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能源產業來說,2023年是一道“分水嶺”。這一年,我國風電、光伏產業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績單,進一步夯實全球領頭羊地位。根據國家能源局1月底發布的數據,我國太陽能、風電累計裝機容量超過10億千瓦,占比近36%。新增裝機方面,風光總計約300GW,其中光伏更是超過200GW。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表現同樣出色。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信息,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首次均突破30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市場占有率達到31.6%。
不過,硬幣的另一面是,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無序競爭等結構性矛盾愈加突出,從而導致新能源上市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業績“翻臉”,甚至出現大幅虧損情況。這也意味著新能源產業的下半場亟需轉變發展思路。
在此背景下,數字能源產業借乘風、光發展的東風,已經突破至萬億級。根據中國科學院研究中心的調查,在中國的長遠發展態勢逐漸形成的背景下,數字能源產業的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到2022年突破了1萬億元。
當新能源產業進入下半場,從業者該如何對弈?答案或許就在數字能源這條萬億新賽道上。2月27日-28日,華為中國數字能源將在深圳舉辦以“碳路中國 大道有為”為主題的2024華為中國數字能源伙伴大會,包含核心銷售伙伴、服務伙伴、投融資伙伴、集成商、設計院伙伴、產業合作伙伴等在內的2000余人將齊聚一堂,共襄共議進入新能源產業“下半場”的密鑰。
01逐鹿萬億賽道
自2022年9月22日我國提出“雙碳”目標以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一日千里。時至今日,風光已經成為新增裝機容量的“主力軍”。
2024年1月2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23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9.2億千瓦,同比增長13.9%。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6.1億千瓦,同比增長55.2%;風電裝機容量約4.4億千瓦,同比增長20.7%。
而根據《2022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國累計風電裝機36544萬千瓦,光伏累計裝機39261萬千瓦。
據此計算,2023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7590萬千瓦,新增光伏裝機21688萬千瓦,風、光共計新增裝機約300GW,再創歷史新高。
對于2024年的發展情況,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于1月30日下午發布的《2023-2024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預測,2024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9.8萬億千瓦時,比2023年增長6%左右。預計2024年新投產發電裝機規模將再超3億千瓦,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將首次超過煤電裝機規模。
《報告》還預測,2024年累計并網風電裝機將達到5.3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7.8億千瓦。截至2023年,我國累計并網風電裝機數據為4.41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6.09億千瓦。以此推算,2024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預計約89GW,光伏新增裝機預計約171GW。
倘若將時間坐標軸拉長,新能源產業在未來10-20年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根據2021年10月20日國務院發布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還提出,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笆逦濉逼陂g,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初步建立,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煤炭消費逐步減少,綠色低碳技術取得關鍵突破,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基本健全。
截至2023年底,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量超過10億千萬時。這也意味著,我國大概率將大幅提前實現“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目標。
近日,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發布《中國碳中和目標下的風光技術展望》報告。報告指出,2060年我國風光發電量預計將達到2020年的13倍以上,風電和光伏裝機總量將達到所有電源總裝機規模的83%。
具體來看,報告預計,到2030、2035、2040、2050和2060年,風電和光伏的裝機總量將分別達到所有電源總裝機規模的45%、55%、65%、75%和83%。預計到2030年,我國風光總裝機容量有望達到2200-2400GW,2060年達到5496-7662GW。
新能源汽車產業同樣潛力巨大。2023年底,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日前聯合發布了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根據路線圖,2025年、203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目標分別為45%和60%。
