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內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超過100萬千瓦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日前表示,這預示著中國光伏市場終獲啟動。盡管目前中國光伏發電市場已經啟動,未來將有很大發展,但畢竟光伏發電市場尚處于“幼年”,在裝機規模和應用市場上遠不及同屬新能源的核電與風電,因此未來發展壯大后,難免與今天的風電一樣遭遇并網難、電價高以及核心技術受掣肘等一系列困擾。
我國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年均太陽能輻射量平均在1050—2450KWH/㎡之間。其中,大于1050KWH/㎡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96%以上,每年接受的太陽能輻射相當于1.7億噸標準煤。按輻射量的空間分布可劃分為四個區域,絕大多數地區日平均輻射量在4KWH/㎡以上,西藏最高達到7KWH/㎡,全國三分之二的地區年日照小時數在2000H以上,總太陽能輻射量高于5000MJ/㎡。與同緯度國家相比,與美國類似,但優于歐洲和日本等地區,區域優勢和資源豐富程度非常適合發展光伏產業。
但是,“原材料依賴外國進口、產品依賴外國市場”,這一“兩頭在外”的困境令中國光伏發電行業承受了多年的煎熬。盡管有出口順暢的得意,但也有市場冷淡的困擾,依賴國外終究不是長久之策。然而,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中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的狀況已得到根本改觀。目前,光伏產業的原材料多晶硅的加工基地已轉移至國內,預計有超過國內需求一半的原材料將由國內生產,而且大量產能會陸續釋放。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的光伏產業鏈已非常完備,從多晶硅原料到光伏系統安裝,以及玻璃板、封膜等配件,中國都已在世界上占據優勢。因此,中國無疑將成為多晶硅的主要供應地。同時,隨著國內光伏市場的啟動,中國對外國市場的依賴也將逐步減弱。
尤其隨著財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四部委對金太陽示范工程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工程的組織和實施進行動員部署,并公布了首批13個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范區名單,光伏發電的市場被大家看好。四部委表示,希望通過加大補貼力度、增加示范區數量、保障項目并網運行等措施,加快推進國內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力爭2012年以后每年國內應用規模不低于1000兆瓦。
不過,光伏發電畢竟是一個新行業,中投顧問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表示,由于科技水平制約,中國至今尚無法自主生產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核心器件高純度多晶硅,只能依靠進口,使產業鏈的上游這一頭也在外。面對國外傳統七大廠商為首的晶體硅材料供應商,中國議價能力很低。這種現狀又導致了我國光伏產業成本居高不下。
據了解,目前隨著歐洲光伏發電市場的復蘇,中國光伏發電業界除機會外也感到巨大壓力。意大利政府目前已經通過法案,從2017年開始將不再對光伏發電予以財政補貼,屆時光伏發電將完全能夠按照市場機制來平價上網,與火力發電等企業競爭。同樣,德國2010年的光伏發電裝機即新增1800萬千瓦,而去年全球新增的光伏發電裝機也僅有4000萬千瓦。
“意大利的做法也給中國提出了很緊迫的任務,因為只剩下6年了,”孟憲淦說,“作為一個光伏制造大國來說,只做不用的狀況不能再延續下去了。”
我國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年均太陽能輻射量平均在1050—2450KWH/㎡之間。其中,大于1050KWH/㎡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96%以上,每年接受的太陽能輻射相當于1.7億噸標準煤。按輻射量的空間分布可劃分為四個區域,絕大多數地區日平均輻射量在4KWH/㎡以上,西藏最高達到7KWH/㎡,全國三分之二的地區年日照小時數在2000H以上,總太陽能輻射量高于5000MJ/㎡。與同緯度國家相比,與美國類似,但優于歐洲和日本等地區,區域優勢和資源豐富程度非常適合發展光伏產業。
但是,“原材料依賴外國進口、產品依賴外國市場”,這一“兩頭在外”的困境令中國光伏發電行業承受了多年的煎熬。盡管有出口順暢的得意,但也有市場冷淡的困擾,依賴國外終究不是長久之策。然而,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中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的狀況已得到根本改觀。目前,光伏產業的原材料多晶硅的加工基地已轉移至國內,預計有超過國內需求一半的原材料將由國內生產,而且大量產能會陸續釋放。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的光伏產業鏈已非常完備,從多晶硅原料到光伏系統安裝,以及玻璃板、封膜等配件,中國都已在世界上占據優勢。因此,中國無疑將成為多晶硅的主要供應地。同時,隨著國內光伏市場的啟動,中國對外國市場的依賴也將逐步減弱。
尤其隨著財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四部委對金太陽示范工程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工程的組織和實施進行動員部署,并公布了首批13個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范區名單,光伏發電的市場被大家看好。四部委表示,希望通過加大補貼力度、增加示范區數量、保障項目并網運行等措施,加快推進國內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力爭2012年以后每年國內應用規模不低于1000兆瓦。
不過,光伏發電畢竟是一個新行業,中投顧問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表示,由于科技水平制約,中國至今尚無法自主生產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核心器件高純度多晶硅,只能依靠進口,使產業鏈的上游這一頭也在外。面對國外傳統七大廠商為首的晶體硅材料供應商,中國議價能力很低。這種現狀又導致了我國光伏產業成本居高不下。
據了解,目前隨著歐洲光伏發電市場的復蘇,中國光伏發電業界除機會外也感到巨大壓力。意大利政府目前已經通過法案,從2017年開始將不再對光伏發電予以財政補貼,屆時光伏發電將完全能夠按照市場機制來平價上網,與火力發電等企業競爭。同樣,德國2010年的光伏發電裝機即新增1800萬千瓦,而去年全球新增的光伏發電裝機也僅有4000萬千瓦。
“意大利的做法也給中國提出了很緊迫的任務,因為只剩下6年了,”孟憲淦說,“作為一個光伏制造大國來說,只做不用的狀況不能再延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