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鏈的形勢似乎在一夜之間出現了逆轉。近日,國內第一個光伏特許權招標項目-敦煌10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宣告,運營至今已經實現了盈利,中國的光伏電站投資迎來了“美好時代”。
在光伏產業鏈的利潤開始向下游沉淀之際,光伏產業鏈的上游 光伏電池制造行業正面臨著捉襟見肘的尷尬。近日多晶硅巨頭尚德電力、晶澳太陽能等企業的二季度財報顯示,這些企業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凈虧損。
賽維LDK、保利協鑫等光伏制造企業開始向下游領域排兵布陣,寄望通過垂直一體化破除產業困局。
電站投資的“春天”
2009年,敦煌10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作為國內光伏并網發電市場的第一塊試驗田,以特許權招標的方式吸引了國內68家企業知名光伏企業的目光,最終,中廣核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江蘇百世德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和比利時Enfinity(羿飛)公司組建的聯合體,以1.0928元/度這一頗具爭議的價格競標成功。
“實際發電成本應該在1.5元以上,所以1.09元的價格只是個象征,企業根本無利可圖。”當時,一位光伏企業負責人曾憤憤的表示。
而從2010年12月底正式并網發電至今,該項目已發電近1600萬度。“1.09元的電價,按每年發2000萬度電來估算,每年的發電收入將超過2000萬元,這個項目的回報仍舊十分可觀。”羿飛大中國區總裁張楨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當時敦煌10兆瓦項目只用到了審批土地的1/3,他們決定乘勝追擊,在余下的土地面積上再建兩個9兆瓦的項目。
敦煌10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只是我國光伏電站的一個縮影。
“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我要抓緊建設。”國內一光伏電站投資商告訴記者,他正盤算著把手頭的光伏項目建成并網。因為根據《國家發改委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2011年7月1日以前核準建設、12月31日建成投產的項目可以拿到每度1.15元的電價,以后就是1元。“按照目前市場情況,如今年并網內部收益率能夠達到12%~15%,就算是每度1元電價,內部收益率也能夠拿到10%。”
據了解,目前國電龍源、國電電力、中節能、中廣核等央企開發商已經迅速進駐青海、寧夏、甘肅等地,緊鑼密鼓的上項目、趕工期,而年底國內光伏發電裝機規?;驅崿F大跨越達到1.5GW。
產業鏈冷熱不均
光伏電站的運營忽然迎來了“好日子”,讓光伏電站的投資商頗有些不適應。因此一直以來,由于投資大、回收期長,光伏電站投資都是企業的“燙手山芋”。
光伏電站為何突然實現了由“燙手山芋”到“香餑餑”的華麗轉身?
業內人士認為,光伏電站成本的大幅下降,是其盈利提升的主要原因。“現在光伏組件價格下降非常多,招標價格在每瓦8.5元上下,以至于整體造價比原來低20%~30%。”上述光伏電站投資商興奮的說,現在光伏電站“誰做誰賺錢”。
光伏上網電價的出臺,也讓光伏電站看到了曙光。
但同在一條光伏產業鏈上,上下游的企業卻經歷著冰火兩重天。根據在美上市的光伏企業近日相繼發布二季度財報,尚德電力、中電光伏、晶澳太陽能等企業均在本季度出現1690萬美元到3540萬美元不同程度的凈虧損,而光伏組件出貨量的減少、組件產品平均銷售價格的下跌,更導致了英利新能源、天合光能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0%以上跌至20%左右。
這些處于光伏產業鏈上游的制造企業,號稱進入了有史以來最冷的“寒冬”。因為歐洲相繼削減太陽能電價補貼,出口市場出現了迅速疲軟;再加上光伏企業2010年瘋狂擴張,光伏制造企業跌入供大于求的窘境,多家在美上市的光伏企業股價也在發布業績后集體暴跌。而國內光伏市場的需求只占到它們銷量的10%,尚不足以撐起其業績。
“隨著光伏組件從暴利時代進入微利時代,整個產業的利潤開始由生產制造環節向終端市場轉移。”在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師王海生看來,光伏市場今年底將迎來下一個寒冬,組件價格需下降10%~15%,而歐洲部分國家和中國部分地區,將在未來兩年迎來用戶平價上網,并回到快速成長軌道。“這意味著,中游的生產環節將面臨降價和整合的壓力,但下游的國內電站投資商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正因如此,國內光伏制造企業已經開始在光伏電站布局,積極延伸產業鏈。
