。此外,針對全球一些B端大客戶,萬邦能源向其提供了充電云平臺、能源云平臺等數據產品。
在充電業務板塊,萬邦能源目前已進階到3.0充電運營平臺。3.0最大的特色,是在整個充電過程中大量采用智能化工具、AI、大數據能力,從充電站的選址、運營、設備運維到綜合的能源管理,大量引入高精尖算法技術。
以充電站選址為例,充電樁選址系統作為一個非常復雜的智能化產品,一線的探勘人員需要大量培訓和學習才能真正投入使用,導致充電樁實際選址工具使用門檻非常高;其次,在前期算法上,即使盡可能多納入相關因素,仍然存在很多現實世界的點滴無法被模型囊括。
怎么化解這一痛點呢?萬幫能源與釘釘攜手尋找了完美的解決方案。目前,萬幫內部管理系統已經全面“上釘”,在釘釘上增加了簡易的智慧選址入口,上一秒選址人員找到一個合適建站的位置,通過釘釘智能填表,快速錄入所有影響因素的數據,下一秒就可以登錄到萬幫能源選址系統,查看候選位置評測結果。
緊接著,通過AI自動生成的建站可行性項目書就出來了。截至目前,移動端智慧選址工具月活用戶超400人,累計幫助實勘地址超2900個。使用釘釘后,萬幫能源原有的選址系統使用門檻大大降低,且業務貼合度大幅提升。
電站定價方面,因為充電價格是實時變化的,起初,萬幫能源推出一款智能定價系統,但很長一段時間,全國所有電站運營人員沒有一個人去使用。
引入釘釘后,點一下自動定價開關,實時的市場價格調整就會通過釘釘告知電站運營人員,包括這個場站哪個時間段發生什么變化,后續一段時間內場站電量、用戶數量變化都會同步呈現。
經過8個月的實踐,現在全國有1300座星星充電自建自營場站,在定價上完全以大數據算法實現自動駕駛。最近三個月,針對一百余個場站的科學測算,智慧定價給場站帶來了一百余萬元的額外收入。
電站日常運維也是十分頭痛的事。比如,充電電站被油車占了位置,以前都是由線下場站工作人員人工驅離,這樣維持秩序非常低效混亂。
釘釘與萬幫合作拿出的新解決方案,是通過攝像頭和算法給充電場站加裝“千里眼”,監測到油車占位情形就透過小喇叭提醒油車駛離。同時,一旦識別出來之后,通過釘釘,馬上告知場站管理員,便于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數字員工,賦能精益制造
除了為新能源企業提供項目管理、運維的智能化服務,釘釘還瞄準了新能源裝備制造。
一家新能源行業內的龍頭企業,覆蓋光伏產業鏈上中下游,實現了硅片、電池片、組件等光伏產業鏈的垂直一體化。目前,該企業正從精益制造1.0升級到精益數字化2.0階段,未來將升級到精益智能化3.0階段。
該光伏龍頭企業主要工廠均已實現高度智能化和自動化,在光伏智能制造產業領域具備示范效應。在該企業的一家智慧工廠中,生產線可實現無人搬運、自動分類、自動包裝,機械自動化生產率達90%。
盡管該企業的智慧工廠已實現高度數字化和智能化,但目前來看,多個業務場景中依舊存在“人遷就系統”的情況。
比如,在數據分析場景中,各生產車間的產能數據都會存儲進數據庫,形成數據看板。但傳統的數據看板存在限制,展現形式固定,往往只能通過大屏或PC端呈現,且數據無法靈活調用。
又如,一線工人在工廠進行設備巡檢時,需要手動輸入生成工單,生產管理往往只能在PC端操作,工人操作不夠靈活便捷。
為了解決傳統數據分析方面存在的諸多限制,該企業最終選擇通過釘釘“數字員工”,實現了智能調取、分析數據表單的功能。
該企業還將不同廠區以及產線的生產指標等數據報表的連接地址,發送給第三方服務商,進而實現了數據與釘釘“數字員工”的連通。企業員工向釘釘數字員工發問后,便可即刻獲得相關數據表單,了解各車間產能與出貨數據、車間產能對比,以及產能變化趨勢等生產情況。
在“數字員工”場景中,企業根據業務需求,僅通過提供數據、進行簡單勾選,便構建了屬于自己的AI數據分析師。這不僅降低了團隊內員工調取、分析數據的能力門檻,真正實現數據指導生產,也能讓企業員工將更多精力用于創造性工作。
