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CHEC2024第四屆世紀氫能與燃料電池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新能智庫、氫能100人論壇、氫能觀察主辦,國合洲際能源咨詢院院長、中國氫能100人論壇理事長王進主持,世紀新能源網總編、氫能 100 人論壇秘書長張松為會議致辭。
會議聚焦氫能產業核心痛點,探討電氫融合、氫能裝備、制氫電源、氫基能源等方面的產業熱點。
電氫耦合協調,促進新質生產力氫能產業賽道的發展
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西南石油大學碳中和首席科學家、天府永興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天府新能源研究院院長為會議作主旨報告。他表示,新能源電力的輸送與消納要形成以電網為主,氫能為輔的電氫耦合協同模式,形成綠色安全供應和消費。分享了LOHC有機液態儲氫,可以實現氫能的安全穩定儲存,還介紹了碳基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蒸汽輪機聯合循環系統,發電效率為53%,理論能電效應可以達到75%%~80%。他表示,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是能源轉型賽道的核心抓手,要通過新技術的開發,實現化石能源的低碳、零碳替代。
氫基能源在新型能源體系中的定位與思考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研究院副處長賈浩帥針對氫基能源在新型能源體系中的定位發表與思考發表演講,他表示,氫基能源在應用領域、交通領域都有廣泛應用。重點介紹了氫基能源在工業領域、交通領域、電力領域、建筑領域市場預測,分析了氫基能源支撐電力系統情況,他認為,氫基能源系統是構建新型能源系統的紐帶和基石。
液氫工廠規模化發展戰略與產業應用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導謝秀娟表示,我國液氫產能不到北美的3%,液氫產業潛力巨大,但設備成本、運行成本以及加注成本居高不下依然是液氫的卡脖子問題。對于液氫工廠來說,需要設備、EPC承包以及各地審批等整個鏈條的打通。經過多年努力,已突破了高速氦透平膨脹劑、低漏率鋁板翅式換熱器等技術壁壘。并介紹了1.5噸/天全國產化氫液化系統出口加拿大、首套民用的工業級1.5噸/天國產化氫液化器成功生產液氫等里程碑事件。
綠氫行業水電解制氫裝備與技術分析
中船(邯鄲)派瑞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副總薛賀來針對綠氫裝備及綠氫制備技術相關話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全球氫能已進入產業化快速發展新階段,并介紹中國氫能發展政策。他提到,大功率、高效、低成本、長壽命是制氫設備的主要發展趨勢,未來要實現模塊化、組合式、自適應的多臺套的聯動綠氫系統。在技術關注點,他介紹了規模化可再生能源組成形式、堿性隔膜以及氣液分離技術等,并給出了設備技術層面解決方案。
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制氫供電電源系統趨勢
北京英博新能源有限公司產品總監李琦分享了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制氫供電電源系統的發展趨勢。他表示,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的擴大,電力系統呈“雙高”特性,不利于電網穩定運行,要解決此問題,需要政策推動綠電直供以及離網制氫模式。他還介紹了制氫供電電源系統發展趨勢,并重點介紹了并網工作模式和離網工作模式對發電側變流器逆變器的影響以及IGBT制氫電源在可再生能源電網的應用優勢。
可再生能源制氫的機遇與挑戰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氫能研發中心系統開發部副部長張超表示,構建電氫社會、實現氫電融合以及天然氣摻氫是我國能源結構不健康、電網建設速度滯后、天然氣消費用量大等主要矛盾的解決方案。當前綠電成本持續降低、氫儲能前景廣闊,是可再生能源制氫重要的發展機遇,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離網制氫這一巨大的挑戰。
AEM電解水制氫關鍵材料與裝備
清華大學教授王保國表示,當前AEM電解水技術亟需“突破”關鍵材料規模制備技術,高導電率、高阻氣性、高穩定性的堿性離子膜是主要挑戰。在演講中,他介紹了第一代耐堿PTEE/LDF 復合離子膜的研究開發過程,并介紹耐堿PTEE/LDF 復合離子膜中試放大制備生產線。此外,他還介紹了第二代耐堿有機/無機復合膜、第三代高性能陰離子交換膜制備技術以及高穩定自支撐催化電極的研究開發項目。
液驅-隔膜壓縮機在多場景下的創新應用
上海羿弓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周金躍分享了液驅-隔膜壓縮機在多場景下的創新應用,他介紹了液驅-隔膜壓縮機的工作原理、產品系列以及應用場景。液驅-隔膜壓縮機在撬裝式加氫站、制加氫一體機中都有應用,在加氫站管束車中,應用液驅-隔膜壓縮機可實現余氫壓力小于5Mpa。
