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安徽六安人民政府發布《六安市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其中指出:力爭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合計產量達到5000臺左右,氫能產業產值達到50億左右。燃料電池車輛推廣量達到500輛、建成加氫站(包括合建站、撬裝站)數量達到10座以上。探索培育“風光發電+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新模式。支持利用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低谷電力電解水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制氫加氫一體站在滿足安全生產條件的區域可不在化工園區建設,不需辦理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應在化工園區建設的項目除外)。截至目前,明確“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項目不需取得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的省級行政區已有吉林、河北、內蒙古、新疆和四川。
原文如下:
六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六安市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六政辦〔2024〕7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市政府有關部門:
《六安市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六安市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充分發揮我市氫能源產業先發優勢,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發展目標
力爭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在產業規模、創新能力、企業培育、推廣應用方面取得明顯突破,構建產業特色鮮明、空間布局合理的氫能產業發展生態體系,初步實現氫能商業化推廣應用,打造全國知名的氫燃料電池自主創新和產業化高地。
產業規模明顯提升。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制造能力大幅提升,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合計產量達到5000臺左右,氫能產業產值達到50億左右。燃料電池車輛推廣量達到500輛、建成加氫站(包括合建站、撬裝站)數量達到10座以上。
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在高效低成本電解水制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建成2個以上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
企業實力明顯增強。在氫制備、加氫站、燃料電池等重點環節,引進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力爭培育1家以上獨角獸企業。
示范應用成效顯著。在交通運輸、工業、電力調峰等領域試點應用取得明顯成效,初步形成與燃料電池汽車等示范推廣相協調的氫能基礎設施體系。燃料電池固定發電系統在儲能、備用電源等領域的累計裝機達到5MW左右。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創新能力。
1.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現氫能產業創新突破,提高產品性能、壽命和可靠性,增強核心競爭力。
(1)支持我市相關企業實現膜電極、雙極板、電堆等“卡脖子”關鍵技術上的突破,形成引領產業發展的創新優勢。推進制氫技術突破,不斷降低制氫成本。保持氫燃料電池技術先進性,持續推進省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掛帥項目攻關。(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局)
(2)實現氫燃料電池生產工藝和流程創新突破,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在礦卡、船舶等領域,加快大功率燃料電池的產業化進程。探索氫冶金等技術研究,實現氫能在鋼鐵等行業應用的技術突破。(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科技局)
(3)充分運用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政策,支持氫能領域技術裝備和材料加快示范應用。(責任單位:市經信局)
2.搭建研發創新平臺。
(4)聚焦產業鏈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支持企業建設省級實驗室、產業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積極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支撐行業關鍵技術開發和工程化應用。圍繞產業鏈配置創新資源,支持建立氫能產業孵化器,引導共建協同攻關創新平臺。(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
(5)支持企業與海螺集團等省屬企業,以及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同濟大學、中科大等省內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深度合作,推進氫能共性技術和應用研究。支持企業在長三角建立“研發飛地”,探索“在市外研發、在六安轉化”的區域創新合作新模式。(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相關縣區人民政府)
3.加強人才引育。
(6)貫徹落實現有各級人才引進相關政策,支持氫能領域高層次、緊缺型、高技能、專業技術人才引進落戶。(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
(7)支持企業與高校深入融合、協同互動,鼓勵職業院校結合實際情況,通過設置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維修等相關專業與企業合作培養人才,企業設立學生實訓(實習)基地,培育氫能領域專業人才。(責任單位:市教體局、市人社局)
(二)提高產業化水平。
4.培育骨干企業。
(8)圍繞企業發展訴求實施精準培育,鼓勵安徽明天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天氫能”)穩步增加氫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產能,同時在零部件市場發力,雙管齊下,不斷擴大系統和核心零部件市場占有率。(責任單位:相關縣區人民政府,市發改委、市經信局)
(9)推進企業用足用好省屬國有企業資源,爭取省新能源汽車母基金、海螺集團創新發展基金以及皖能資本等資本投資。充分發揮政府基金引導作用,投資支持企業做大做強。(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金融監管局、市產投公司)
5.做強氫能產業鏈條。
