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背面連接硅異質結的呈梳狀環環相扣
的金屬觸點。在一片硅片同時刻制了多個測試用
光電池單元
圖片提供:HZB
一種新型的“背部接觸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在轉換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截止2011年公布的15-16%轉換效率攀升到20.2%。這是亥姆霍茲柏林中心(HZB)硅光伏研究所與哈默爾恩太陽能研究所(ISFH)的合作成果,該項目由德國環境部資助,在合作伙伴中還包括博世、肖特太陽能、Sunways和Stiebel Eltron等企業伙伴。獨立計量機構、弗賴堡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確認的這項新紀錄。
背部接觸式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綜合了兩種不同的光伏技術的優點:背部接觸和硅異質結連接。背式接觸太陽能電池采集陽光所產生電荷的金屬帶是在背面 – 由于消除了遮蔽效應,就可以采用寬的低阻抗接觸帶。異質結技術是兩個具有不同能量帶寬的兩種半導體組合在同一個光電池里,無論多晶或者非晶都會獲得較高的轉換效率。“這兩種技術方式各具優勢,而且業已得到產業界的應用”,HZB半導體所所長伯恩德.瑞希(Bernd RECH)教授說:“通過組合這兩種方式可能實現高達25%的超高效率,從而顯著降低每瓦電能的生產成本。通過基于概念的驗證性(Proof-Of-Concept)研究,我們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未來將進一步提高轉換效率,并開發出盡可能簡單的工業生產流程。”
第一篇關于背面接觸式硅基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文章發表于2007年,也是HZB的科研報導(Stangl等人)。截止2011年,這種太陽能電池的最大轉換效率一直在15-16%之間。在2011年年底的歐洲太陽能光伏大會上,太陽能電池制造商LG的開發部門報導了未經外部獨立證實的22%的效率。在2011年春,曾有一小塊試驗電池的轉換效率達到20.2%(Mingirulli等人,2011年3月PSS RRL)。這次由HZB和ISFH通過“TopShot”項目制備的背部接觸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是由獨立計量機構ISE實驗室確認、是經獨立驗證的最高轉換率。ISFH的尼爾斯·彼得·哈德(Nils- Peter Harder)教授說:“要是不同領域的專家可以一起攜手合作,開發速度可以快得多”。
ISFH尼爾斯·彼得·哈德教授
聯系電話:+49(0)5151-999-631
郵箱harder@isfh.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