后獎勵時代燃料電池工程車輛的發展和規劃
三一重工工程車輛事業部研究院副院長朱偉強分析了氫能與燃料電池行業態勢。他表示,我國燃料電池正處于示范運營階段,正在進入規模化商業化初期階段。他還提到,在后獎勵時代,燃料電池工程車輛需要高功率、高集成、高可靠、高功率、高性價比、寬溫域,實現規模降本、政策支持、加強基礎建設、挖掘更便宜的氫氣資源。他還表示,三一氫能積極布局氫能全產業鏈,在2035年進入全面氫能時代。
新型綠電制氫電源技術發展
中車時代電氣技術中心供電產品技術部部長、正高級工程師陳潔蓮分析了綠電制氫電源技術路線。她表示,氫作為中間能源,是新能源電力消納的重要手段。她還介紹了綠電制氫電源技術路線,包括交流耦合制氫、風電一機一儲方案、直流耦合制氫方案。同時介紹了SCR電源和IGBT電源的區別,SCR電源適用于相對穩定電網,配合電能質量裝置改善供電品質,分布式治理是最優方案。IGBT更適用于新能源功率波動感大,支撐能力弱,負載寬范圍調節的綠電場景。
綠電轉化產業的探索與實踐
國核電力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技術部副主任杜逸云表示,綠電轉化不是一個單一產業,需要能源行業、化工行業共同參與進來推進行業發展。綠電轉化主要包括氫能轉化產業和氫能產業,產業發展遵循儲能邏輯、碳稅邏輯、提質邏輯和能源安全邏輯四條基本邏輯。在技術轉化方面,國電投主要從電力出發推進氫業務,致力于能源線和產品線兩條線路的打造。國電投成立綠電轉化產業分公司,具備涵蓋科技研發以及規劃咨詢、可研、設計、EPC的全過程工程服務能力。
高效能制氫加氫一體站綜合解決方案
上海氫楓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姜方介紹了我國制加氫一體站的優勢、機遇和挑戰。他表示,我國制氫加氫一體站面臨審批流程復雜、技術標準缺失、氫氣來源難以保證以及運營經濟性差的問題,但各地政策“松綁”是制加氫一體站的發展機遇。此外,他還介紹了氫楓制加氫一體站解決方案以及氫楓加氫站的技術優勢。
鎂基固態儲運氫技術與產業化
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副主任、教授鄒建新表示,與應用場景相匹配的氫氣存儲與運輸技術是氫能各應用場景的共性難點。他主要介紹了鎂基固態儲運氫材料,儲氫密度大、可多種方式放氫是鎂基固態儲氫材料的主要優勢,當前已開發了適合氫氣大規模儲運用的大容量鎂基儲氫合金穩定生產技術。他還介紹了75kg級鎂基固態儲氫罐實驗、浦江特氣噸級固態儲氫加氫站等應用案例。
國家電投氫能零碳交通科技平臺運營實踐
氫動力(北京)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劉國柱介紹了國電投氫能零碳交通科技平臺,主要涉足氫能道路旅客和道路貨運運輸、氫能車大數據服務、氫能基礎設施投資運營等業務。平臺主要解決行業發展痛點,打通最后一公里。他還介紹了氫能公交、氫能客車、氫能機車、氫能環衛車、氫能重卡和氫能輕卡等主要產品。
礦山電氫微能網
四川新工綠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魏飛分享了礦山電氫微能網的系統架構、關鍵技術以及解決方案。他表示,隨著礦山開采的深入,電能和氫能作為清潔、高效、可再生能源逐漸成為礦山能源轉型的主要方向。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技術難題、安全隱患以及經濟成本等多方面的挑戰。他還介紹了礦山電氫微能網在礦山的應用案例,包括新天工氫碳云平臺系統等。
氫能發展政策與項目建設
北方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氫能部負責人云昆回顧了氫能政策的發展歷程,從技術水平提高、統籌產業布局、推進示范應用、完善政策支持機制四個指標出發,回顧了“十一五”到“十四五”的氫能發展政策。從“十一五”到“十四五”期間,地方及國家對制氫行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但由于制氫行業起點較低,在投資方面會遇到技術門檻高,資金需求大、市場認知度不足、產業鏈協同難度大等問題。
天然氣摻氫關鍵技術及應用示范的問題
國家電投集團中央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崔崇表示,利用天然氣管道可以實現氫氣的長距離、大規模、低成本的輸送消納的,我國已有15個省市在氫能產業規劃中明確提到開展天然氣摻氫技術布局。當前天然氣摻氫輸送存在氫損傷和加速失效問題,在應用示范方面也存在政策問題、安全問題、經濟性問題和商業模式問題。他建議,盡快出臺行業標準,解決綠氫企業經濟收益率問題,并推動建立碳稅、碳交易體系的建立。
氫能產業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進步,當前,氫能產業已向示范應用階段轉型,而這需要氫能上下游各產業協同,共同推進氫能產業發展。
會議結束后,2024氫能觀察“金鼎獎”頒獎典禮正式舉辦。2023年度金鼎獎獲獎名單公布,陽光氫能、江蘇雙良、株洲中車時代等多家企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