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新能源已成為推動全球發展的新動力。從地熱能、海洋能,到風能,再到太陽能。新能源的廣泛利用不僅帶來了清潔的能源,更為地球的未來描繪了一幅綠色的新畫卷。
光儲系統將成為主力電源
去年年底,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全球130多個國家簽署了承諾,未來6年,還要再發展三倍的可再生能源,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預計在2024年底,將超過水電,2026年超過氣電,2027年超過煤電,成為全球第一。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預測,2030年光伏裝機將達到5200GW,2050年達到14000GW,可再生能源比例達90%以上,其中光伏將成為絕對主力。
回首望去,光伏發電從大型地面場景走進千行百業,千家萬戶。從政策驅動走向商業驅動,從少數國家推廣邁向全球普及。近年來,全世界見證了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在此背景之下,我們相信,隨著未來風光加儲逐步平價,風光儲也必將成為主力電源。
然而,隨著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占比不斷攀升,來自并網、消納、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戰也接踵而至。
迫切需要更強大的創新解決方案,更好地解決來自電網的這些困難與挑戰!
“智能光風儲發電機”時代來臨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華為圍繞“光儲用網云”打造智能光風儲發電機解決方案,讓光伏發電從跟隨電網走向支撐電網,為新能源發展掃清關鍵障礙,解決高比例新能源并網這一世界級難題,通過電壓、頻率和功角三大穩定重構技術實現發得多、送得完、控得穩。
眾所周知,產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技術的快速更新迭代,組件、儲能、構網等單點技術創新正在走向融合創新,這加速了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
在組件領域,從P型到N型,再到鈣鈦礦,疊層技術,組件效率從24%提升到33%。在儲能領域,從鋰電向多元化技術材料發展以滿足不同儲能時長與功率應用。
在電網控制技術方面,通過電力電子技術與數字技術、并網技術的融合,使光儲系統從跟隨電網到主動增強電網。構網型技術、構網型儲能將成為未來新型電力系統最關鍵的技術。
隨著光伏電站的規模越來越大,場景越來越復雜,全生命周期都需要智能技術的賦能。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進行光功率預測,可以提前識別天氣突變,為電力調度提供數據支撐。通過能源數字化管理,可以實現源網荷儲協同,增強電網韌性。
在中國四川,海拔4600米,雪季長達6個月的雅礱江流域,雅礱江水電攜手華為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電站,創造了高寒超高海拔地區清潔能源大基地的建設先例。
雅礱江柯拉一期光伏電站
華為智能組串逆變器
在該項目中,華為采用了智能并網算法促使可靠并網,保障新能源穩定送出。智能并網算法使能華為智能光伏控制器全場景電網適應,無論是在極弱電網(SCR=1.1)還是極強電網(SCR=5)條件下,亦或是在系統高串補度(SCCR=0.7)情景下,均能可靠并網,保障新能源穩定送出。針對雅礱江光伏+水電場景,光伏電力可利用原先水電送出通道,無需新建特高壓交/直流線路,同時提升了原有水電送出通道的利用率,極大地提高了經濟效益。
有行業人士預測,未來十年乃至更久,將步入“智能光風儲發電機”的時代。
構網技術+智能化融合創新
伽利略曾說過:“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圣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探尋。”
面向光伏大基地場景,華為通過構網技術+智能化融合創新,讓光儲成為穩定電源。在沙特阿拉伯西部的紅海之濱,華為助力打造的紅海新城,是全球首個100%由清潔能源供電的城市、全球首個GW級100%清潔能源供電的獨立微網項目、全球規模最大的儲能項目、全球首個碳中和標桿城市,華為開創了行業之先河。
沙特紅海400MW光伏和1.3GWh儲能微網電站
在沙特紅海,通過400MW光伏和1.3GWh儲能獨立穩定構網,為紅海新城100萬人口提供100%新能源的綠色供電。值得關注的是,作為全球最大的光儲微網項目,紅海新城的儲能規模高達1.3GWh。規模如此之大的儲能電站,自然會配備大量的儲能電池。故此,如何對儲能電池系統進行有效控制至關重要。
通過智能光風儲發電機實現穩定構網
為了解決傳統儲能方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弊端,華為推出的智能組串式構網型儲能解決方案大放異彩。它通過電池包優化器實現電池模組級管理,減小電池串聯失配的影響。與此同時,再憑借精準的算法對電池包進行可視化監控,實時捕捉異常電池。一旦發現故障異常后,可立即將“問題”電池單獨隔離。相對于傳統方案,華為智能組串式構網型儲能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單電池包故障不影響其他電池包的使用,儲能電池可用度達到99.99%。
GW級Grid Forming構網型儲能技術
基于此,紅海新城已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里程碑,對碳中和路程上的重要技術也具有劃時代意義。
不僅如此,在我國青海、新疆等地,華為還與客戶攜手完成了全球首批百MWh組串式構網型儲能電站實證測試。項目中,智能光風儲發電機通過了頻率大擾動、電壓大擾動等180余項性能測試,有功啟動時間小于5毫秒,是國家標準的3倍,其SCR值達到理論極限1.0,光儲具備穩定電源能力,實現新能源高比例送出,穩定消納。
放眼未來,超過GW級的大電站將持續涌現,“規模龐大、環境復雜、送出困難”將成為大型電站管理的突出挑戰,可通過發揮5G、智能化、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讓未來的每個電站都變成數字化電站。
通過數字化大數據分析,對GW級電站的數百萬塊組件、上萬臺逆變器,構建PR值為核心指標的評價體系,持續指引提升發電量。通過智能化氣象算法,將光功率預測精度提升到90%以上,提前識別天氣突變,為電力調度提供數據支撐,參與電力交易,加強電網確定性,提升送出量。
通過智能運維駕駛艙+智能化故障識別算法,對環境復雜的電站,進行遠程管理,實現“機器代人”,無人化運維,大幅提升運維效率。
事實證明,智能光風儲發電機以及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能夠打造出高質量、全數字化的清潔能源基地,讓清潔能源基地真正走向“自動駕駛”。
寫在最后
深根固柢方能枝繁葉茂。華為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深入理解客戶和行業的發展需求,打造可信賴的高質量產品和解決方案。與全球客戶和伙伴攜手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共建綠色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