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前美國財長顧問 史蒂文•拉特納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1977年4月,作為《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一名年輕能源記者,我曾目睹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將能源問題列為“道義戰爭”(moral equivalent of war),并提出一個限制使用昂貴石油(每桶15美元!)的遠大計劃。如今,歷經5位總統之后,油價已穩居每桶100美元上方,但美國仍缺乏類似于全面能源戰略的政策。
因此,隨著油價危險地接近空前高位,能源再次成為全美的焦點和2012年總統大選的核心議題。共和黨和民主黨發出的政治抨擊充滿諷刺:共和黨指責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未能阻止油價上漲。奧巴馬則正確地做出了回應:短期價格走勢反映的是全球因素,不易控制。
但4年前,當油價達到每加侖4.11美元的創紀錄水平時,他曾抨擊共和黨犯下了同樣的錯誤,而共和黨的反擊與他如今做出的回答一模一樣。
這種論調缺少一種基本理解,即美國(以及任何國家)對于以石油為基礎的能源成本能做什么——即使是在數年的時間內。答案是:什么也做不了。石油是一種全球性大宗商品,全球日產量和消費量約為8700萬桶。其中,美國所占份額不到25%,約為每日1900萬桶。同樣重要的是,由于產量增加、節能力度加大以及經濟乏力,目前這個數字低于2005年的每日約2100萬桶。而同時,全球消費量在增加。
美國本可以生產更多石油(像共和黨所希望的那樣)、增加太陽能等替代能源的開發(像民主黨所強調的那樣)以及加大節能力度(像所有人表示他們希望的那樣),而使成品油價格不發生明顯改變。
同樣地,美國當前有關Keystone XL石油管道的辯論也沒有切中要害,這條管道將把來自加拿大含油砂地區的原油輸往美國的中心地區。
盡管批準一條對環境更為敏感的管道將帶來受人歡迎的投資和就業,但Keystone不會像一些支持者所認為的那樣降低油價,也不會改善能源安全。不管有沒有Keystone,這些石油都將被生產出來,并進入全球市場。
然而,隨著需求上升、有限產能和與伊朗的緊張局勢推升全球油價,所有石油進口國都應實施合理措施,限制對石油產品的需求。每一桶進口的石油都意味著向石油出口國輸送金錢,這將耗盡石油消費國的財富。
對于美國人而言,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討論(更不要說支持)稅收——它是實現提高能效和降低消費這一雙重目標的最強大、最有效的方法。幾十年來,歐洲國家一直用嚴格的消費稅限制汽油消費。例如,英國征收的汽油稅為每加侖約4美元,幾乎是美國的10倍。美國的汽油消費占其原油總消費的一半左右,美國可以仿效英國的做法,同時將增加的稅收返還給消費者。
但在美國,哪怕是在最微弱的程度上提到提高這些稅收,都無異于一種政治自殺。(2008年,兩位有望當選總統的人(顯然不包括奧巴馬)甚至建議暫時取消現行稅收,以控制不斷飆升的油價。)
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一直依賴監管來提高汽車能效。監管措施就是實施企業平均燃油經濟性標準(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 standards)。
隨著油價上漲,盡管這些標準成功地將美國汽車的平均燃油效率從上世紀70年代初的每加侖13英里提高到現在的27英里,但它們無助于控制美國人的駕車傾向。美國人每年的駕車里程平均為1.2萬英里,英國人為8500英里左右。依靠監管而非市場力量造成了通常的實施難的問題,同時將額外的合規成本加在汽車制造商(當然,它們無法投票)身上。對于實現能源目標,依靠市場力量是一種理想方式,除此以外,對于生產石油還是節能、傳統能源還是替代能源的無數問題,答案很簡單:這些我們都需要,包括核能。
回顧過去,卡特的能源政策——曾迅速遭到媒體的嘲笑——似乎天真得無可救藥,而它談到了降低石油消費、使用太陽能和制造電動汽車。對于美國而言,問題在于,在大選之年的種種愚蠢行為結束之后,美國是否終于準備繼續這項政策。
