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口多晶硅價格最低至19美元/千克以及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國內的光伏太陽能產業已經開始在政策的導向上出口轉內銷。
在經歷價格寒冬之后,國內光伏太陽能終于迎來曙光。中國“十二五”期間光伏太陽能發電的裝機目標確定為21GW,即2100萬千瓦。據悉,最早光伏“十二五”期間的裝機目標為 5GW,去年年中上調至10GW,去年底上調至15GW后,此次上調至21GW,較最初值上調了3倍。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光伏太陽能面臨的形勢較為嚴峻,既有美國的反傾銷稅率,又有德國削減太陽能計劃,因此此次上調光伏太陽能裝機目標旨在穩定產能過剩的行業。
技術與優惠政策是關鍵
“此次十二五光伏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提高到21GW,擴大了現有光伏太陽能的產能,但不可忽視的是,現有的太陽能光伏產業依然存在產能過剩的現象。而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還是看上網電價的價格。”大通證券太陽能分析師蔡文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5年新增的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將主要集中在“分布式光伏發電”和“金太陽示范工程”兩個領域。對此,蔡文彬認為,金太陽示范工程其實可以算成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的一部分,而且金太陽示范工程在以前已被提過。
目前我國已建“金太陽”工程示范項目并網率僅為40%左右,這嚴重影響了“金太陽”政策的執行效果。相同的是,盡管分布式光伏發電有建在用戶側,具有容量小、電壓等級低、接近負荷、對電網影響小等特點。但與目前現有的接入式發電相比,由于日照、規模等問題,分布式發電產生的單位成本較高,在發電價格統一不變的情況下,分布式發電的發展需待觀察。
實際上,正是由于單位成本發電高于接入式發電,中國分布式建筑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十分小。相關數據顯示,到2010年底,分布式系統的累計裝機容量有23.4GW,占光伏累計裝機容量的66.8%。其中德國14.9GW、日本3.5GW、美國1.7GW、意大利1.5GW和法國0.8GW,而中國分布式建筑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僅有256MW,發展相對緩慢。
記者了解到,國內的光伏太陽能不僅要面對美國高額的反傾銷稅率,而且在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已經下調了政府補貼的背景下,去年8月國家發改委宣布國內光伏發電項目采取固定電價補貼政策,規定2011年前建完的光伏項目,上網電價為1.15元/千瓦時,這使國內各地出現持續的搶裝潮。截至2011年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由2010年的近90萬千瓦大幅躍升至300萬千瓦。
不過,在蔡文彬看來,盡管這一系列的政策是為拯救光伏太陽能產業,不過目前寧夏等西北省份火電上網電價僅約0.30元,中間巨大的差價也是需要政策解決的問題。總體而言,在最低進口多晶硅價格低至19美元/千克以及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國內的光伏太陽能產業已經開始在政策的導向上出口轉內銷。
關注光伏逆變器公司
有券商人士向記者表示,國內分布式電站發展需要重點解決三大問題——政策環節、模式環節、技術環節。與此同時,目前由于太陽能發電自身不穩定,對國內相對老化的電網來講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甚至威脅到電網的安全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除了要從硬件上升級電網外,太陽能發電系統端尤其是光伏逆變器的技術可靠性顯得格外重要。
從A股里的光伏逆變器公司來看,陽光電源、科華恒盛、科士達、榮信股份、匯川技術等公司均涉及光伏逆變器。其中,陽光電源是光伏逆變器的主要的公司,2011年陽光電源光伏逆變器實現營收7.9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90%。光伏逆變器收入比2010年增長44.03%,同時2011年光伏逆變器出貨量為915MW,2010年為343MW。
華寶證券分析師王廣舉認為,陽光電源光伏逆變器的龍頭地位難以撼動。因為逆變系統在電站安裝中的占比較重,將近9%。而我國逆變器發展比較晚,與發達國家比,仍處在起步和示范階段,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的市場。在光伏逆變器領域,公司產品性能具備了與國際一流品牌競爭的實力,市場占有率多年來穩居國內市場第一位,光伏逆變器2011年的國內市場占有率約在40%左右,大幅領先于其他競爭者。
華創證券分析師李大軍認為,2011年國內光伏裝機超過3GW,十二五規劃為21GW,這無疑為光伏逆變器發展提供想象空間。科華恒盛全系列產品已經通過“金太陽”認證,而公司自主研發的太陽能并網、離網逆變器采用高頻變換和DSP控制技術,具備穩壓穩頻的輸出特性和高效、環保等優點,符合政策提出“分布式發電”的中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的應用,因此有望受益光伏逆變器行業發展機會。
