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電話,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冰箱洗衣機,沒有電燈,沒有電……,在現代都市人的生活習慣中,我們已經離不開電話、電腦這些設備,更無法想想沒有電的生活是怎樣的?而在西部貧困地區,無電生活依然存在。
“翻過前面那座雪山就是柯克亞鄉的莫木克村了,這幾天還比較暖和,沒有下太大的雪,路還比較好走……”,柯克亞鄉黨委書記馬世江滔滔不絕地向我們介紹著透過汽車的擋風玻璃看到的那片冰天雪地。
從北京乘坐7個小時的飛機抵達喀什,搭載8個多小時的汽車,一路顛簸,抵達這片只有藍天和雪山的地方,感覺更像是一次探險。目的地就是莫木克村。
莫木克村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葉城縣柯克亞鄉的一個維吾爾族居住的小村莊,也被當地人稱為“十一村”。據馬書記介紹,由于這里過去居住的都是牧民,他們放牧到這里,覺得這里很適合居住,就定居下來,日積月累形成了現在的小村莊,村里有300多戶人家。由于莫木克村距離縣城很遠,電網無法覆蓋,所以這里的村民長期生活在沒有電的狀態之下。
2011年12月14日,這是一個讓莫木克村村民難以忘記的日子,因為從這一天起他們將告別無電生活。
經過長達半年的考察、測算、施工、調試,由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援助的,由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商務部投資促進局和施耐德電氣共同發起的“施耐德電氣碧波新能源援助計劃——新疆葉城柯克亞鄉莫木克村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工程”在12月14日這一天正式竣工通電。
看到通電后漆黑的山村的璀璨燈火,施耐德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公共政策與戰略合作部總監楊麗莉也難以控制內心的激動,和當地狂歡的村民一起載歌載舞。楊麗莉告訴記者,這已經是她第四次來到這個小村莊,有很多村民已經是她的好朋友了。當初看到這里的村民生活在沒有電的世界里,她覺得內心很糾結:“和生活在都市里的人相比,他們不能看電視,不能打電話,甚至只能默默地忍受漆黑漫長的夜晚;特別是這里的學生,他們接觸不到電腦,接觸不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還有這里的小伙子,因為村子里男青年比較多,別的村子的女孩子不愿意到這個村子里生活,所以他們很難找到對象”,楊麗莉說:“作為一家具備社會責任感的跨國公司,施耐德電氣就是要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通過利用我們自身的資源和優勢,聯合更多的愛心力量,給生活在無電村的人們帶來光明和快樂。”
“碧波”計劃是施耐德電氣在全球開展的意將最安全、最清潔的能源提供給社會最需要幫助的人們,同時用電氣相關教育培訓來幫助貧困青年掌握專業技能的一項創新且可持續發展的計劃。施耐德電氣在中國實施該計劃過程中,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建立了緊密合作,成立施耐德電氣“碧波基金”,通過開展新能源援助項目以達到三個目標:一是提供利用新能源的創新型解決方案、技術和產品為最需要幫助的人民帶來光明;二是充分開發和利用清潔能源,推動中國“節能減排”事業的發展;三是建立公益項目的平臺,鼓勵和帶動更多的企業實現企業社會責任。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基財部主任唐繼云告訴記者,“碧波”計劃不僅解決了貧困地區的用電問題,而且還利用了先進的節能環保解決方案,是一個非常值得推廣的和可持續發展的公益項目。
共同參與新疆葉城柯克亞鄉莫木克村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工程的商務部投資促進局國內聯絡部主任迪麗拜爾•阿布力米提告訴記者:“能夠為家鄉人帶來光明,我感到很欣慰。但是,在喀什地區,和莫木克村類似的無電村還有不少,我希望號召更多的企業,更多的公益機構向施耐德電氣一樣,幫助這些最需要幫助的人們,參與到消除無電村的工作中來,為這里的老百姓帶來光明和幸福。”
柯克亞鄉的馬世江書記告訴記者,莫木克村的路況復雜,交通極不方便,到柯克亞鄉需要繞行120公里。該村之前曾經有一個小水電站為少數家庭提供照明,但發電取決于水量大小,電壓極不穩定且容易造成電氣設備損壞。另外,該村在未來3年內沒有電網接入計劃。因此,村民迫切需要穩定、安全的生活用電。莫木克村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工程基本解決了村民的用電問題,項目建成后,將為該村的120戶村民家庭解決家庭照明、電視及電視接收器、公用電磨及村小學照明、電視和接收器等設備的用電問題。同時,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也得到了葉城縣政府、葉城供電分公司和當地村民的大力支持。
據楊麗莉介紹說,目前啟動的太陽能電站是第一期,施耐德電氣正在著手考慮進一步加大援助,徹底解決全村的用電問題。
葉城縣常務副縣長曲連東告訴記者,解決葉城縣偏遠山區的交通難、用電難問題是關乎葉城的民生問題,縣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并在未來幾年將加大投入,讓老百姓生活更加舒適和幸福。葉城縣非常感謝施耐德電氣,以及向施耐德電氣一樣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和機構對莫木克村的無私援助,縣政府也會協助當地村民做好太陽能電站的管理和維護,確保大家的辛苦沒有白費。
莫木克村村長圖爾洪興奮地告訴記者,有好多村民都已經打算到城里買電視機,村民們都很有信心把電站維護好,使用好,如果有人敢破壞電站,那么就把他趕出村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