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表明,為生產光伏產品,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20多億美元的多晶硅、EVA、漿料等原材料。中國生產企業在2010年從美國進口的設備及支付的技術轉讓費不少于30億美元。中國光伏業內人士直言,中國對美出口光伏產品金額小于從美進口的金額。因此,如果中美開打光伏貿易戰,美國的損失恐怕更大。
中美光伏貿易戰正步步升溫。
2011年10月18日,美國SolarWorld聯合另外6家并未公布身份的光伏企業向美有關部門提出申訴,要求對中國輸美光伏電池、組件等太陽能產品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美國商務部已立案。目前,國內企業聯合抗辯已結束,此案正式進入美國商務部調查階段。而作為對美國“雙反”調查的反擊,我國商務部已經決定對美國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補貼措施啟動貿易壁壘調查。
在此背景下,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日前舉行“應對美國太陽能產品"雙反"調查”新聞發布會,舉證申明美國對中國光伏的“雙反”申訴是對中國光伏產業及產品輸美現狀的歪曲。以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為代表的14家中國光伏企業也組成了聯合抗辯團隊,并在發布會現場用事實與數據駁斥了相關傳言,表達了聯合應訴的信心。
雙反實為雙輸
近期,受全球經濟震蕩、歐債危機蔓延導致需求嚴重萎縮、多數國家調整光伏補貼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光伏市場增速放緩,產能過剩現象凸顯。對于美國而言,盡管其對光伏產業的補貼幅度已令其國內產業瞠目,但該產業卻未能成為美國新的經濟增長引擎。于是,美國便加快了向中國同類產業密集放箭的步伐。但事實表明,劍指中國光伏產業對美國自身而言是一個雙輸的結果。據機電商會副會長王貴清介紹,中國光伏產業是美國乃至全球光伏產業中的重要一環,在其增長與發展的過程中作出了不可取代的貢獻。
數據表明,中國光伏生產企業所使用的原材料和設備大部分從美國和歐洲等地進口。為生產光伏產品,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20多億美元的多晶硅、EVA、漿料等原材料。中國生產企業在2010年從美國進口的設備及支付的技術轉讓費不少于30億美元。“我對美出口光伏產品金額小于從美進口的金額。因此,如果光伏貿易戰打響,美國的損失恐怕更大。”比亞迪(002594)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商務部總經理趙彤告訴記者,企業不會輕言放棄,甚至會著力開拓更多市場。
尤其是美國的中下游光伏產業,以光伏發電安裝產品為首重,任何對華貿易限制措施都將令美國企業和消費者蒙受極大損失。
據悉,美國太陽能產業約提供10萬個工作崗位,而Solarworld公司僅可提供1000個工作崗位。美國光伏產業已組建了名為“平價太陽能電力聯盟”(CASE)的組織,其成員包括101家美國企業,涵蓋美國光伏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該組織成員公司指責SolarWorld公司的行為將破壞全球光伏產業幾十年來取得的進步,并威脅美國數萬就業機會,他們強烈要求SolarWorld撤回申請。
中國企業不怕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光伏市場遭遇寒流的2011年,SolarWorld不但實現了全面盈利,更增加雇員11%,實現了產能、產量和出貨量的全面增長。據不完全統計,SolarWorld僅在2007年美國俄勒岡州新廠建設項目中就接受了約4300萬美元的稅收減免和公共補貼,并在2003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別在歐洲獲得了7315萬歐元、1875萬歐元和4500萬歐元的政府資助。
而中國企業所得到的相關優惠政策卻非常少。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瞿曉鏵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僅以土地貸款利息為例,阿斯特在中國國內的支付金額為6%~7%,加之匯率變動等因素,這個數字一度攀升至10%,甚至高于阿斯特在海外的支付比例。
在激烈的競爭之下,美國方面的“雙重標準”再度出現。據盛德國際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磊介紹,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在12月5日發布初裁結果。從歷史情況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初裁中認定無產業損害并終止調查的情形非常少,僅為10%。
就此,瞿曉鏵代表應訴企業呼吁,美國商務部與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應在仲裁中秉公執法,擺脫情感與政治因素,為中美兩國的互利共贏創造公平的貿易環境。“畢竟,道、義、理都在中國。”瞿曉鏵強調。
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苗連生的立場則代表了與會企業的心聲。他指出,企業并不懼怕美國的調查,相反,企業還會逆勢前行,繼續在技術、研發、市場方面作出長足努力,實現全球化發展的戰略目標。“中國應訴企業并未寄希望在初裁階段就認定不存在產業損害。”李磊指出,中國企業積極參加初裁階段的抗辯工作將為終裁階段的抗辯工作打下基礎。