該光伏企業信息化負責人表示,釘釘數字化的工具與平臺讓公司受益極大,“我們并不是為了某一個應用,或者某一個功能選擇了釘釘,而是看中它能夠作為我們整個集團數字化的一個底座基礎,希望能在上面搭建滿足我們自己需求的系統。”
實際上,這也是釘釘最顯著的一個優勢:PaaS能力特別強。釘釘有四千多個接口,開放的能力范圍很大,平臺上已經形成了初具規模的軟件生態,有很多現成的標準化功能可以調用,能夠大大節省新能源企業自有團隊的開發時間和精力,很好的解決了企業的痛點問題。
消除鴻溝,一鍵全球協同
中國的新能源制造尤其是光伏行業,有個跟其他行業很不一樣的特點——由于市場的全球化,很多企業一出生便是“國際化”的。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數據,2022年中國光伏組件產能大約占全球的80%,排名第二的越南產能只占了6.4%,印度、美國約占2%。到2050年,全球光伏裝機需要翻15倍,而中國光伏一半以上產能消化甚至是制造都將發生在海外。
但是,在波瀾壯闊的中國光伏出海浪潮中,所有光伏企業都很難繞開一個問題:怎么實現全球化的協同?
光伏組件龍頭晶科能源,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組件出貨量累計超過190GW,位列全球組件出貨量第一,業務覆蓋全球180余個國家和地區。晶科能源在行業中率先建立了從硅片、電池片到組件生產的“垂直一體化”產能,在中國、馬來西亞、越南、美國共擁有14個全球化生產基地。
國際化業務的推進,首先需要面對的是“人”和“組織”的高效協同和有效管理。然而據晶科人士介紹,在過去企業的快速發展中,組織效率并沒有跟上。在管理協同方面,原本晶科內部的IM軟件日活只有40%,當時有員工在內部找人,有時候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才得到回復。
其實,晶科遇到的正是很多制造業企業都普遍存在的問題——早期的數字化和移動化工具,越是找不到人,就越沒人愿意用;越沒人用,就越找不到人。
涉及海外溝通,繁瑣和麻煩程度更讓人頭疼。海外員工和國內員工的工作習慣千差萬別,慣用軟件更是千奇百怪。讓中國區員工都用上硅谷的Zoom、Salesforce等軟件,容易“水土不服”,并且數據安全也有隱患;但讓海外員工都來適應國內的工作習慣,也不合適。于是,有些崗位單為了開會就要裝好幾個軟件,把事情搞得特別復雜。
針對上述痛點,晶科能源運用釘釘提供的數字底座,開發了一系列的個性化、實用化的工具。例如,“一鍵拉會”功能,如果同事在忙別的事情沒能及時響應,也能直接提醒參會,當場把人拉進會議里。據晶科內部調查,這是很多人最喜歡的一項功能。
同時,晶科還在釘釘上做了一鍵拉群,并打通了Outlook和釘釘之間的接口,在郵件上一點按鈕,就可以把發件人、收件人、抄送人等所有涉及到的同事,自動拉到一個釘釘群里直接溝通,大大提升了溝通效率。
此外,釘釘支持18種語言的相互轉換,文檔可以實現自動翻譯,最大限度地給用戶帶來方便。不管是公司業務走到海外哪里,不管是身在何處的海外同事,語言溝通的障礙瞬間消除,輕松實現全球協同。
據了解,目前晶科內部的釘釘激活率超過了95%,日活大概在80%左右,已經解決了“沒人用”的問題。公司在馬來西亞、越南、美國三大海外生產基地,釘釘的激活率都在90%左右。
從不愿用到可用、好用,晶科能源為新能源企業出海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好案例。釘釘基于可集成的PaaS底座能力,聯合開放的生態系統、AI能力的場景化應用以及安全防控能力,為新能源企業出海插上了數字化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