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光伏業正式告別暴利時代。
由于歐洲補貼政策變化以及政策的不確定性,光伏產品制造商庫存出現積壓,6月份以來,整個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鏈的產品價格整體出現大幅下降,部分產品的下滑幅度甚至超過40%。
作為國內光伏產業發展最為迅速的地區,浙江的光伏企業對出口的依賴度非常高。在國際市場大幅震蕩的不利形勢下,浙江超過一半光伏企業受到沖擊,出現了毛利率大幅下滑,利潤空間迅速收窄,一部分無成本優勢的中小企業甚至出現虧損,開工率一度跌至50﹪以下。
供大于求導致價格大跌
這是太陽能行業協會公布的一組最新數據,多晶硅價格6月份月度環比下滑了28%,至53.4美元/公斤;6英寸的多晶硅硅片價格6月份下降了23%,達到2.39美元/片的新低;更下游的多晶硅組件價格則下降了15%到0.92美元/瓦。
“從今年開
始,光伏產業已經正式進入寒冬期。”濱江一家太陽能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多晶硅價格及光伏產品價格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供需方面出現問題。
從供給方面來看,2010年光伏產業的火爆尤其是多晶硅行業的高額利潤,刺激了浙江大批廠商上馬多晶硅項目或是擴大產能。省太陽能行業協會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我省共有176家太陽能光伏企業,其中78家成立于2010年9月后。換言之,最近半年內,浙江光伏企業數量幾乎翻了一番。
隨著這些項目的投產,多晶硅以及光伏組件產量大幅增加,出現供大于求的市場局面。浙江的產能已由去年的1.6GW(1GW等于十億瓦特)上升到3GW。而從目前浙江企業拿到的國際訂單情況來看,今年的訂單總量應該與去年持平。這也就意味著,將出現約47%產能過剩的情況。
光伏業出現“馬太效應”
市場前景的撲朔迷離,使得海外市場依存度超過90%的浙江光伏企業普遍感到困惑。今年的形勢非常嚴峻,很多光伏企業都面臨無單可接的尷尬境地。
杭州天裕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戴先生說,由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有大量新產能投產,目前全球光伏總產能仍大于需求。在此背景下,一線大廠與小廠的銷售情況就出現明顯分化,意味著“馬太效應”正在光伏行業出現。
省太陽能行業協會負責人表示,一些光伏組件或電池小廠即使再降價也拿不到訂單。相比之下,大廠出貨卻一直非常順暢。據了解,在前不久舉行的慕尼黑國際太陽能光伏展上,溫州13家光伏企業一舉攬下650兆瓦(1兆瓦等于100萬瓦特)的意向訂單,總價值約為56億元。
歐盟再搶裝成“救命稻草”
此外,再次到來的歐盟搶裝潮,或許會成為很多光伏出口企業下半年強勢反彈的“救命稻草”。
德國則一直是全球光伏安裝量最大的國家,其去年總裝機容量達到了7.25GW,同比增長了約90%,也帶動了全球太陽能市場的景氣度上升。近年來,德國政府不斷下調政府補貼,以促進光伏發電成本下降。
此前,為了保證現有的安裝系統能夠在補貼下調之前順利并網,意大利政府已將現有的三號法案延期執行,這極有可能刺激部分新增安裝量的需求提前到最近幾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9月30日與10月31日分別是意大利與德國的光伏安裝截止日。隨著補貼下調的“靴子”落地,歐洲正掀起新一輪光伏“搶裝潮”。
在此帶動下,浙江多家大型光伏企業證實,歐洲光伏裝機“觸底反彈”的趨勢的確已經出現,各大廠的訂單都呈現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