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國時期的都江堰到元朝的通惠河,再到當今的三峽工程。近千年來,中國的水利奇跡展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能性,也讓全世界都見識到了水利基建大國的實力。
在我國建筑八大央企之中,有這樣一家企業,其擅長水利電力工程,業務范圍幾乎涵蓋了國內全部水電站建設,被業界稱為“水利電力王”。坐擁74家成員單位的它,憑借“投建營”全產業鏈一體化運作優勢,頻頻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它就是中國電建。
水電起家
談起中國電建的發家史,還得先從中國水電集團和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說起。兩家集團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初,隸屬于中央燃料工業部。中國水電前身為水利發電建設總局,承擔水利水電勘測設計、施工任務,1999年更名為中國水利水電工程總公司;中國水電顧問集團前身為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局,是主管水利水電規劃、開發、建設的政府機構,1999年更名為中國水電顧問有限公司。
2002年底,在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原中國水利水電工程總公司和有關企業合并組建了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原中國水電顧問有限公司和有關企事業單位合并組建了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值得注意的是,二者均為國家電力輔業集團。
步入2009年,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共同出資發起設立了水電股份。2011年10月18日,水電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名稱:中國水電,股票代碼:601699。
中國電建集團成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2014年,“中國水利水電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水電股份)改名為“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名稱也從“中國水電”改為“中國電建”,同時也將中國電建集團的優質資產注入新的股份公司中,完成了整個中國電建的整體上市之路。
中國電建現有員工18萬人,業務和機構遍及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集團位居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第105位;在2023年ENR全球工程設計公司150強中排名第一,連續四年位列榜首;在2023年ENR全球承包商250強和國際承包商250強排名中分別位列第6位、第8位。
在技術人才儲備方面,中國電建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5人;擁有國家級研發機構10個、省部級研發平臺118個、院士工作站9個、博士后工作站11個。集團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11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561項,擁有授權專利35375項,其中發明專利4868項;285個項目榮獲國家級優質工程榮譽獎項,其中,國家優質工程金獎63個、魯班獎66個、國家優質工程獎156個。
74家成員
中國電建核心業務包括工程承包與勘測設計業務、電力投資與運營業務,擁有完整的水電、火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工程的勘察設計與施工、運營核心技術體系。
集團總部設置28個部門,其中職能部門19個,事業部9個。19個職能部門分別為:辦公廳、董事會辦公室、黨委工作部/企業文化部(新聞中心)、紀委辦公室/監察部/監事會辦公室、巡視工作辦公室、戰略發展部(政策研究室)、企業領導人員管理部、人力資源部、財務管理部、資金管理部/財務公司、審計公司、法律與風險管理部、信息化管理部、群眾工作部、市場經營部、工程管理部、設備物資部/設備物資采購中心、安全環保部、科技部。
9個事業部為:水電勘測設計管理部、投資管理部、房地產管理部、能源業務管理部、海外事業部、基礎設施事業部、電力工程事業部、電力勘測設計事業部、裝備制造事業部。
對于外界而言,在中國電建旗下眾多子公司中,一些名字耳熟能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原中國水電17個工程局以及原水顧系統8個設計研究院。此外,中國電建另有電建租賃、電建裝備研究院、北京華科軟、電建水治理、電建(德國)等85家二級子公司、控股公司。
原中國水電17個工程局,具體如下:
原中水顧問系統8個設計研究院,具體如下:
調整重組:
截至2023年上半年,經營業績與上年同比變動幅度超過30%且對公司合并經營業績造成重大影響的子公司情況如下:
14個省(市、區)電力勘測設計、工程、裝備制造企業系統企業
業績穩健
作為中國水電行業的領軍企業和享譽國際的第一品牌,中國電建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技術水平達到世界一流。集團發揮“投建營”一體化優勢,聚焦“水、能、砂、城、數”五個領域。公司業務涵蓋工程承包與勘測設計、電力投資與運營及其他業務,具有規劃、勘測、設計、施工、運營、裝備制造和投融資等全產業鏈服務能力,能夠為業主提供一站式綜合性服務。
工程承包與勘測設計業務是中國電建的核心業務。公司充分發揮規劃設計優勢和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聚焦“水、能、城”,持續深化業務調整轉型升級。科學謀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實施方案,加強新能源等行業關鍵技術攻關,積極探索氫能等前沿技術儲備,搶抓“雙碳”機遇,全力推進新能源和抽水蓄能業務規模化快速發展。不斷創新水環境治理新模式,打造了具有鮮明特色和全球競爭力的水環境產業,為現代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創造、釋放新空間,為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新模式。
另一方面,電力投資與運營業務是公司的重要業務,公司堅持“控制規模、優化結構、突出效益”原則,加強電力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加快推進以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水電等清潔能源為核心的電力投資與運營業務,著力推動業務結構持續向綠色低碳發展。
其他業務主要包括設備制造與租賃、砂石骨料的開發銷售、商品貿易及物資銷售、特許經營權及服務業等。設備制造與租賃業務是與公司工程承包業務緊密相關的重點業務,公司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專用設備的設計、研發、生產與銷售,工程設備租賃業務及上下游相關業務,著力提高公司裝備水平,保障項目順利施工,降低設備資源投入,提高設備使用效益。
從業績表現來看,中國電建近十年來走勢穩定,營業收入從2011年的1134.71億元提升至5726.13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由39.41億元提升至156.84億元。
2011年—2022年中國電建營收表現
2011年—2022年中國電建凈利潤表現
從最近一期的經營情況來看,2023年1月-9月中國電建能源電力新簽項目數量3253個,新簽合同金額4331.55億元,同比增長36.06%。
按地區分布統計,境內合同金額為6643.34億元,同比減少0.33%;境外合同金額1524.95億元,同比增加43.19%。
分拆上市
進入2023年以來,A股市場分拆上市漸成熱潮,而中國電建也成為其中一員。
2023年6月,中國電建發布公告稱,擬籌劃分拆控股子公司電建新能源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并授權公司管理層啟動本次分拆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擬分拆電建新能源上市,打造新能源板塊旗艦上市平臺分拆完成后,公司仍控股并表電建新能源,而電建新能源作為公司唯一的集約化發展新能源業務品牌,充分整合了公司旗下各子企業持有的新能源電站資產,主營風力及太陽能發電項目的開發/投資/運營/管理。對此,中國電建表示,這有利于公司搶抓新能源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資料顯示,2022年電建新能源收入83.9億,同比增長1.8%,歸母凈利18.5億,同比增長5.3%。天風證券指出,本次分拆對中國電建的意義在于:1)電建新能源拓展股權融資渠道,補充新能源投運業務快速發展所需的權益資金,提升公司新能源板塊競爭力;2)公司和電建新能源主業結構更清晰,有助于資本市場價值發現,促使各板塊價值重估。
2023年10月17—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在開幕式上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提及: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統籌推進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持續深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領域合作,繼續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
10月17日,“一帶一路”企業家大會舉行,中國電建在海水淡化、水利、水電、新能源、垃圾發電等多個領域累計簽約110億美元,涉及亞太、中東北非、美洲、歐亞等區域。
就海外市場來看,中國電建新簽訂單呈現高增長態勢。2023年1-9月公司海外訂單新簽達1525億元,占總訂單金額比例為19%,同比增長43%,第三季度海外新簽訂單增速達21%。
對此,機構認為,受益于“一帶一路”戰略持續推進,中國電建海外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