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方咄咄逼人的氣勢,中國光伏企業的“自衛反擊戰”也如火如荼地開展著。
11月29日,由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牽頭,英利、尚德、天合光能、阿特斯等14家光伏巨頭參加的應對美國太陽能產品“雙反”調查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開放光伏市場對全球新能源產業具有重要意義,任何形式的貿易壁壘都將破壞光伏產業市場前景。”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貴清在會上“一針見血”地表示。王貴清同時強調,中國光伏業這次抱團應訴針對的僅是美方的7家企業,無意與美國光伏產業展開貿易戰。
中國的光伏反擊戰也得到了官方的側面呼應。稍早前,中國商務部已經決定,對美國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補貼措施啟動貿易壁壘調查。
訴訟結果難料
10月19日,以SolarWorld為代表的7家美國光伏電池廠商質疑中國企業獲得違反國際貿易準則的補貼,并向美國政府提出對中國產光伏電池提起“雙反”(反傾銷、反補貼)申請。據了解,美國“雙反”調查一般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和美國商務部負責。ITC已于10月19日立案,美商務部則于11月8日立案。
然而,中國光伏電池行業聯合應訴代理律師李磊表示,美方的起訴內容比見諸報端的內容范圍更大,“本案調查的原始范圍是從中國進口的晶硅電池,但申訴企業在ITC初裁聽證會前一天突然提出申請,要求擴大調查范圍,將‘在中國組裝的含晶硅電池的組件、面板及第三國使用中國產晶硅電池所生產的組件和面板’也包含在內”。“這顯然是針對中國產電池和組件。這種突然申請擴大調查范圍的做法十分罕見,是申訴企業明顯操縱調查程序的行為。”
對此,中國企業已按時對美國相關部門提交了詳細的反對意見。但在李磊看來,目前裁定結果仍難預測,一方面,ITC和美商務部的調查處于初裁階段,另一方面,從歷史經驗看,ITC在初裁中認定產業無損害并終止調查的情況非常少,不足10%。
在王貴清看來,美國針對光伏產業的調查毫無道理可言。一方面,中國光伏企業使用的原材料和設備大部分來自歐美,并為其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同時,中國光伏產品對美出口不斷擴大源于市場競爭優勢,絕非低價傾銷或政府補貼。另一方面,中國光伏產業為全球光伏市場作出了巨大貢獻,推動了全球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如使平價上網發電成為可能,也推動了全球光伏產業供應鏈的發展。
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董事長瞿曉鏵分析,在中國光伏企業快速崛起,并打破原有的國際產業格局后,總有個別國外企業會心理失衡,采取貿易壁壘的手段來攻擊對手。“但光伏是一個全球互動的產業鏈,開打貿易戰的結局惟有‘雙輸’”。
美企補貼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外媒和外國光伏企業質疑的“中國政府補貼”這個事項,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正榮稱,中國改革開放30年企業取得的成就不是靠政府資助成長起來的,更多還是來自于自身的技術和管理進步。“比如利率,實際上中國企業目前的貸款利率比歐美要高很多;再說補貼,SolarWorld在歐美拿到的補貼要比中國企業多得多”。
數據顯示,2007年SolarWorld在俄勒岡州新廠項目中接受了總額約4300萬美元的稅收優惠和公共補貼。在歐美,SolarWorld及其子公司在歐盟接受了多種形式的政府資助,其金額不少于1.369億歐元。
對于政府補貼的爭議,李磊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對新能源進行補貼是各國都會采取的行為,WTO規則也不反對政府補貼,而是有具體細分,一般劃分為3個類別:禁止性補貼、可訴補貼和不可訴補貼。“如何進行區分是很復雜的過程,這是我們在應訴過程中需要申辯的重要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商務部調查程序中,由于美國政府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美商務部要選擇一個“替代國”以計算中國企業的成本,這種做法很可能會產生嚴重誤差,從而大幅度提高最終裁定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率。
拓展國內市場
據李磊介紹,美商務部將于2012年1月和2月分別就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作出初裁,但也可能被延期至明年3月和5月。在美國作出初裁后,反傾銷和反補貼稅將開始適用,進口商將在產品清關時被要求支付保證金或押金。在歐債危機不斷深化、歐洲光伏電站運營商融資難及歐州新能源補貼不斷收縮的背景下,光伏行業已經陷入低谷。在中國光伏上市公司剛剛發布第三季度財報中,虧損已經成了普遍現象。而此次如果美商務部判定“雙反”成立,無疑是給中國光伏業雪上加霜。
但在國內光伏企業看來,此次“雙反”調查并不全然是壞事。“作為全球組件排名前五的光伏企業,我們心胸要更開闊,要更快地建立起全球化國際化的運營能力,要在質量、技術、服務以及法務等各方面跟上國際化的步伐,因為類似的摩擦在日后會更多更頻繁。”瞿曉鏵還希望政府推出更多的政策來鼓勵光伏產業發展,拓展國內光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