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姿延臺北報道,根據太陽能市場研究機構Solarbuzz報告指出,今年第2季太陽能設備資金支出為36億美元,季減3%,此為自2009年第2季以來首次呈負增長,也是太陽能設備資金支出的一個轉捩點,而太陽能矽晶錠至模組和薄膜的設備資金支出在2012年估降至76億美元,年降幅達47%,此也將影響太陽能設備廠商在2011年下半年的營收和對2012年業績的預期。
Solarbuzz表示,由于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二線及三線太陽能廠商雄心勃勃的擴產計畫,使年成長率分別來到84%及33%,而產能過剩及2011年下半年高庫存,也將使電池廠商們在2012年至2014年面臨嚴峻的洗牌階段。
根據調查,太陽能設備訂單出貨比在2011年第2季也降至平均水位之下,延續著自2010年第2季BB值來到1.74高位后,下降的走勢,也反映了2012年擴產計畫的減緩導致新增設備訂單下降。
Solarbuzz資深分析師Finlay Colville說,2010年太陽能設備廠商呈兩位數成長的訂單與營收,主要是受到二線晶矽廠商激進的擴產與新一輪薄膜投資建設的結果影響,在2010與2011年人為造成的設備資金支出高峰以在短期內投產,但卻與產業長期的需求趨勢相背離。
晶矽電池和模組的設備廠商將受到最大的沖擊,預計2011年第4季到2012年第2季營收下降幅度依次為21%、12%、與37%。隨著第2輪薄膜投資周期在2011年下半年趨于結束,薄膜設備資金支出也將面臨相同的下降趨勢。僅部分上游產品組合完備和市場占有率高的晶矽設備廠商(如GT Solar、Meyer Burger、應用材料、精功科技)能免受2011年上半年設備訂單下滑的沖擊。
根據超過300個電池廠商的擴產計畫統計分析,2011年和2012年的年度總產能將分別達到51GW和66GW。然而,其中具有成本競爭力及市場領先地位的廠商總產能才能代表真正的產能水準。一線電池廠商在2011年和2012年的產能為24GW和34GW,而這些產能已足以滿足全球太陽能市場需求。
電池廠商重新洗牌將是影響2012年至2015年設備資金支出總額和進度的重要因素,二線及三線太陽能廠商設備資金支出預計2012年將會下降60%,到了2015年一線廠商設備資金支出將占70%比重。
Finlay Colville指出,設備廠商將越來越重視與一線廠商關系,隨著相關行業,如半導體和平板顯示廠商尋求進入太陽能設備供應鏈的機會,下一輪競爭將更加激烈。
Solarbuzz表示,由于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二線及三線太陽能廠商雄心勃勃的擴產計畫,使年成長率分別來到84%及33%,而產能過剩及2011年下半年高庫存,也將使電池廠商們在2012年至2014年面臨嚴峻的洗牌階段。
根據調查,太陽能設備訂單出貨比在2011年第2季也降至平均水位之下,延續著自2010年第2季BB值來到1.74高位后,下降的走勢,也反映了2012年擴產計畫的減緩導致新增設備訂單下降。
Solarbuzz資深分析師Finlay Colville說,2010年太陽能設備廠商呈兩位數成長的訂單與營收,主要是受到二線晶矽廠商激進的擴產與新一輪薄膜投資建設的結果影響,在2010與2011年人為造成的設備資金支出高峰以在短期內投產,但卻與產業長期的需求趨勢相背離。
晶矽電池和模組的設備廠商將受到最大的沖擊,預計2011年第4季到2012年第2季營收下降幅度依次為21%、12%、與37%。隨著第2輪薄膜投資周期在2011年下半年趨于結束,薄膜設備資金支出也將面臨相同的下降趨勢。僅部分上游產品組合完備和市場占有率高的晶矽設備廠商(如GT Solar、Meyer Burger、應用材料、精功科技)能免受2011年上半年設備訂單下滑的沖擊。
根據超過300個電池廠商的擴產計畫統計分析,2011年和2012年的年度總產能將分別達到51GW和66GW。然而,其中具有成本競爭力及市場領先地位的廠商總產能才能代表真正的產能水準。一線電池廠商在2011年和2012年的產能為24GW和34GW,而這些產能已足以滿足全球太陽能市場需求。
電池廠商重新洗牌將是影響2012年至2015年設備資金支出總額和進度的重要因素,二線及三線太陽能廠商設備資金支出預計2012年將會下降60%,到了2015年一線廠商設備資金支出將占70%比重。
Finlay Colville指出,設備廠商將越來越重視與一線廠商關系,隨著相關行業,如半導體和平板顯示廠商尋求進入太陽能設備供應鏈的機會,下一輪競爭將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