全產業鏈布局
近日,太陽能多晶硅片生產企業賽維LDK宣布與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工程總承包(EPC)合同,將在中國青海省開發一個20兆瓦的太陽能項目。
除此之外,多晶硅巨頭保利協鑫也開始發力。近日坊間傳言,富士康集團總裁郭臺銘、保利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海潤太陽能CEO楊懷進三大佬準備聯手打造一個太陽能帝國。
保利協鑫中壞(中國)工程有限公司的高管向記者證實了上述消息。“海潤正在談,還沒有實施具體的合作。但與富士康已有了初步合作計劃。”
據悉,保利協鑫集團、富士康集團已于近日在大同舉行了新能源及新興產業戰略合作項目簽約儀式,該項目包括化學級工業硅、多晶硅、多晶硅鑄錠、太陽能電池模組、太陽能電站等,將打造從原料加工到產品應用完整鏈條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全部建成后年產值約800億元。
“郭臺銘和朱共山的老家都是山西,所以選擇在家鄉投資,我們與山西省成立了聯合開發小組,由山西省副省長李小鵬親自擔任山西方面協調小組的組長,定期召開聯絡會議。”上述協鑫高管稱。
但向下游延伸產業鏈的嘗試,對于光伏制造企業既是機遇,也是更大的挑戰。
“電站投資與 短、平、快 的制造業有著天壤之別。電站投資需要的資金鏈和投資回收期更長,需要解決大資金投入,對光伏制造企業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解釋道。
在王海生看來,光伏企業與其一味延長產業鏈追求垂直一體化整合,不如做好自己的本分,把單個環節單項成本做成行業最低。“我未來更看好單個環節專業化的公司,而通過專業化公司之間的戰略合作,或許是一種強強聯合布局全產業鏈的理想方式。”
(本文來源:中國經營報 )
在光伏產業鏈的利潤開始向下游沉淀之際,光伏產業鏈的上游 光伏電池制造行業正面臨著捉襟見肘的尷尬。近日多晶硅巨頭尚德電力、晶澳太陽能等企業的二季度財報顯示,這些企業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凈虧損。
賽維LDK、保利協鑫等光伏制造企業開始向下游領域排兵布陣,寄望通過垂直一體化破除產業困局。
電站投資的“春天”
2009年,敦煌10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作為國內光伏并網發電市場的第一塊試驗田,以特許權招標的方式吸引了國內68家企業知名光伏企業的目光,最終,中廣核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江蘇百世德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和比利時Enfinity(羿飛)公司組建的聯合體,以1.0928元/度這一頗具爭議的價格競標成功。
“實際發電成本應該在1.5元以上,所以1.09元的價格只是個象征,企業根本無利可圖。”當時,一位光伏企業負責人曾憤憤的表示。
而從2010年12月底正式并網發電至今,該項目已發電近1600萬度。“1.09元的電價,按每年發2000萬度電來估算,每年的發電收入將超過2000萬元,這個項目的回報仍舊十分可觀。”羿飛大中國區總裁張楨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當時敦煌10兆瓦項目只用到了審批土地的1/3,他們決定乘勝追擊,在余下的土地面積上再建兩個9兆瓦的項目。
敦煌10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只是我國光伏電站的一個縮影。
“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我要抓緊建設。”國內一光伏電站投資商告訴記者,他正盤算著把手頭的光伏項目建成并網。因為根據《國家發改委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2011年7月1日以前核準建設、12月31日建成投產的項目可以拿到每度1.15元的電價,以后就是1元。“按照目前市場情況,如今年并網內部收益率能夠達到12%~15%,就算是每度1元電價,內部收益率也能夠拿到10%。”
據了解,目前國電龍源、國電電力、中節能、中廣核等央企開發商已經迅速進駐青海、寧夏、甘肅等地,緊鑼密鼓的上項目、趕工期,而年底國內光伏發電裝機規?;驅崿F大跨越達到1.5GW。
產業鏈冷熱不均
光伏電站的運營忽然迎來了“好日子”,讓光伏電站的投資商頗有些不適應。因此一直以來,由于投資大、回收期長,光伏電站投資都是企業的“燙手山芋”。
光伏電站為何突然實現了由“燙手山芋”到“香餑餑”的華麗轉身?
