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太陽能級多晶硅價格直線上揚,硅片在太陽能電池中的成本已經占到了70%,中國太陽能企業利潤也因此受到了極大沖擊。從2004年起,太陽能電池制造商的利潤率已從高點開始下滑,如無錫尚德,其2005-2007年的毛利率分別約30%、25%、20%。太陽能下游行業不久可能出現洗牌。
多晶硅新增產能釋放尚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目前,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制造商主要采取通過擴大產能來降低單位成本。包括夏普、Q-cell、京瓷、無錫尚德在內的大型晶體硅制造商都有擴大產能的計劃,其中,無錫尚德計劃到2010年達到1000MW的產能,較目前約500MW的產能再增長一倍。部分大型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商通過與多晶硅供應商簽訂長期供應合同,原料有所保證,如無錫尚德與MEMC簽訂了10年的多晶硅長單合同。而部分中小型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商,則面臨多晶硅原材料難得的困境,產能利用率不足。
受多晶硅原料缺乏的影響,薄膜太陽能領域備受青睞。非晶硅(a-Si)對多晶硅的依賴不到一般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的1%-2%,目前其薄膜轉換效率為5%~9%,以6%來估算,行業平均初始成本為每瓦1.2美元,且成本未來將隨著轉換效率及產能的提升而降低。預計3年內每度“太陽電”的上網電價有望從4元降至1元,以接近煤電的價格優勢,真正打開新能源市場。另外,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超薄特性和透明特性又給它帶來了額外的產業鏈價值,比如用以制成建筑整合太陽光電系統(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BIPV)。
目前,包括夏普、尚德等諸多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廠商業大舉進入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領域。其中,無錫尚德(Suntech)在上海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廠已經于2007年年中開始動工,該廠房可望于2008年運作,計劃2009年薄膜產能可達50MW;夏普斥資超過100億日元擴產薄膜太陽能電池產能,其結晶硅太陽能生產重地葛城廠加設薄膜產能進展順利,預計至2008年其薄膜太陽能電池產能將達到200MWp,增幅達12倍;南通強生投資2500萬美元從美國引進的25MW非晶硅太陽能薄膜電池生產線已于2008年1月投產,計劃3年內達到500MW產能;天津津能投資公司與美國聯合太陽能公司日前在津簽署合資合同,共同投資建設年產25兆瓦柔性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預計于2008年6月投產。另外,臺灣地區目前也有大量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包括取得美國Chronar技術的大豐能源、與日本真空(Ulvac)技術合作的聯相(屬聯電集團)、與NanoPV技術合作的威奈聯合、與EPV技術合作的鑫笙及近期宣布投入薄膜太陽能領域的綠能(屬大同集團)等。
根據各大公司的擴產計劃,預計到2008年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產能將有一個飛躍,2009年非晶硅全球產能將超過1000MW。按照夏普董事長片山干雄的說法,“2013年之前將是薄膜硅和結晶硅齊頭并進,2013年以后薄膜硅將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