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天亮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1年我國多晶硅總產量達到6.5萬噸,僅次于美國,列世界第二位,能滿足國內下游企業需求的50%,為我國光伏產業參與國際競爭,打下了良好基礎。
但自去年以來,在歐債危機影響下,歐洲各國調整光伏補貼政策,設法限制打壓中國產品出口,美國對中國光伏實施“雙反”貿易調查,對中國光伏產業造成了巨大沖擊。扭轉這種局面,最好的辦法是改變中國光伏產品“兩頭在外”的市場結構,加快國內光伏發電的市場開發,使中國制造的清潔能源在中國發揮作用,使中國由最大光伏制造國變為最大光伏應用國,造福子孫后代。
雖然國家有關部門出臺了光伏發電市場規模化啟動的相關政策,但操作過程中仍有許多困難,需要具體配套政策。
首先需確立穩定的上網電價機制。參照美國、德國、日本等國的經驗,落實光伏電站全運營周期的合理上網電價。增加電網的接納能力,保證光伏電站上網,并及時全額支付上網電費。
其次應簡化用地審批手續。地面光伏電站占地較大,應優先選擇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如荒漠電站的用地指標不納入城鎮建設用地指標,簡化用地手續,減免土地相關稅費等。
同時要扶優扶強,打造世界級多晶硅生產企業。目前全世界多晶硅主要集中在美、中、德、韓、日等國約百家生產企業,其中位居前十位的企業占總產量的80%,產業集中度高。而我國目前有近六十家企業向工信部申報準入,生產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技術、管理、裝備水平參差不齊。建議國家主管部門堅持扶優扶強策略,重點選擇3至5家企業予以支持,鼓勵重點企業擴張產能、提升技術,節能降耗,打造具有競爭力的世界級多晶硅生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