站在未來看現在,新能源產業目前尚處于在碳達峰、碳中和賽事關鍵期。進入下半場,新能源產業將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過去簡單粗暴的發展方式將很難有競爭力。如何在下半場的對弈中勝出,這是絕大多數玩家不得不做的必選題。
02數字能源“下半場”
任何比賽,誰能在下半場掌控局勢,誰才能贏得最后的勝利。在新能源賽場上,數字能源或許是對弈的關鍵密鑰。
在華為董事、華為數字能源總裁侯金龍看來,全球能源產業的源動力正由“資源依賴”轉向“技術驅動”,低碳化、電氣化、數字化、智能化是能源演進變革的四大關鍵路徑,能源世界和數字世界將深度融合發展,能源產業進入數字能源新時代。
侯金龍在2023清華大學“碳中和經濟”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
事實上,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數字能源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萬億級產業。根據中國科學院研究中心的調查,在中國的長遠發展態勢逐漸形成的背景下,數字能源產業的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從2015年的6544.2億,到2022年的11051.5億。
而隨著新技術的出現,智能電網、智能電網、電力智能優化、工業協作系統等領域的發展,這一領域的研究還將持續增長。
不久前,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即指出,數字能源核心技術,主要集中在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區塊鏈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等方面。
通過上述技術的落地應用,能源系統可以實現能源設備的遠程監測、控制和管理,提高能源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可靠性,從而間接地促進能源傳輸效率的提高。
數字能源這場深刻的變革或將成為新能源產業下半場的“主旋律”。作為該領域的領軍企業,華為數字能源一直在“高筑墻”,融合Bit、Watt、Heat、Battery等4T技術,聚焦新能源、交通電動化、數字化轉型三大方向,打造新型電力系統能源基礎設施、新型電動出行能源基礎設施、新型數字產業能源基礎設施等“三新能源基礎設施”。
以交通電動化領域為例,華為數字能源認為,充電網絡應定位為“城市新型基礎設施”,產業當前處于向高質量持續發展的拐點,需針對不同應用場景,加快建設面向未來的高質量充電目標網,從追求“車樁比”向追求“高質量”轉變,實現“有路的地方就有充電”。例如,在高速、國道等服務區和加油站,規模布局大功率超充;在公交、物流、礦山等專用場景,實現兆瓦級超充;在城市公共充電場景,打造1公里以內的超充圈, 在居民小區等駐地場景,推廣直流慢充、智能有序的充電方案。
再以數據中心能源領域為例,華為堅守"安全、綠色、智能、極簡"理念,以端到端綠色數據中心能源解決方案助力打造低碳算力底座。目前,華為數據中心能源方案在Colo、運營商、金融、政府等行業均有廣泛應用,全球交付大型數據中心項目超過1000個,模塊化UPS、智能微模塊等產品市場份額連續多年領跑全球,助力千行百業構筑數字世界的低碳算力底座,讓數字世界堅定運行。
在風光新能源領域,華為數字能源有著更多的實際應用案例。
新型電力系統能源基礎設施主要聚焦在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清潔能源大基地、面向城市的源網荷儲協同的能源系統,以及家庭能源管理系統三大場景。而清潔能源基地具有“兩高一大”(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應用、占地面積大且地處偏遠)的特點,給并網、運維等帶來了挑戰。
為此,華為數字能源采用Grid Forming構網型儲能技術,打造智能光儲發電機,使光儲系統具有主動增強電網的能力和傳統同步發電機的功能,實現從跟隨電網到主動增強電網的轉變,推動光伏成為主力能源。在運維方面,通過IoT、大數據、人工智能等ICT技術,實現智能電站故障自診斷,做到清潔能源基地的智能化、無人化。
2023年6月,由華為數字能源與雅礱江公司、中電投(內蒙古西部)分別打造的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水光互補一期項目——柯拉光伏電站、國家電投達拉特光伏電站300MW光伏項目,成功入選《2023“零碳中國”優秀項目案例》。
其中,柯拉光伏電站位于四川甘孜州,是全球裝機容量最大、海拔最高(4000-4600米)的水光互補電站。該電站成功破解“一體化開發”新能源消納難題,為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集中開發樹立了榜樣。
該電站于2023年6月并網發電,光伏裝機規模達1GW,年平均發電量20億度,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60萬噸,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超過160萬噸。同時通過帶動當地農牧、旅游、交通等產業發展,樹立“光伏+N”的標桿效益。
而位于保定的曲陽電站八年來的運行數據或許更有說服力。數據顯示,其使用的1097臺華為逆變器年平均故障率低于0.1%,并網八年以來平均有效利用小時數為1272小時。其中,28 kW組串式逆變器采用了無風扇無熔絲設計,顯著減少了設備故障率。
這為整個電站的高效穩定發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多路MPPT功能,逆變器在山地電站中減弱了并聯失配的影響,實現了發電量的提升,整體子陣組串式可利用小時數更是平均提高了3.84%。
新疆格爾木的黃河三期光伏電站八年來年平均故障率同樣低于0.1%,共使用來自華為的4939臺SUN2000-28KTL逆變器,成功應用RS485通訊方式,在大型地面電站中通過多路MPPT有效降低了遮擋、灰塵、組串失配等因素對發電的影響,發電量提升5%以上。
2021年10月16日,華為曾成功斬獲沙特紅海1300MWh離網儲能項目,為當時全球規模之最。華為通過智能光儲發電機及智能組串式儲能方案,用電力電子技術可控性解決鋰電池的不一致性和不確定性,全力為儲能系統穩定運行保駕護航,在中東紅海實現了100%光儲構網,為每年接待近百萬游客的城市提供清潔電力。
未來,有華為數字能源賦能的新能源案例會越來越多。這些實證也將助推我國新能源產業朝著更加高質量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