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7月13日,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舉行的競選集會演講時遭“未遂刺殺”,捂著耳朵的他被特勤人員匆忙護送下臺,撤離時不忘向空中揮舞拳頭,這張頗具標志性的照片迅速在全球社交媒體走紅。
這也是美國歷史上在總統競選期間僅次于肯尼迪遭遇的被刺身亡事件,雖然到目前為止流出的信息并不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的可能性已經大幅上升,其政治外溢影響也會在今后幾年中逐漸顯現,這對于美國、乃至整個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巨大考驗。
特朗普準備“徹底扭轉”拜登減排政策
2024年3月,美國環保署(EPA)發布了2027至2032年新車排放標準。美國官員稱,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乘用車溫室氣體減排計劃”。具體來看,到2032年,輕型車新車排放上限為每英里85克;而2027年為每英里170克,大部分減排將在2030年后實現。
根據新規,汽車制造商可以通過將純電動汽車的銷量提高到總銷量的56%、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占總銷量的13%,傳統燃燒發動機車型占總銷量的29%來滿足2032年的排放要求。
5月14日,美國白宮宣布將對一系列中國進口商品上調關稅,包括半導體、電動汽車、鋰電池(含儲能)、光伏、關鍵性礦物等,這將影響價值180億美元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其中對于非動力電池(含儲能電池)自2026年起關稅從7.5%提升至25%。
據測算,目前美國儲能企業的單位生產成本在320-330美元/KWh,而中國儲能系統價格約為111-125美元/KWh,具備顯著的價格優勢,即便加征25%的關稅后,儲能系統價格依然維持在139-156美元/KWh,相較于美國儲能企業的生產成本不到50%。因此倘若美國電池生產成本沒有明顯下降,單純依靠IRA法案補貼和對中國鋰電加征25%的關稅,美國生產的電池及儲能設備無法從經濟上趕超中國生產的電池及設備。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關稅政策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電池和儲能設備的出口,但短期內美國本土生產的電池不論是從成本上還是規模上都難以取代中國進口,美國難以擺脫對于中國進口電池的依賴。
但是,上述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常規的邏輯基礎之上,而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恰恰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常規的國家統治者。今年6月,特朗普到訪國會,并在會議中抨擊了現任總統拜登的電動汽車政策。特朗普表示,如果他在11月份入主白宮,將廢除拜登所推動的電動汽車支持政策。
在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眾多條款中,一部分條款鼓勵美國企業自己生產電池、太陽能電池板和各種綠色技術;公用事業公司可以在可再生能源發電廠和風力渦輪機等項目上享受稅收抵免;為了鼓勵電動汽車的普及和國內制造,法案提供的補貼正在流向汽車行業。
可共和黨長期以來一直反對此類舉措。共和黨認為,氣候和清潔能源支出效率低下,增加了稅收和成本,卻沒有足夠的經濟回報,具體到特朗普個人,他干脆稱氣候變化是一個“騙局”,并將《通脹削減法案》描述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增稅”。
此前,特朗普就經常表態稱,電動汽車行不通,會傷害美國行業汽車工人。也就是說,既然美國電動汽車和電池產業競爭不過中國,還傷害美國汽車工人,那就干脆放棄減排計劃和電動汽車發展。
如果特朗普當選,韓國電池產業將萎縮!