本文作者是前美國財長顧問
譯者/梁艷裳
1977年4月,作為《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一名年輕能源記者,我曾目睹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將能源問題列為“道義戰爭”(moral equivalent of war),并提出一個限制使用昂貴石油(每桶15美元!)的遠大計劃。如今,歷經5位總統之后,油價已穩居每桶100美元上方,但美國仍缺乏類似于全面能源戰略的政策。
因此,隨著油價危險地接近空前高位,能源再次成為全美的焦點和2012年總統大選的核心議題。共和黨和民主黨發出的政治抨擊充滿諷刺:共和黨指責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未能阻止油價上漲。奧巴馬則正確地做出了回應:短期價格走勢反映的是全球因素,不易控制。
但4年前,當油價達到每加侖4.11美元的創紀錄水平時,他曾抨擊共和黨犯下了同樣的錯誤,而共和黨的反擊與他如今做出的回答一模一樣。
這種論調缺少一種基本理解,即美國(以及任何國家)對于以石油為基礎的能源成本能做什么——即使是在數年的時間內。答案是:什么也做不了。石油是一種全球性大宗商品,全球日產量和消費量約為8700萬桶。其中,美國所占份額不到25%,約為每日1900萬桶。同樣重要的是,由于產量增加、節能力度加大以及經濟乏力,目前這個數字低于2005年的每日約2100萬桶。而同時,全球消費量在增加。
美國本可以生產更多石油(像共和黨所希望的那樣)、增加太陽能等替代能源的開發(像民主黨所強調的那樣)以及加大節能力度(像所有人表示他們希望的那樣),而使成品油價格不發生明顯改變。
同樣地,美國當前有關Keystone XL石油管道的辯論也沒有切中要害,這條管道將把來自加拿大含油砂地區的原油輸往美國的中心地區。
盡管批準一條對環境更為敏感的管道將帶來受人歡迎的投資和就業,但Keystone不會像一些支持者所認為的那樣降低油價,也不會改善能源安全。不管有沒有Keystone,這些石油都將被生產出來,并進入全球市場。
然而,隨著需求上升、有限產能和與伊朗的緊張局勢推升全球油價,所有石油進口國都應實施合理措施,限制對石油產品的需求。每一桶進口的石油都意味著向石油出口國輸送金錢,這將耗盡石油消費國的財富。
對于美國人而言,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討論(更不要說支持)稅收——它是實現提高能效和降低消費這一雙重目標的最強大、最有效的方法。幾十年來,歐洲國家一直用嚴格的消費稅限制汽油消費。例如,英國征收的汽油稅為每加侖約4美元,幾乎是美國的10倍。美國的汽油消費占其原油總消費的一半左右,美國可以仿效英國的做法,同時將增加的稅收返還給消費者。
但在美國,哪怕是在最微弱的程度上提到提高這些稅收,都無異于一種政治自殺。(2008年,兩位有望當選總統的人(顯然不包括奧巴馬)甚至建議暫時取消現行稅收,以控制不斷飆升的油價。)
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一直依賴監管來提高汽車能效。監管措施就是實施企業平均燃油經濟性標準(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 standards)。
隨著油價上漲,盡管這些標準成功地將美國汽車的平均燃油效率從上世紀70年代初的每加侖13英里提高到現在的27英里,但它們無助于控制美國人的駕車傾向。美國人每年的駕車里程平均為1.2萬英里,英國人為8500英里左右。依靠監管而非市場力量造成了通常的實施難的問題,同時將額外的合規成本加在汽車制造商(當然,它們無法投票)身上。對于實現能源目標,依靠市場力量是一種理想方式,除此以外,對于生產石油還是節能、傳統能源還是替代能源的無數問題,答案很簡單:這些我們都需要,包括核能。
回顧過去,卡特的能源政策——曾迅速遭到媒體的嘲笑——似乎天真得無可救藥,而它談到了降低石油消費、使用太陽能和制造電動汽車。對于美國而言,問題在于,在大選之年的種種愚蠢行為結束之后,美國是否終于準備繼續這項政策。
本文作者是前美國財長顧問
譯者/梁艷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