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第一氫能公司的中石化,為什么好不容易拿到了風光資源和項目批復,卻要把自己全資的綠氫公司股權全部出售?
中國石化在氫能產業發展上,有一個宏偉藍圖,那就是努力構建規模最大、科技領先、管理一流的“中國第一氫能公司”。
作為一家石油巨頭,提出這樣的目標,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氫能是“新石油”,這意味著要顛覆自己的傳統業務——“舊石油”。
但沒有退路,國際上所有的石油巨頭都面臨這樣的困境,在全球碳中和共識大背景下,石油公司不僅要實現自身運營的碳中和,還需要面對能源轉型和能源革命的挑戰。
所以,不管是美國的??松梨?、雪佛龍,還是歐洲的殼牌、BP、道達爾等,都需要同時在兩條戰線做準備,一條線是盡可能多地投資綠色科技技術,比如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為石油的開采、勘探和運營的低碳化、綠色化打下基礎,第二條線是謀求能源轉型,減少化石能源的開采,增加風電、光伏、氫能等新能源的布局。
中石化的轉型主要錨定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目標,積極布局氫能的制備、儲存、運輸和銷售等產業鏈發展;同時還在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發電業務方面布局。
在三大油企中,中石化在氫能方面走得比較激進。
2021年,馬永生從張玉卓手中接過中石化“帥印”,他延續了大力發展氫能的思路。
在2021年中期業績會上,馬永生表示,公司“十四五”期間發展氫能的目標有:一是規劃建設加氫站1000座,加氫服務能力達到20萬噸/年。二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規劃累計制氫產量超百萬噸。三是聚焦氫能交通領域和綠氫煉化。
2023年4月,在出席公開活動時馬永生再次強調,要上綠氫重大項目,他表示:計劃2023年年中投產國內最大2萬噸/年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同時正在研究布局鄂爾多斯、烏蘭察布、包頭、漳州、海南洋浦等一批綠氫重大項目。
所以,在新疆庫車項目建成投產后,今年2月份,中石化啟動了全球最大綠氫耦合煤化工項目——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風光融合綠氫示范項目,項目總投資約57億元,投產后年可制綠氫3萬噸、綠氧24萬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3萬噸/年。
但是,就在中石化對氫能大規模布局的同時,卻因為項目的經濟性遭到外界質疑。
2023年年底,據研究機構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透露,由于各種因素,包括系統設計中缺少一些安全功能和效率不達標,中石化位于新疆庫車的260MW綠色制氫設施,一直以不到其裝機容量的三分之一的效率運行。
據BNEF分析師透露,中石化庫車項目所使用的電解系統的標稱產量運行范圍為30-100%。換句話說,如果進入系統的可再生電力低于其最大產量的30%,機器將停止釋放氫氣。
但所有這些電解槽在30%的工作點測試均告失敗,其實際工作范圍可能小于50%-100%。據了解,問題的根源或在于產品設計和產品中使用的材料。
新疆庫車項目問題曝光,給中石化打造“第一氫能公司”的努力蒙上陰影。
但事情并沒有結束。最近中石化的氫能項目再次吸引業界關注,是中石化要把旗下子公司的一個綠氫項目100%轉讓股權。
近日,北京產權交易所發布中石化新星內蒙古綠氫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公告,轉讓底價為7408萬元,轉讓方為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
中石化新星內蒙古綠氫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持股100%的子公司。
中石化新星內蒙古綠氫新能源有限公司作為新星公司為內蒙古烏審旗項目成立的獨立法人企業,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營業收入為0,資產總計為13233.36萬元,負債總計為6246.75萬元,所有者權益為6986.61萬元。
2021年7月22日,鄂爾多斯市烏審旗風光融合綠氫化工示范項目列入內蒙古能源局2021年度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清單,項目投資25.8億元。
2022年12月22日,鄂爾多斯市烏審旗風光融合綠氫化工示范項目二期項目獲得批復,項目投資30億元。
之前中石化曾表示,所產氫氣用于中天合創烯烴綠氫替代。
二期項目批復通知中標注的開工時間2023年6月,投產時間2024年6月。
轉讓公告顯示,本項目已累計投入資金約1.34億元。
根據交易條件,意向受讓方在遞交受讓申請時,須對多個事項進行書面承諾,其中最重要的條款包括:受讓方要同意本次股權轉讓后繼續支持內蒙古鄂爾多斯風光制氫一體化項目建設,需要在2025年6月前提供總計不低于48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支持。
也就是說,有意接盤的企業除要支付7408萬外,還需于2025年6月前,提供不低于48億元的持續資金。
這個條款,還是比較苛刻的,需要實力非常雄厚的企業才接得住。
不過比這個條款更讓業界關心的是:作為要做第一氫能公司的中石化,為什么好不容易拿到了風光資源和項目批復,卻要把自己全資的綠氫項目股權全部出售?是因為資金鏈的問題,還是項目本身出現了問題?
去年,國內油企的日子都不好過,“三桶油”的營收都有所下滑。
其中,2023年中石化營收3.21萬億元,同比下降3.19%;歸母凈利潤604.6億元,同比下降9.87%。
盡管收入和凈利都下滑了,但作為家底厚實的石油巨頭,打造幾十億的氫能項目,對中石化應該問題不大。
既然把氫能作為能源轉型的核心議題,中石化這次為何要出售內蒙古綠氫新能源公司的股權?難道是對激進的氫能布局的一個收縮?
在2023年,中石化的氫能業務取得比較大的進展。截至2023年,中石化累計發展加氫站128座,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加氫站運營單一企業,供給量占全國40%左右,加氫量為3471萬噸,同比增加100%。
針對2024年的規劃,中石化表示,將積極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拓展多場景充電網絡,打造頭部直營平臺,培育多元服務業態,實現銷售網絡全方位增值。
不可否認,不只是中石化,對進軍氫能領域的所有企業來說,都面臨同樣的困境。
比如成本問題,當前綠氫發展的主要經濟性問題是成本高,對灰氫藍氫缺乏競爭力。
還有技術挑戰,制取和終端消費的技術難關已基本打通,但儲運仍是產業化難點。
規?;瘧靡泊嬖陔y題,加氫站單獨建設困難重重。比如庫車的綠氫示范項目,也面臨工藝技術新、規模大、無成熟工程案例可借鑒等難點。
對中石化來說,或許發展氫能的戰略沒有改變,但重點會有偏移?比如,對于當前不具備經濟效益的上游綠氫制備,中石化或放緩腳步,而把重點放到下游應用場景的布局?
但不管怎么樣,中石化在氫能產業上的探索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比如庫車綠氫示范項目的投產運行,就具有重大意義。庫車綠氫示范項目,是中國石化第一個貫通風光發電、綠電輸送、綠電制氫、氫氣儲存、氫氣輸運、綠氫煉化等綠氫生產-利用全流程的項目,標志著我國首次實現萬噸級綠氫煉化項目全產業鏈貫通,對綠氫煉化具有重大示范效應。
庫車項目另一個意義,是能整合帶動起一系列國產技術與設備。以電解槽為例,在該項目啟動之前,國內的1000Nm3/h 電解槽累計需求量不到30 臺,而僅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就需要52 臺。
對于氫能這個新興產業,我們無法用成敗來論英雄。一些開創性的探索,經濟效益注定是失敗的,但是對整個產業的未來發展,卻能積累豐厚的經驗遺產。但鄂爾多斯綠氫項目的股權轉讓,不會打擊中石化的氫能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