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保加利亞巴爾干氫能產業集群與韓國GIGSA簽署綠色氫能領域的合作備忘錄,將加強在氫氣生產等領域的雙邊合作。近年來,新能源領域迎來爆發式增長,而氫能因對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已成為全球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選擇。
2023年9月,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的《石油巨頭的氫行動》指出,在全球最大的44家綜合油氣公司中,已有28家公司明確了清潔氫戰略布局和行動。這一新領域將為能源轉型發展和氣候目標提供有力支持,但同時也面臨技術、經濟和政策等多重挑戰。總體來看,氫能產業當前仍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歐洲地區成為氫能業務先行者
歐洲石油公司作為氫能業務的先行者,規劃目標更加明確,發展路徑更加清晰。其中,殼牌、bp、道達爾能源和Equinor是全球油氣生產商中開展清潔氫業務最為活躍的公司,占全球最大的44家綜合油氣公司已宣布氫能項目的近70%。此外,西班牙的雷普索爾和德國的溫特沙爾在清潔氫領域也制定了明確的發展策略。
殼牌視氫能為能源轉型的重要途徑之一,擁有巨大的清潔氫名義產能,其目標是到2030年占據綠氫市場至少10%的份額。Equinor在名義產能上排名第二,擁有3個大型項目,集中在歐洲西北部地區,這支撐了Equinor在歐洲建立3至5個氫能中心的戰略。道達爾能源擁有最大的氫能股權產能,傾向于在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建設大型項目,例如,毛里塔尼亞、智利和摩洛哥等國家。bp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占據全球氫能核心市場10%的份額。其中,bp在澳大利亞的氫能項目是其氫能戰略的核心,目前尚處于早期開發階段。截至2023年9月,歐洲四大石油巨頭占44家綜合油氣公司所有計劃清潔氫產能的69%(權益產能)至72%(名義產能)。
北美石油公司在清潔氫領域的擴張較為保守。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是北美地區為數不多已宣布氫能項目的綜合油氣公司。除此之外,在上游公司中,僅康菲石油公司計劃在2023年著手布局藍氫。盡管如此,近期頒布的《通脹削減法案》和《美國國家清潔氫能戰略和路線圖》為北美的清潔氫發展注入了活力。預計2030年,北美地區將實現1000萬噸清潔氫產能,2050年將增至5000萬噸。
中東地區石油公司發展氫能雖然雄心勃勃,但步伐相對遲緩。盡管阿聯酋和阿曼政府明確制定了2030年氫能規劃,但目前僅有阿曼OQ公司有明確的綠氫項目。而在中東的四大主要石油公司中,只有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和卡塔爾能源公司正在籌備藍氫項目。
預計2040年綠氫規模將超過藍氫
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大力布局下,全球氫能市場規模正在加速擴大。在已明確清潔氫戰略的28家公司中,有17家幾乎完全專注于綠氫的生產。bp公司堅持綠氫和藍氫兩手并重,Equinor、埃克森美孚、卡塔爾能源和溫特斯豪則將重點放在藍氫上。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到2030年,全球綠氫產能將達到2970萬噸/年,并可能在2040年超過藍氫。
目前,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仍是藍氫生產的主導者,藍氫有助于氫能快速供應且不完全依賴可再生能源。未來幾年,隨著清潔氫項目的不斷增加,一些原本傾向于綠氫生產的公司仍有可能擴大藍氫的生產規模。
由于石油與藍氫更具協同性,許多國家的石油公司強調將藍氫作為脫碳的戰略支柱,特別是以油氣業務為主體的美國和中東石油公司。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都宣布了未來10年對藍氫生產的重大投資。
氫能業務發展路徑日趨多元化
氫能是構建多元化能源體系的關鍵一環,目前全球氫能市場處于快速萌芽期,國際石油公司發展氫能整體呈現以下幾方面特點。
面向消費中心。歐洲石油公司,如殼牌、Equinor和溫特沙爾,憑借新能源業務優勢,因地制宜在歐洲西北部構建工業氫氣中心,以支持工業消費。
依托油氣業務中心。美國石油公司視氫能為油氣業務的有力補充,近中期將聚焦氫能與碳捕集和封存(CCS)技術相結合,協同發展藍氫與其他低碳技術。埃克森美孚的藍氫目標主要與其生產脫碳密切相關;雪佛龍不斷擴大CCS規模,重點與其煉化業務相結合。此外,俄羅斯石油公司和葡萄牙加爾普公司宣布將考慮在其煉油廠和工業中心生產藍氫。
依托資源稟賦主導出口。道達爾、埃尼利用其在中東和南美等地的低成本資源,計劃建設大型清潔氫項目,旨在將氫能出口;bp在澳大利亞等資源稟賦突出的地區實施“電氫一體化”項目;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卡塔爾能源等公司憑借生產的低成本和優越的地理位置,正成為以出口為導向的氫能中心。
參與氫能產業聯盟。殼牌通過成立新能源子公司并參與多個產業聯盟合作發展氫能,共同推動氫能發展;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與兩大主權基金組建氫能聯盟,助推氫氣在阿聯酋交通和工業領域的應用。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各大石油公司宣稱的清潔氫產能龐大,但實際情況并不盡如人意。目前,僅1.68%的已宣布項目達成了最終投資決定或已投入運營。中國石化的庫車項目、殼牌“荷蘭氫能一號”項目的第一階段以及已投產的Quest項目占據了目前的大部分產能,其余項目受制于低碳氫市場需求不確定、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因素,發展速度和投產可能性仍存在諸多未知。此外,氫能產業的盈利能力也是制約其未來發展的因素之一。例如,殼牌就于近期縮減了其低碳解決方案部門的氫能業務,表明氫能業務在短期內盈利仍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