業內人士認為,光伏電站成本的大幅下降,是其盈利提升的主要原因。“現在光伏組件價格下降非常多,招標價格在每瓦8.5元上下,以至于整體造價比原來低20%~30%。”上述光伏電站投資商興奮的說,現在光伏電站“誰做誰賺錢”。
光伏上網電價的出臺,也讓光伏電站看到了曙光。
但同在一條光伏產業鏈上,上下游的企業卻經歷著冰火兩重天。根據在美上市的光伏企業近日相繼發布二季度財報,尚德電力、中電光伏、晶澳太陽能等企業均在本季度出現1690萬美元到3540萬美元不同程度的凈虧損,而光伏組件出貨量的減少、組件產品平均銷售價格的下跌,更導致了英利新能源、天合光能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0%以上跌至20%左右。
這些處于光伏產業鏈上游的制造企業,號稱進入了有史以來最冷的“寒冬”。因為歐洲相繼削減太陽能電價補貼,出口市場出現了迅速疲軟;再加上光伏企業2010年瘋狂擴張,光伏制造企業跌入供大于求的窘境,多家在美上市的光伏企業股價也在發布業績后集體暴跌。而國內光伏市場的需求只占到它們銷量的10%,尚不足以撐起其業績。
“隨著光伏組件從暴利時代進入微利時代,整個產業的利潤開始由生產制造環節向終端市場轉移。”在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師王海生看來,光伏市場今年底將迎來下一個寒冬,組件價格需下降10%~15%,而歐洲部分國家和中國部分地區,將在未來兩年迎來用戶平價上網,并回到快速成長軌道。“這意味著,中游的生產環節將面臨降價和整合的壓力,但下游的國內電站投資商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正因如此,國內光伏制造企業已經開始在光伏電站布局,積極延伸產業鏈。
全產業鏈布局
近日,太陽能多晶硅片生產企業賽維LDK宣布與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工程總承包(EPC)合同,將在中國青海省開發一個20兆瓦的太陽能項目。
除此之外,多晶硅巨頭保利協鑫也開始發力。近日坊間傳言,富士康集團總裁郭臺銘、保利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海潤太陽能CEO楊懷進三大佬準備聯手打造一個太陽能帝國。
保利協鑫中壞(中國)工程有限公司的高管向記者證實了上述消息。“海潤正在談,還沒有實施具體的合作。但與富士康已有了初步合作計劃。”
據悉,保利協鑫集團、富士康集團已于近日在大同舉行了新能源及新興產業戰略合作項目簽約儀式,該項目包括化學級工業硅、多晶硅、多晶硅鑄錠、太陽能電池模組、太陽能電站等,將打造從原料加工到產品應用完整鏈條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全部建成后年產值約800億元。
“郭臺銘和朱共山的老家都是山西,所以選擇在家鄉投資,我們與山西省成立了聯合開發小組,由山西省副省長李小鵬親自擔任山西方面協調小組的組長,定期召開聯絡會議。”上述協鑫高管稱。
但向下游延伸產業鏈的嘗試,對于光伏制造企業既是機遇,也是更大的挑戰。
“電站投資與 短、平、快 的制造業有著天壤之別。電站投資需要的資金鏈和投資回收期更長,需要解決大資金投入,對光伏制造企業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解釋道。
在王海生看來,光伏企業與其一味延長產業鏈追求垂直一體化整合,不如做好自己的本分,把單個環節單項成本做成行業最低。“我未來更看好單個環節專業化的公司,而通過專業化公司之間的戰略合作,或許是一種強強聯合布局全產業鏈的理想方式。”
(本文來源:中國經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