對于特朗普再次當選的后果,韓國人已經看得非常清楚。6月27日,韓國媒體《首爾財經》發表文章稱,在11月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中,如果特朗普重新執政后廢除《通脹削減法案》或減少支持,韓國的電池產業可能會萎縮。
據韓國產業經濟貿易研究院(KIET)發布的報告稱,美國《通脹削減法案》頒布后,韓國的電池行業在美國的市場份額超過日本,躍居第一。KIET分析發現,《通脹削減法案》使韓國電池公司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增長了26%。
KIET預測,特朗普重新掌權后,美國建立遠離中國的電池供應鏈的政策將進一步強化。報告稱,“《通脹削減法案》的中國供應鏈排除原則應用得越嚴格,受益于電動汽車稅收抵免的車型數量往往會減少”,“預計特朗普將通過《通脹削減法案》加強中國供應鏈排除政策。特朗普計劃的《通脹削減法案》支持規模就是嚴格執行這一原則?!?/p>
KIET表示,為了應對“特朗普風險”,不僅要密切關注美國總統和國會選舉的趨勢,還要密切關注個別議員的選區利益,重點關注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受益地區和搖擺州。特別是對于韓國進行大規模投資的美國7個州,分析韓國電池企業的投資對當地經濟的影響,并將其作為談判的籌碼。
如果特朗普當選,對中國鋰電產業出海風險有多大?
據研究機構EVTank聯合伊維經濟研究院最新發布的《中國鋰電產業鏈企業出海戰略研究報告(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電池出貨量全球市占率提升至74%,動力電池出貨量連續7年居全球首位;憑借規模和成本優勢,中國鋰電池出口152GWh,增長超 60%,在上游材料領域,中國關鍵電池材料全球市占率均處于高水平,且呈上升趨勢;其中,負極94%,正極/隔膜/電解液均達85%左右,短期內主導地位難以撼動。
報告指出,中國鋰電產業面臨近期“結構性”產能過剩和“中期”產能過剩態勢,因此加快海外布局成為企業全球化發展的“必經之路”,并將逐步由貿易為主變成海外投資本地化發展為主,逐步由出口轉變為出海。但是,面對復雜的全球地緣政治和貿易環境,尤其是中歐“競爭中合作”和中美“競爭中博弈”態勢將在中長期,中國鋰電產業出海將面臨更多挑戰。
報告數據顯示,截止到2024年6月,中國鋰電產業鏈企業公布的海外總投資金額達到5648億元,其中歐洲是中國鋰電產業鏈企業主要出海目的地,占比達到37%,其次為東南亞地區,而美國受地緣政治影響,投資額占比僅10%。
從投資占比來看,似乎特朗普當選對中國鋰電產業的整體風險并不大,但對于已經到美國投資建廠的中國企業來說,風險已經大幅增加。
歷史總是在重演,但貿易壁壘救不了美國人!
其實,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貿易戰和保護主義,也早就在美日汽車產業之間發生過。20世紀80年代初,因為中東石油危機的影響,日本小型汽車在美國市場大受歡迎,美國本土生產的大型車被視為“油老虎”在市場上連連敗退。最后在美國里根政府的壓力下,日本被迫同意從1981年4月起,開始自愿配額168萬輛汽車出口至美國市場,為期三年,給予了美國汽車廠商充足的轉型時間。
但溫室里養不出強壯的花朵,這種不思進取的態度最終害慘了美國汽車制造業。到了美國對日本發動汽車戰40年后的今天,日系車非但沒有在美國消失,反而將市占率從22%進一步提升至35%。而這一切的發生并非難以預料,早在1984年,就有60多位美國經濟學家聯名向兩黨表明態度: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因為它不但抬高了國內價格,還削弱了美國工業的創新?!叭绻绹嚬I與國際貿易隔絕,它就無法運作和繁榮?!?/p>
不幸的是,這些警告在今天,正逐漸變為現實。
由于當前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全球鋰電產業形勢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在宏觀層面,中、美、歐各國已將新能源+儲能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并頒布了相關扶持政策和貿易保護條款。雖然歷史總是在重演,但貿易壁壘注定救不了美國人!
其實,無論今年11月特朗普是否會再次當選,下一屆美國政府都將繼續從鋰礦開采到電池生產制造等多個電池核心領域,對保持領先的中國企業實行全面 “封堵”??梢灶A見,未來幾年為了爭奪全球鋰電及儲能產業的主導權與定價權,美國政府對中資企業的圍剿范圍與力度大概率還會進一步升級。產業競爭就是如此殘酷,我們不應該抱有任何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