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的PV EXPO 2012,我們了解到許多的面向,除了可以觀察到日本市場的成長趨勢,也可以觀察到許多技術的發展以及各國廠商針對日本市場的布局,以下將透過住宅、電廠應用,以及技術、策略發展來說明這次會展的幾個重要方向。
首先綜觀整體日本市場的態勢,相較于德國大幅下修補助的低迷氣氛,日本除了既有的補助以及311災后的防災緊急需求市場外,七月開始的“再生能源特別措施法案”更是讓整體日本市場的后續看漲,各種住宅用的高效率模組、結合儲能系統的住宅型解決方案、適合電廠的高效率、低成本類單晶等產品都在會展中出現。
住宅方面
在日本我們可以觀察到幾點對于屋頂型市場的需求解決方案,除了既有對于高效率單晶矽模組的需求外,日本市場也特別強調系統的美觀設計,對于有明顯結晶狀的電池產品接受度低,反觀單一色系的模組在日本就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其中CIS薄膜大廠SOLAR FRONTIER就以“黑的時代”做為住宅屋頂型的主打題材,受歡迎的程度也相對明顯。另外在模組的設計上,多家廠商也推出符合日本屋頂型式的模組造型,就是為了可以在屋頂上有整體的鋪設,避免在屋頂上過于突兀。另一方面,有別于歐美在安裝時或搭配機具來施工,考慮到安裝時的便利性,輕量化模組也是屋頂型系統的重點訴求之一。
在強調輕量化的住宅屋頂系統上,為了能夠有效降低模組重量,各家廠商除了推出小模組外,日本的Fuji PREAM成功讓模組的玻璃厚度從3.2mm直接減少到0.8mm,同時也讓模組重量一舉減輕一半,并且在風壓、雪壓的測試上也順利通過,取得認證,預期這樣的方式將成為各家模組商研究減輕模組的方法之一,唯一的考量只在于價格是否能夠被市場接受。
而在高效率的提升上,主要從原料與技術下手,這次會展除了有多家電池廠推出使用mono-like的電池片外,也有廠商以MWT技術提高電池的效率。MWT(金屬貫穿式背電極結構)技術是指在電池上進行鉆孔,將部分正面電極導引至背面,減少電極遮蔽面積,提升轉換效率;另外背電極結構也可以讓封裝后效率減低的比率將低到約1%左右,相較于傳統2~3%的損失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除了電池的技術與美觀等設計外,模組的設計也是本次會展的觀察要點之一,以AC Module來說,相較于在歐美市場的接受度已經非常高,日本市場對于采用micro-inverter還不算熟悉,AC Module主要適用在10kW以下的住宅性市場,雖然模組的單價較高,但是在其他BOS的成本,卻有相當幅度的減少,整體的成本仍具有優勢,因此在以住宅屋頂型系統為主的日本市場,未來市場應該具有一定的潛力。另外在發揮模組的應用上,本次也有多家廠商展出結合MMPT(最大峰值功率跟蹤器)的模組,例如臺灣的旺能、韓國的Hanwha SolarOne等采用的是Tigo系統,MMPT的好處包含讓每塊模組發揮出最大功率、時間監控以及模組的使用安全,因此在未來長達25年的系統使用上,如果換上輸出功率更高的模組,也可以發揮最高的功率,不會受限于其他模組的表現,此外相較于AC Module,這樣的應用方式成本較低,更是目前越來越多廠商采用的原因之一。
電廠方面
除了住宅市場的蓬勃發展,日本太陽能市場預期在今年會有一番重大變化,即將在2012年7月上路的日本“再生能源特別措施法案”明確規范,日本電力公司有義務以固定價格收購所有借由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所產生的電力,因此市場普遍預期日本將由以往住宅型系統為主的模式轉變成由屋頂型與大型電廠共同引領市場。在這樣的變化中,除了受限于屋頂面積而推出的高效率電池與模組外,Mono-like是多數廠商選擇做為大型電廠市場的主打商品,其主要原因在于,類單晶具有轉率效率高于多晶、而制造成本又低于單晶的特性。Mono-like主要用來填補multi與mono之間效率的缺口,并且透過效率提升來降低價格,因此用來搶占multi的應用市場,不過mono-like仍然有一些目前尚未克服的問題,包含使用鹼工藝下,表面會有較多的花紋,因此普遍在住宅型市場不受歡迎,另一方面,在mono-like的ingot工藝中,是否可以有效利用25塊中的每一塊多晶棒就決定了mono-like是否能夠讓其成本更有競爭力
