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能源巨頭BP 上月在北京發布了《BP世界能源統計2008》(下稱《統計》)。其中顯示,去年全球石油消費增長1.1%,略低于過去十年平均水平,但石油價格卻上漲了11%,顯示高油價背后隱伏著巨大的投機力量。
《統計》還披露,去年全球石油產量自2002年以來首次下降,全球石油探明儲量則基本未出現顯著變化,以目前的開采速度足夠開采41年以上。
本次也是自2005年以來,BP第四次在中國推出這部在業界頗具影響力的能源統計出版物。
持續時間最長的高油價時期
本期的《統計》數據顯示,盡管金融市場在去年8月開始出現動蕩,2007年世界經濟增長依然強勁,并繼續帶動全球能源消費。世界一次能源消費在2007年增長了2.4%,較2006年略有放緩,但仍連續第五年高于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
“今年以來,高位運行、屢創新高的國際能源價格使得可持續的能源消費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更加令人矚目。然而,可持續能源消費和經濟增長是全球性的議題,需要在全球范圍內加以解決。”BP集團副總裁兼BP(中國)總裁德開瑞博士指出,應對這一共同挑戰的唯一出路在于合作。在公司層面,他們已注意到了在包括清潔能源的商業化和新技術研發等領域建立新型伙伴關系和合作方式的必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石油價格持續處于上升態勢迄今已逾六年。根據BP1861年以來的數據顯示,這也是有紀錄的持續最長的油價不斷上升時期。
即期2007年布倫特原油平均價格為72.39美元/桶,比2006年的平均價格增長近 11.13%。2007年全年國際原油價格持續穩定增長,2007年1月中旬的價格僅有50多美元/桶,但到年底已經超過96美元/桶,漲幅接近 100%。2007年也是全球油價漲幅最大的一年。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2007年平均價格為72.20美元/桶,1979年來首次低于布倫特原油價格。
“今年的《統計》清楚地表明市場在發揮作用,消費者和生產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變化的油價做出了反應。然而在許多地方,由于政策對市場機制的干預,獲得經濟上合理的上游資源變得困難。此外,在一些國家,政府補貼使消費者得以置身油價上漲的影響之外。”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多夫?魯爾說。
全球石油產量7年來首次下降
《統計》顯示,全球石油產量在2007年下降0.2%,即13萬桶/日,是2002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石油產量下滑的部分原因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減產,以及經合組織區域內由于油田老化導致的產量下降。石油輸出國組織在2006年11月份和2007年2月份連續兩次減產的持續影響造成歐佩克國家石油產量減少35萬桶/日。其中沙特阿拉伯的降幅最大,原油產量下降44萬桶/日。此外,去年歐佩克以外的石油生產增長疲軟,僅增長了20多萬桶/日。經合組織國家的產量連續第五年下降。前蘇聯地區的產量增長了近50萬桶/日,其中阿塞拜疆和俄羅斯的產量分別上升20萬桶/日以上。
《統計》顯示,去年全球生產石油最多的5個國家依次是沙特、俄羅斯、美國、伊朗和中國,其中沙特年產量為4.93億噸,俄羅斯年產量緊隨其后,為4.91億噸,美國石油年產量為3.12億噸,伊朗石油年產量為2.12億噸,中國石油年產量為1.86億噸。五國的總產量占到全球總產量的43%,相比2006年,五國總產量下降了530萬噸。而1997年,石油生產最多的5個國家為沙特、美國、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
全球石油產量下降,但勘探仍舊亮點頻閃。2007年,全球多個地方多次出現激動人心的發現。像巴西的沿海發現了預計儲量高達50億桶至80億桶的圖皮油田、中國發現了三級儲量高達11.8億噸的南堡油田。《統計》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儲量在2007年基本未出現顯著變化,仍舊保持在1.24萬億桶的水平。這個儲量如果以目前的開采速度計算,足夠開采41年以上,由此看來,全球石油的資源基礎依然足以支撐產量的增長水平。
與石油生產的略微下降相對應的,是去年全球石油消費的增速放緩。《統計》顯示,去年全球的石油消費僅增長1.1%,即100萬桶/日,略低于過去十年平均水平。德國、日本以及其他一些經合組織國家的消費下降明顯。德國降幅達到9.0%,日本降幅達到 3.5%,經合組織國家的消費下降0.9%,充分顯示出經濟轉型、制造業轉移以及高油價對發達國家石油消費的抑制作用。而一些新興經濟體則呈現強勁增長,另外,引人注目的是中東、南美與中美洲以及非洲這些石油出口地區的消費量強勁增長,占據了全球石油消費增長的三分之二。《統計》顯示,去年,全球消費石油最多的5個國家依次是美國、中國、日本、印度和俄羅斯。五國的總消費量占到全球總消費量的45.3%。相比2006年,五國的總消費量增加了1270萬噸。而1997年時,全球石油消費量最多的五個國家為美國、日本、中國、德國和俄羅斯。可見,亞洲國家的發展速度十分驚人。