在經歷價格寒冬之后,國內光伏太陽能終于迎來曙光。中國“十二五”期間光伏太陽能發電的裝機目標確定為21GW,即2100萬千瓦。據悉,最早光伏“十二五”期間的裝機目標為 5GW,去年年中上調至10GW,去年底上調至15GW后,此次上調至21GW,較最初值上調了3倍。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光伏太陽能面臨的形勢較為嚴峻,既有美國的反傾銷稅率,又有德國削減太陽能計劃,因此此次上調光伏太陽能裝機目標旨在穩定產能過剩的行業。
技術與優惠政策是關鍵
“此次十二五光伏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提高到21GW,擴大了現有光伏太陽能的產能,但不可忽視的是,現有的太陽能光伏產業依然存在產能過剩的現象。而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還是看上網電價的價格。”大通證券太陽能分析師蔡文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5年新增的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將主要集中在“分布式光伏發電”和“金太陽示范工程”兩個領域。對此,蔡文彬認為,金太陽示范工程其實可以算成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的一部分,而且金太陽示范工程在以前已被提過。
目前我國已建“金太陽”工程示范項目并網率僅為40%左右,這嚴重影響了“金太陽”政策的執行效果。相同的是,盡管分布式光伏發電有建在用戶側,具有容量小、電壓等級低、接近負荷、對電網影響小等特點。但與目前現有的接入式發電相比,由于日照、規模等問題,分布式發電產生的單位成本較高,在發電價格統一不變的情況下,分布式發電的發展需待觀察。
實際上,正是由于單位成本發電高于接入式發電,中國分布式建筑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十分小。相關數據顯示,到2010年底,分布式系統的累計裝機容量有23.4GW,占光伏累計裝機容量的66.8%。其中德國14.9GW、日本3.5GW、美國1.7GW、意大利1.5GW和法國0.8GW,而中國分布式建筑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僅有256MW,發展相對緩慢。
記者了解到,國內的光伏太陽能不僅要面對美國高額的反傾銷稅率,而且在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已經下調了政府補貼的背景下,去年8月國家發改委宣布國內光伏發電項目采取固定電價補貼政策,規定2011年前建完的光伏項目,上網電價為1.15元/千瓦時,這使國內各地出現持續的搶裝潮。截至2011年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由2010年的近90萬千瓦大幅躍升至300萬千瓦。
不過,在蔡文彬看來,盡管這一系列的政策是為拯救光伏太陽能產業,不過目前寧夏等西北省份火電上網電價僅約0.30元,中間巨大的差價也是需要政策解決的問題。總體而言,在最低進口多晶硅價格低至19美元/千克以及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國內的光伏太陽能產業已經開始在政策的導向上出口轉內銷。
關注光伏逆變器公司
有券商人士向記者表示,國內分布式電站發展需要重點解決三大問題——政策環節、模式環節、技術環節。與此同時,目前由于太陽能發電自身不穩定,對國內相對老化的電網來講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甚至威脅到電網的安全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除了要從硬件上升級電網外,太陽能發電系統端尤其是光伏逆變器的技術可靠性顯得格外重要。
從A股里的光伏逆變器公司來看,陽光電源、科華恒盛、科士達、榮信股份、匯川技術等公司均涉及光伏逆變器。其中,陽光電源是光伏逆變器的主要的公司,2011年陽光電源光伏逆變器實現營收7.9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90%。光伏逆變器收入比2010年增長44.03%,同時2011年光伏逆變器出貨量為915MW,2010年為343MW。
華寶證券分析師王廣舉認為,陽光電源光伏逆變器的龍頭地位難以撼動。因為逆變系統在電站安裝中的占比較重,將近9%。而我國逆變器發展比較晚,與發達國家比,仍處在起步和示范階段,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的市場。在光伏逆變器領域,公司產品性能具備了與國際一流品牌競爭的實力,市場占有率多年來穩居國內市場第一位,光伏逆變器2011年的國內市場占有率約在40%左右,大幅領先于其他競爭者。
華創證券分析師李大軍認為,2011年國內光伏裝機超過3GW,十二五規劃為21GW,這無疑為光伏逆變器發展提供想象空間。科華恒盛全系列產品已經通過“金太陽”認證,而公司自主研發的太陽能并網、離網逆變器采用高頻變換和DSP控制技術,具備穩壓穩頻的輸出特性和高效、環保等優點,符合政策提出“分布式發電”的中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的應用,因此有望受益光伏逆變器行業發展機會。