中美光伏貿易戰正步步升溫。
2011年10月18日,美國SolarWorld聯合另外6家并未公布身份的光伏企業向美有關部門提出申訴,要求對中國輸美光伏電池、組件等太陽能產品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美國商務部已立案。目前,國內企業聯合抗辯已結束,此案正式進入美國商務部調查階段。而作為對美國“雙反”調查的反擊,我國商務部已經決定對美國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補貼措施啟動貿易壁壘調查。
在此背景下,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日前舉行“應對美國太陽能產品"雙反"調查”新聞發布會,舉證申明美國對中國光伏的“雙反”申訴是對中國光伏產業及產品輸美現狀的歪曲。以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為代表的14家中國光伏企業也組成了聯合抗辯團隊,并在發布會現場用事實與數據駁斥了相關傳言,表達了聯合應訴的信心。
雙反實為雙輸
近期,受全球經濟震蕩、歐債危機蔓延導致需求嚴重萎縮、多數國家調整光伏補貼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光伏市場增速放緩,產能過剩現象凸顯。對于美國而言,盡管其對光伏產業的補貼幅度已令其國內產業瞠目,但該產業卻未能成為美國新的經濟增長引擎。于是,美國便加快了向中國同類產業密集放箭的步伐。但事實表明,劍指中國光伏產業對美國自身而言是一個雙輸的結果。據機電商會副會長王貴清介紹,中國光伏產業是美國乃至全球光伏產業中的重要一環,在其增長與發展的過程中作出了不可取代的貢獻。
數據表明,中國光伏生產企業所使用的原材料和設備大部分從美國和歐洲等地進口。為生產光伏產品,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20多億美元的多晶硅、EVA、漿料等原材料。中國生產企業在2010年從美國進口的設備及支付的技術轉讓費不少于30億美元。“我對美出口光伏產品金額小于從美進口的金額。因此,如果光伏貿易戰打響,美國的損失恐怕更大。”比亞迪(002594)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商務部總經理趙彤告訴記者,企業不會輕言放棄,甚至會著力開拓更多市場。
尤其是美國的中下游光伏產業,以光伏發電安裝產品為首重,任何對華貿易限制措施都將令美國企業和消費者蒙受極大損失。
據悉,美國太陽能產業約提供10萬個工作崗位,而Solarworld公司僅可提供1000個工作崗位。美國光伏產業已組建了名為“平價太陽能電力聯盟”(CASE)的組織,其成員包括101家美國企業,涵蓋美國光伏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該組織成員公司指責SolarWorld公司的行為將破壞全球光伏產業幾十年來取得的進步,并威脅美國數萬就業機會,他們強烈要求SolarWorld撤回申請。
中國企業不怕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光伏市場遭遇寒流的2011年,SolarWorld不但實現了全面盈利,更增加雇員11%,實現了產能、產量和出貨量的全面增長。據不完全統計,SolarWorld僅在2007年美國俄勒岡州新廠建設項目中就接受了約4300萬美元的稅收減免和公共補貼,并在2003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別在歐洲獲得了7315萬歐元、1875萬歐元和4500萬歐元的政府資助。
而中國企業所得到的相關優惠政策卻非常少。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瞿曉鏵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僅以土地貸款利息為例,阿斯特在中國國內的支付金額為6%~7%,加之匯率變動等因素,這個數字一度攀升至10%,甚至高于阿斯特在海外的支付比例。
在激烈的競爭之下,美國方面的“雙重標準”再度出現。據盛德國際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磊介紹,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在12月5日發布初裁結果。從歷史情況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初裁中認定無產業損害并終止調查的情形非常少,僅為10%。
就此,瞿曉鏵代表應訴企業呼吁,美國商務部與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應在仲裁中秉公執法,擺脫情感與政治因素,為中美兩國的互利共贏創造公平的貿易環境。“畢竟,道、義、理都在中國。”瞿曉鏵強調。
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苗連生的立場則代表了與會企業的心聲。他指出,企業并不懼怕美國的調查,相反,企業還會逆勢前行,繼續在技術、研發、市場方面作出長足努力,實現全球化發展的戰略目標。“中國應訴企業并未寄希望在初裁階段就認定不存在產業損害。”李磊指出,中國企業積極參加初裁階段的抗辯工作將為終裁階段的抗辯工作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