天然氣等能源消費日漸趨熱
天然氣和石油相比,更加綠色和環保。天然氣的熱值比石油略低,為38.9
《統計》還披露,去年全球石油產量自2002年以來首次下降,全球石油探明儲量則基本未出現顯著變化,以目前的開采速度足夠開采41年以上。
本次也是自2005年以來,BP第四次在中國推出這部在業界頗具影響力的能源統計出版物。
持續時間最長的高油價時期
本期的《統計》數據顯示,盡管金融市場在去年8月開始出現動蕩,2007年世界經濟增長依然強勁,并繼續帶動全球能源消費。世界一次能源消費在2007年增長了2.4%,較2006年略有放緩,但仍連續第五年高于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
“今年以來,高位運行、屢創新高的國際能源價格使得可持續的能源消費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更加令人矚目。然而,可持續能源消費和經濟增長是全球性的議題,需要在全球范圍內加以解決。”BP集團副總裁兼BP(中國)總裁德開瑞博士指出,應對這一共同挑戰的唯一出路在于合作。在公司層面,他們已注意到了在包括清潔能源的商業化和新技術研發等領域建立新型伙伴關系和合作方式的必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石油價格持續處于上升態勢迄今已逾六年。根據BP1861年以來的數據顯示,這也是有紀錄的持續最長的油價不斷上升時期。
即期2007年布倫特原油平均價格為72.39美元/桶,比2006年的平均價格增長近 11.13%。2007年全年國際原油價格持續穩定增長,2007年1月中旬的價格僅有50多美元/桶,但到年底已經超過96美元/桶,漲幅接近 100%。2007年也是全球油價漲幅最大的一年。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2007年平均價格為72.20美元/桶,1979年來首次低于布倫特原油價格。
“今年的《統計》清楚地表明市場在發揮作用,消費者和生產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變化的油價做出了反應。然而在許多地方,由于政策對市場機制的干預,獲得經濟上合理的上游資源變得困難。此外,在一些國家,政府補貼使消費者得以置身油價上漲的影響之外。”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多夫?魯爾說。
全球石油產量7年來首次下降
《統計》顯示,全球石油產量在2007年下降0.2%,即13萬桶/日,是2002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石油產量下滑的部分原因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減產,以及經合組織區域內由于油田老化導致的產量下降。石油輸出國組織在2006年11月份和2007年2月份連續兩次減產的持續影響造成歐佩克國家石油產量減少35萬桶/日。其中沙特阿拉伯的降幅最大,原油產量下降44萬桶/日。此外,去年歐佩克以外的石油生產增長疲軟,僅增長了20多萬桶/日。經合組織國家的產量連續第五年下降。前蘇聯地區的產量增長了近50萬桶/日,其中阿塞拜疆和俄羅斯的產量分別上升20萬桶/日以上。
《統計》顯示,去年全球生產石油最多的5個國家依次是沙特、俄羅斯、美國、伊朗和中國,其中沙特年產量為4.93億噸,俄羅斯年產量緊隨其后,為4.91億噸,美國石油年產量為3.12億噸,伊朗石油年產量為2.12億噸,中國石油年產量為1.86億噸。五國的總產量占到全球總產量的43%,相比2006年,五國總產量下降了530萬噸。而1997年,石油生產最多的5個國家為沙特、美國、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
全球石油產量下降,但勘探仍舊亮點頻閃。2007年,全球多個地方多次出現激動人心的發現。像巴西的沿海發現了預計儲量高達50億桶至80億桶的圖皮油田、中國發現了三級儲量高達11.8億噸的南堡油田。《統計》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儲量在2007年基本未出現顯著變化,仍舊保持在1.24萬億桶的水平。這個儲量如果以目前的開采速度計算,足夠開采41年以上,由此看來,全球石油的資源基礎依然足以支撐產量的增長水平。
與石油生產的略微下降相對應的,是去年全球石油消費的增速放緩。《統計》顯示,去年全球的石油消費僅增長1.1%,即100萬桶/日,略低于過去十年平均水平。德國、日本以及其他一些經合組織國家的消費下降明顯。德國降幅達到9.0%,日本降幅達到 3.5%,經合組織國家的消費下降0.9%,充分顯示出經濟轉型、制造業轉移以及高油價對發達國家石油消費的抑制作用。而一些新興經濟體則呈現強勁增長,另外,引人注目的是中東、南美與中美洲以及非洲這些石油出口地區的消費量強勁增長,占據了全球石油消費增長的三分之二。《統計》顯示,去年,全球消費石油最多的5個國家依次是美國、中國、日本、印度和俄羅斯。五國的總消費量占到全球總消費量的45.3%。相比2006年,五國的總消費量增加了1270萬噸。而1997年時,全球石油消費量最多的五個國家為美國、日本、中國、德國和俄羅斯。可見,亞洲國家的發展速度十分驚人。
天然氣等能源消費日漸趨熱
天然氣和石油相比,更加綠色和環保。天然氣的熱值比石油略低,為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