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5個能量轉換步驟,每一步的能量轉換效率都是90%,那么總體能量轉換效率就是0.9 × 0.9 × 0.9 × 0.9 × 0.9 = 0.59。
試圖模仿的光合作用系統,見于植物和一些細菌中,科學家們已經邁出了一步,開發出一種人工捕光系統(LHS:light-harvesting system),可以滿足這種系統的關鍵要求之一:約100%的能量轉移效率。對于開發有益的人工捕光系統而言,雖然高能量轉換效率只是一個組成部分,但是,這一成就可能帶來清潔太陽能燃料技術,把陽光轉換成化學燃料。
運用“大小匹配效果,”把卟啉染料(porphyrin dye)分子排列在粘土表面,研究人員展示了大約100%的能量轉換效率,這是一個重要的條件,可用于設計高效人工捕光系統。 來源:美國化學學會 |
研究人員中,領導是紳助高木(Shinsuke Takagi),他來自東京都立大學(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和日本科學技術局(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胚胎科技前沿研究部(PRESTO:Precursory Research for Embry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他們已經發表了他們的研究作品,探討人工捕光系統,就在最近一期的《美國化學學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為了制成人工捕光系統,差不多必須有100%的高效率,”高木說。“因為捕光系統的能量轉換由許多步驟組成,如果每一步的能量轉換效率都是90%,那么總體能量轉換效率就會變低。例如,如果有5個能量轉換步驟,總體能量轉換效率就是0.9 × 0.9 × 0.9 × 0.9 × 0.9 = 0.59。這樣,有效的能量轉換反應就起著重要作用,可以實現高效的日光采集,用于人工捕光系統。”
研究人員在他們的研究中解釋,自然捕光系統,就像在紫細菌或植物葉子中的那些,都包含規則排列的分子,可有效地收集陽光,把激發的能量傳遞到系統的反應中心。人工捕光系統的(或“人工樹葉”)嘗試要做同樣的事情,使用的是功能性染料分子。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科學家們選擇使用兩種類型的卟啉染料分子,以達到這個目的,這些分子他們排列在粘土表面。分子在粘土表面傾向于聚集或分隔,這是具有挑戰性的,因為研究人員要排列這些分子,形成規則的模式,就像它們的自然對應物一樣。
“一種分子排列要具有適當的分子間距,這很重要,因為要達到近100%的能量轉換效率,”高木說。“如果分子間的距離太近,其他反應如電子轉移和光化學反應就會發生。如果分子間的距離太遠,鈍化的興奮染料就會超過能量轉換反應。”
為了達到適當的分子間距,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新的制備工藝,就是使卟啉分子中的帶電荷基(charged sites)之間的距離,匹配粘土表面帶負電荷(陰離子)基(negatively charged [anionic]sites)之間的距離。這種效果,研究人員稱之為“大小匹配規則”,有助于抑制一些主要因素,就是使卟啉分子傾向于聚集或分隔的因素,并把分子固定在合適均勻的分子間距中。高木解釋說,在形成分子模式時,這一策略顯著不同于其他方法。
“這一方法是獨一無二的,”他說。“在通常自組裝系統的情況下,形成這種排列,就需要客-客體相互作用(guest-guest interactions)。在我們的系統中,主客體相互作用(host-guest interactions)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實現特殊的染料排列。因此,通過改變主體材料,就可以控制粘土表面的染料分子排列。”
正如研究人員證明,規則排列的分子帶來的激發能量轉移效率高達100%。結果表明,卟啉染料分子和粘土主體材料看起來像是一種有希望的候選材料,可用于人工捕光系統。
“目前,我們的系統只包含兩種染料,”高木說。“下一步,必須結合幾種染料來吸收所有陽光。我們系統的特征點之一,是很容易同時使用幾種染料。因此,我們的系統是一種有希望的候選材料,可用于實際的捕光系統,利用所有的陽光。我們相信,即使是光化學反應部分,也可以結合在相同的粘土表面。如果這個系統制成了,結合光化學反應中心,這種系統就可以被稱為“無機葉”。
更多信息:《高效激發能量轉移反應用粘土/卟啉混合物制備人工捕光系統》(Efficient Excited Energy Transfer Reaction in Clay/Porphyrin Complex toward an Artificial Light-Harvesting System)。”《美國化學學會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