除此之外,也有廠商提出在建置電廠系統時的解決方案,以美國的SunPower公司為例,除了展出SunPower既有的高效率模組外,也針對大型系統設計了應用于傳統矽晶模組的單軌追日系統,借此提升模組的電力輸出,同時也可以減少建置大型電廠的用地范圍,據SunPower表示,以相較傳統固定式模組系統,可以減少約20%的用地面積。
日本大型系統不論是商業屋頂用或是地面型電廠,都會是今年各家廠商要搶食的商機,各家公司也透過自身的競爭優勢策略性的進入市場,以日本企業為例,由于擁有在地優勢,整體偏向以工程規劃、整套系統輸出來達到最佳化的電力供給,反觀國外廠商,由于進入當地市場的困難度較高,多數傾向單純以模組等產品供應為主,而部分模組上游的電池廠商則以幫日本企業代工做為進入市場的策略。
策略方面
如前所述,日本市場過去一直以來是個較為封閉的市場,多數的需求都由日本國內大廠滿足,對于海外公司來說,進入日本市場的門檻較高,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對于商品的品質以及后續服務要求較高,甚至是對于產品的客制化需求,或是在采用太陽能系統時所考慮的施工及后續服務等,都是在日本市場受到極度重視的一部分,因此各廠商在進入日本市場時,就會依照市場特性與自有的優勢策略性的跨入市場。
日本市場的需求量相較其他市場,例如德國、意大利、中國、美國等仍舊不大,再加上日本市場普遍還是由日本的國內企業掌握,國外廠商機會就相對較少,因此盡管市場后續態勢看漲,在市場這塊餅不大的情況下,誰能真正提出解決方案,滿足需求日本的特殊需求,拿到訂單才是真正的贏家。
在日本,除了已經在全球太陽能界擁有強大實力的Kyocera、Sharp、Panasonic(Sanyo)以及Mitsubishi等,當然還有其他像是Toshiba、三井等在日本具有一定實力的廠商投入。在日本市場里,一般習慣是品質的要求遠勝于產品價格,因此在國內品牌加持以及在預期可享有較穩定的后續服務情況下,一般民眾會選擇國內大型品牌做為安裝的第一選擇,而在日本市場80%都是住宅型市場的情形下,更加形成國外廠商難以進入的門檻。因此國外廠商要進入日本市場的策略就可以粗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 尋找當地商社:為了進入日本的住宅型系統市場,除了垂直整合廠,許多矽芯片以及電池廠在展會中也以模組做為宣傳的方式之一,廠商普遍都以展出模組做為進軍日本廠商的策略,不論是透過模組代工或是既有的模組廠投資等,廠商都提出采用自己產品的模組供日本系統商做選擇,不過考慮到日本對于后續服務與品質的重視,這些廠商就必須尋求當地的商社共同合作,主要背后原因也是因為在日本做生意通常必須要與客戶有較深厚的長期關系,因此外來廠商想要快速進入市場,降低進入市場的經營門檻,就必須與當地廠商合作。
- 建立當地服務團隊:通常具有資本實力,且打算長期經營市場與建立品牌的國際廠商會傾向在日本當地建立自己的分公司或是技術服務團隊,就是要在服務與形象上建立出與其他國外競爭者不同的樣貌,其中包含臺灣的茂迪,中國的尚德、阿特斯等都已經在日本進行當地服務的布局。
- 產品代工:受限于資本的限制以及關系的建立等,許多廠商抱持有單就做,同享市場成長機會的想法進入日本市場,因此負責幫日本廠商進行產品代工,降低經營風險,同時在日本廠商本身高制造成本的情況下,代工廠商都具有相當的機會,主要對象或許是目前市場上的既有太陽能品牌,或是其他日本大型品牌廠商想要進入太陽能市場,本身卻不具有產能,這樣雙方就可以一拍即合,分別負責行銷與制造。
太陽能發電市場的發展不外乎是住宅屋頂型以及大型電廠,各國發展的方向主要都是來自于政策的驅動,隨著太陽能市場發展成熟的各國補助下修,亦或停止對大型系統的補助,都顯示屋頂型系統會是未來主要的市場需求,甚至考慮到當市電同價(Grid Parity)后,結合儲能的自發自用住宅系統,透過了解日本的市場發展,相當程度可以掌握市場的趨勢變化,未來在屋頂型的系統將是一個B2C的市場,對于消費者的品牌印象建立、系統設備維護保固服務、特殊的客制化需求、以及便利的監控系統等,都會是各國在太陽能系統發展上必經的過程。我們預期日本2012年的安裝量將超越2011年繼續成長,由住宅型以及大型電廠共同拉抬市場需求,預計總安裝量將會達到2,000MW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