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碳酸鋰期貨上市已滿一周年。
自上市以來,碳酸鋰期貨價格波動較大,2023年內便從上市開盤24.6萬元/噸跌至2023年底10.7萬元/噸。
2024年開年,碳酸鋰期貨價格短時間強勢反彈回升后便再度開始下跌。7月25日,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跌超2%,報8.54萬元/噸,跌破三年低點。
作為現貨市場的風向標,期貨市場的價格波動往往能夠提前反映市場的供需變化。而這一價格變動也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市場對于未來市場走勢的預期。
01
多家企業停產檢修
事實上,與期貨相比,碳酸鋰現貨價格也不容樂觀,10萬元、9萬元的關口,接連被擊穿。在經歷短時間回穩后,7月25日,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價格再度下跌450元/噸至8.59萬元/噸,電池級氫氧化鋰平均價下跌600元/噸至7.99萬元/噸。據全球鋰資源成本項目分析,碳酸鋰現金成本中樞一般在8萬元/噸附近,外購鋰輝石精礦的生產成本約為9.24萬元/噸,鋰云母產碳酸鋰成本約為10.28萬元/噸。今年一系列價格變動已觸及部分鋰鹽企業的成本線,生產商正承受巨大壓力。據相關機構不完全統計,本月有7家企業出現了停產檢修的的情況,這部分企業的停產預計將使7月的產量環比減少1400噸。
不過就目前來看,即便上游企業停產挺價,但業內對碳酸鋰供大于求基本面判斷尚未改變。
供應端:海外Core Lithium、IGO、Galaxy等澳礦企在年初紛紛宣布降低產量,但也僅僅是制約高成本項目,阿根廷等南美國家仍在加大鋰礦開采等因素,也導致行業景氣度進一步低迷。
國內四川、華北地區鋰輝石冶煉廠新增產能持續爬產,一部分鋰鹽廠也因自有礦比例提升導致減產意愿下降。
需求端:海外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放緩,車企紛紛下調銷量預期。與之相對,多家海外電池企業也在調整電池生產計劃。
國內目前處于碳酸鋰的需求淡季,鐵鋰和三元排產或繼續走低,下游需求增長預期有限,鋰價或繼續維持弱勢。
淡季壓力明顯疊加上游放貨等因素,現階段碳酸鋰市場情緒整體低迷,業內認為其價格依舊存在下探的可能。
02
仍有較大開發空間
盡管當前市場面臨供應過剩和需求疲軟的雙重壓力,但隨著新能源市場的擴大和電池技術的進步,碳酸鋰應用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據工信部披露,2023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延續增長態勢,全國鋰電池總產量超過940GWh,同比增長25%,行業總產值超過1.4萬億元。
時至今年,儲能電池、低空經濟及AI相關的能源等行業的發展進一步提速,下游的需求將不斷增長。
當前,儲能行業因其可觀增長潛力而持續升溫,其中鋰電池儲能在新型儲能中占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主流的技術路線。
在旺盛的市場需求下,2024年底我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有望達到100GW/200GWh左右,為儲能電池創造了較大的市場空間。
與此同時,低空經濟市場也已經成為動力電池產業全新的需求增長點。
中國民用航空局預測,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5萬億,到2035年有望突破3.5萬億。
巨大的市場空間為為鋰電池及下一代電池技術的應用開辟了新領域,各大電池廠商均表態在該領域有所布局。
4月27日,廣汽旗下巨灣技研與億航智能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研發全球首款eVTOL航空器超快/極快充電池方案。
5月29日,億緯鋰能透露了eVTOL電池的最新進展,表示已經交付了A樣產品,并正協助客戶獲取相關航空體系的認證。
業內普遍認為,未來低空經濟增長將為上游動力電池行業帶來較大需求,電池技術的進步也將為的飛行器的規模化和商業化發展提供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