(10)緊盯氫能產業延鏈補鏈項目,招引央企、省屬國有企業等國內氫能龍頭企業,同時在氫燃料電池零部件領域,按照“一專多能”原則,引進氫能源產業鏈市場化程度高的項目,以點觸面、以面帶點,上下協同實施精準招引和產業培育,構建產業發展生態。(責任單位:相關縣區人民政府,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
氫制備領域。重點發展高效、低成本電解水制氫裝備,培育大規模堿性電解槽制造產業。
氫動力系統。重點引進和發展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相關的DC/DC變換器、空氣壓縮機、氫循環系統、熱管理系統、傳感器、增濕器以及各類閥門、泵等基礎材料和關鍵零部件。
氫集成裝備。以瑤海經濟開發區(瑤海園區、廬江園區、金安園區)共建為契機,積極布局氫燃料電池專用車,帶動氫燃料電池下游產業發展。鼓勵發展以燃料電池為動力的內河運輸船舶、氫動力飛行器(無人機)產業等,謀劃布局產業鏈配套體系。
6.促進產業集聚。
(11)推動以合肥市牽頭,六安、蕪湖、阜陽、滁州等城市協同,開展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技術研發、裝備制造以及示范應用,積極爭創國家燃料電池示范應用城市群。(責任單位:金安區人民政府、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經信局、市科技局)
(12)支持金安經濟開發區以氫燃料電池核心材料和關鍵零部件研發生產為重點,集中建設氫能產業特色園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金安區人民政府)
(三)拓展產品多元應用。
7.推進交通領域推廣應用。
(13)堅持以用促發展,推進合六氫走廊氫能公交對開,并逐步向全省推廣。引導明天氫能與海螺集團、江汽集團、合力集團、奇瑞集團、港航集團等省屬重點企業合作,在礦卡、物流車、環衛、船舶、企業和景區封閉場景等方面推廣應用。持續推進與江淮汽車集團合作推廣氫燃料電池公交車、與六安鋼鐵集團合作推廣氫燃料電池重卡。(責任單位:金安區人民政府,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交通局、市城管局)
8.推進電力領域試點應用。
(14)發揮氫能調節周期長、儲能容量大的優勢,拓展推廣國網安徽六安供電公司兆瓦級氫能綜合利用示范站技術成果,促進氫能與電能互補協同,發揮“制氫—儲氫—發電”和“制氫—儲氫—加注”全鏈條技術裝備優勢,開展氫能在區域電網調峰、可再生能源消納等場景的示范應用。促進科研成果推介運用,推動制氫裝置小型化。探索培育“風光發電+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新模式。(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15)結合綠色建筑、產業園區、大型數據中心、5G通訊基站、車載應急供電系統等場景用能需求,支持布局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試點應用。(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
9.推進工業領域示范應用。
(16)擴大工業領域氫能替代化石能源應用規模,積極推進氫能在鋼鐵、建材等重點領域示范應用。(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
(四)夯實基礎配套。
10.保障氫能供應。
(17)支持利用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低谷電力電解水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制氫加氫一體站在滿足安全生產條件的區域可不在化工園區建設,不需辦理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應在化工園區建設的項目除外)。(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應急局)
11.推進加氫站建設。
(18)結合氫能應用示范實際用氫需求加快布局加氫站建設,強化規劃管控,制定出臺六安市加氫站管理辦法,推動央企、省企參與加氫站建設、運維,確保六安加氫站布局和建設走在全省前列,有效滿足下游應用加氫需求。(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
(19)支持日加氫能力500公斤及以上的加氫站(應用于工業用等特殊場景的撬裝站和氫燃料電池船舶場景的加氫站,日加氫能力100公斤及以上)建設,建立加氫站數據采集與監測系統,加強信息化監管。(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
(20)優化氫能項目審批,制氫類項目備案由發改部門負責,工業企業用氫環節的產業類項目備案由發改或經信主管部門負責。新建加氫站項目備案參照加氣站執行,在加油(氣)站基礎上改擴建加氫站應取得原審批部門批準,輸氫管道核準或審批參照輸天然氣管道管理。項目開工前,除涉及安全生產底線、生態環保紅線的審批手續外,其他相關手續可采取容缺辦理。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氫能建設項目,實施告知承諾制審批。(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
(21)支持油氫、氣氫、電氫等混合建站模式,鼓勵支持有能力、有基礎的企業利用自有加油、加氣站點網絡改擴建成具有加氫功能的能源合建站。對現有加油(氣)站紅線范圍內改(擴)建加氫設施但不新增建(構)筑物,可不再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在取得安全、消防、環保等相關部門同意后,可不再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應急局、市消防支隊)
12.推進氫能標準體系建設。
(22)鼓勵企業、高校院所、行業協會等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定,對制定涉及基礎共性、關鍵技術、典型應用等產業發展急需的標準可按規定給予獎勵。利用我市推廣應用的燃料電池公交車運行數據資源,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和氫能相關技術指標、測試標準。(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經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市經信局負責統籌全市氫能產業發展,跟蹤監督行動計劃執行情況,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推動行動計劃落地落實。市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抓好落實。金安區成立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推進專項工作組,協調推進本地產業發展,形成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
(二)強化要素保障。
充分利用新興產業、數字化轉型、科技創新等政策渠道,加大對氫能及燃料電池研發創新、項目建設、推廣應用等的支持,市級財政根據產業發展情況,“一事一議”給予支持。對氫能在電力、工業等領域的推廣應用給予支持,對氫能產業重大項目用地、能耗、環境容量等要素依法足額予以保障。鼓勵金融機構針對氫能產業發展需求,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
(三)強化“雙招雙引”。
打開思路引資引智引基金,不斷發展壯大氫能產業,承接長三角地區制造業轉移,推動氫能產業項目落戶。對符合條件的氫能源產業落地項目,原則上須落戶金安經濟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